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AI工具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看似非常专业的选专业建议。
不少家长试用后都感叹:“这下张雪峰要失业了!”
可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却对这种简单的“替代论”持保留态度。
前两天,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咨询,拿着DeepSeek给出的专业建议单就想拍板决定。
我仔细看了看这份建议,不得不说,DeepSeek确实很聪明,它列举的未来十大热门专业都很“吸睛”: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等。
分析也颇为专业,从市场需求到薪资前景,从就业方向到发展空间,一应俱全。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一位学生给我看的他向DeepSeek咨询的案例。
这位学生是广西一个偏远小镇的高考生,家庭条件不太好,DeepSeek给他的建议详细到令人咋舌 - 从公费师范到医学技术,从计算机细分赛道到应急管理,甚至连填报策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关键问题:选专业不是简单的数据匹配游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职业倾向。
比如我见过不少学生,成绩、家庭背景都差不多,但有的人性格外向适合市场营销,有的人心思细腻更适合做技术,这些微妙的差异是AI很难完全把握的。
记得前段时间,一个理科成绩优异的学生来找我。
按DeepSeek的推荐,他最适合学计算机或人工智能。
但通过深入交谈,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对生物特别感兴趣,课余时间都在研究植物。
最后他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现在在实验室如鱼得水。
张雪峰们的价值,恰恰在于能够通过面对面交流,看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力。他们的经验和眼光,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优势和可能性。这种“知人善任”的能力,是AI工具短时间内难以替代的。
这并不是说DeepSeek没有价值。恰恰它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让更多家长和学生能够获得专业的参考建议。我建议把DeepSeek当作很好的参谓工具,但不要完全依赖它。
我的建议是:
用DeepSeek获取基础信息,了解专业概况和发展前景
多和老师、学长学姐交流,了解专业的实际情况
进行职业性格测试,认清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可能的话,尝试参加相关领域的实习或体验活动
最后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选专业关乎一生,既要“顺势而为”,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专业,也要“随心而行”,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AI工具能给我们提供参考,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中。
说到底,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标准化选择,而应该是一个发现自我、实现理想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AI可以作为助手,但绝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判断和指导。
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填满一桶水,而在于点燃一把火。”
各位家长朋友们,与其担心张雪峰会不会失业,不如把精力放在真正了解孩子身上,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人生道路。
选专业只是起点,未来的路还要孩子自己走下去。
让我们用智慧和耐心,陪伴孩子们做出这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