片中的武器与战术运用
本片中,双方的武器运用中规中矩,与其他影片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但还是有几个细节值得军迷细品。
使用安装有弹鼓的PPSh-41冲锋枪时,通常采取左手握弹鼓一侧或底部的据枪姿势
正在使用PPSh-41冲锋枪射击的瓦斯托夫,注意其据枪姿势
瓦斯列夫在片中多数时间是在使用一支PPSh-41冲锋枪,枪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多关注的地方,但他的据枪姿势却是别具一格。大家都知道,PPSh-41冲锋枪可以使用71发弹鼓和35发弹匣2种供弹具,这2种供弹具外形差异大,因此需要不同的据枪姿势。一般来讲,立姿射击时为了提高据枪的稳定性,通常会采取侧身左手握弹匣底部并将上臂和肘部顶在腰部侧面作为支撑,右手持枪抵肩进行射击,这样左臂能够形成一个有依托的三角形支撑,最大程度地提高据枪稳定性。但是,由于PPSh-41使用的弹鼓高度要低于弹匣,如果采取这种姿势可能会造成枪口过低,不能正确构成瞄准线,因此一般采取左手托弹鼓底部或抓住弹鼓左侧进行射击的方式,这样基本上就无法构成有依托的三角形支撑,据枪稳定性会受到影响。但瓦斯列夫却采取了不同于上述的姿势据枪——由于他是左撇子,当PPSh-41冲锋枪配用弹鼓时,他用右手绕过弹鼓抓住弹鼓的左侧边缘,左手持枪进行射击。这样的姿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枪口上跳的影响,因此要好于握弹鼓底部的姿势。
德军在高地争夺战中,一个MG-34机枪小组采取了两人配合的据枪姿势:其中一人用双手抓住两脚架并将枪管扛在肩上作为支撑,由另一人实施射击。这样的姿势一般运用于找不到合适架枪位置的应急射击时,可以获得比端枪射击更高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但德军采用这样的姿势造成射手上半身完全暴露出来,结果2名射手没有发射几发弹就都被苏军击倒在地。由此看来,有些看起来很拉风的射击姿势是很危险的,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用。
德军MG-34机枪小组,一人双手抓住两脚架并将枪管抗在肩上作为支撑,由另一人实施射击。射击姿势如此“酷”,但在战场上只能招致横祸
片中手榴弹的使用明显要多于其他战争题材影片,不论是在村庄内、树林中、建筑物内还是堑壕中,随处可见手榴弹的运用。尤其是在建筑物内和堑壕中,手榴弹更是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因为在建筑物内和堑壕中存在大量直射武器无法实施有效射击的死角,此时手榴弹就可以派上用场。德军在高地上沿堑壕推进时,发现不远处堑壕拐角另一侧有苏军士兵,冲锋枪不能直接打到那里,而抵近射击危险太大,因此就从堑壕上方朝拐角投入手榴弹,轻易打死了这名苏军士兵。在高地上的建筑物内,一名德军冲锋枪手在屋内依托门边射击,苏军为了避免危险也是采取向屋内投受榴弹解决战斗的。手榴弹还可以在肉搏战中使用,片中瓦斯列夫就是使用一枚德国长柄手榴弹作为攻击利器,将一名德军士兵砸倒在地。当然,采用碰发引信的反坦克手榴弹是严禁作为锤子使用的,因为碰撞有可能引起爆炸,造成同归于尽。
瓦斯托夫用德制长柄手榴弹作为攻击利器,将一名德军砸倒,但这种方式切忌采用碰发手榴弹,否则会与敌同归于尽
德军向堑壕拐角投弹
片中一处苏军营地遭到德军装甲车突袭时,由于没有反坦克武器,苏军指挥官指挥士兵推动一门37mm高射炮来攻击德军装甲车。一般情况下,高射炮并不适宜打坦克,因为其火线高度比较高,射击准备较为复杂、时间较长。在二战中,高射炮在反坦克作战中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需提前占领阵地并做好射击准备。而片中苏军的高射炮使用却缺少这些条件,试图推到德军装甲车的对面后再开火,结果炮手刚刚进入炮位,就被从侧面迂回过来的德军机枪全部击毙。
苏军指挥官指挥士兵推一门高射炮至德装甲车对面,以准备射击
苏军的高射炮好不容易推过来,一炮未发,炮手就被德军机枪击毙
苏军运用高射炮犯了错误,德军的装甲车也没能幸免。德军装甲车将大部分步兵卸下后,就一马当先开入苏军营地,步兵被其甩在了后面,由于没有步兵的协同,结果被2名藏在房屋后面的苏军以手榴弹投入车内将其炸毁,车内3名士兵全部被炸死。当时的德军装甲车都是敞开式,也就是说其载员舱是没有顶盖的,很容易遭到对方手榴弹的攻击。因此,当时德军装甲车应该停在村边以机枪火力支援步兵进攻,而不是冒冒失失地开到营地里面去,这样既可以发挥自身火力,又比较安全。
苏军的图-2轰炸机群对德军进行猛烈轰炸
苏德两军在进攻高地之前都进行了有效的空地火力准备,用于杀伤高地上的敌方有生力量。苏军在戴奥米少校的部队到达高地之前,以大编队的图-2轰炸机群对高地及附近的德军部队进行猛烈轰炸,为苏军顺利攻上高地创造了条件。而德军在反击高地时,则是使用火箭炮对高地进行轰击,达到了同样的目的;即使在攻击毫无防御准备的民族主义游击队营地时,德军也动用迫击炮进行了火力准备。火力准备可以分为空中火力准备和炮兵火力准备,分别由飞机和地面炮兵实施。片中苏军对地面炮火的运用并不充分,没有在战斗全过程中不断运用炮兵进行支援射击。戴奥米少校只是在部下伤亡殆尽后,才要求火箭炮对自己所在的高地进行了覆盖式射击。这一行动等于要求己方炮兵向自己开炮,场面惨烈。
影片最后极具象征意义的战斗,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在并肩作战
正是这一场面为剧情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猛烈的炮火将德军进攻部队统统笼罩在烟火之中,4位主人公也在炮弹爆炸的火焰中回到了自己所处的年代。看着围拢上来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军迷,不知4人如何继续自己的争论?(全文完)
回到现代后,4人该如何继续自己的争论?
(原文发表于《轻兵器》2012年第5期上半月刊,文有删改)
2023年第12期《轻兵器》杂志已经上架!
限时福利! 2021年7-12期杂志打包限时优惠!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编辑:高燕燕 丁涌强
校对:魏开功
日耳曼人要征服斯拉夫人,大毛和二毛团结起来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