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权造假到补偿纠纷:河南信阳二十年土地征收“乱象”调查

发财的小北鼻 2025-04-03 10:20:25

在我国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的进程中,土地征收工作大量开展。但部分地区因土地征收补偿、权属认定等问题,引发系列纠纷,损害群众权益,影响社会稳定。近期,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长竹园乡陈湾村高湾组村民反映,在G220国道改造工程土地征收时,遭遇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错判、补偿款分配不公等问题,揭开当地二十年来土地征收的深层次矛盾。

积极响应建设,补偿难题长期搁置

1980年,商城县长竹园乡响应国家发展号召,开展地方建设。高湾组留存一片因陈姓祖坟未登记、未分配的《狗嘴洼》山林,其东至新修国道河边,西至何某平屋后直上至徐家河组分界,南至何某平屋至王某意屋后至河边,北至徐家河居民组山林分水岭。第一轮土地承包时,王某超家人口信息与村委会提供的《林地使用权现状登记表》不符。当时王某超是小学生,全家7人,登记表却显示他家有77亩山林;同期另3户共14人,合计山林仅91亩,且五保户王某宽登记明细缺失。

2021年2月,商城县G220国道改造工程启动,高湾组部分耕地和林地被纳入征收范围。施工方丈量王某意家土地后,未发放补偿款便进场施工,还将余泥堆在其相邻水田,导致水田无法耕种。9月,王某意妻子前往施工现场制止侵权,与施工人员发生冲突,随后被当作犯罪嫌疑人拘留,其女儿拍摄的取证视频也被警察抢走删除。

征收补偿时,高湾组11户村民(全组共14户)发现,陈湾村村委会为何某平出具的《林权证明》涉嫌伪造。村委会和乡政府将集体所有的《狗嘴洼》林地,错误认定为何某平的自留山承包地,且村民未见到相关权证与承包协议。

补偿谈判陷入僵局,矛盾不断升级

在发现《林权证明》存在问题后,高湾组村民与村委会、乡政府就土地承包经营权认定和补偿分配问题展开协商。但由于村委会和乡政府坚持错误认定,双方谈判陷入僵局。在此期间,村民发现陈湾村村委会出具的《林权证明》疑点重重:证明人签字栏王培富和“王培彬”签名非本人所签,且“彬”字应为“兵”;《宗地勘界确权调查表》多个签名非本人所签,且笔迹疑似同一人;《林权申请登记表(二)》中“同意办证”字样出自同一人笔迹;乡政府意见栏负责人未签名,诸多关键信息缺失。此外,《林权证明》记载的《茶林洼》面积35亩,疑似由21亩修改而成,与《林地使用权现状登记表》存在矛盾。

《林权证明》记载的77亩林地四至范围,也与《林地使用权现状登记表》不符。登记表中,本属五保户王某宽的《地岗》《杨叉洼》《棚岗2》三块林地被篡改,《茶林洼》林地面积同样被篡改,且《狗嘴洼》林地未登记,仅在王某超承包集体耕地合同中有记载。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至2022年间,时任陈湾村支书的何某明,长期砍伐村集体山林。村民反映,何某明办理砍伐证时,使用五保户和外村人的名义获取手续,涉嫌违规操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规定进行采伐,何某明的行为或已触犯滥伐林木相关法律规定。在这期间,村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何某明滥伐集体林木问题,但相关部门仅撤掉何某明村支书职务,未按照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和处理,致使何某明的砍伐行为持续多年未得到有效遏制。

为解决问题,2024年3月8日,王某意就何某明滥伐林木案向商城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报案,案件被受理。

2025年1月10日,高湾组11户村民及28名家庭成员联名向相关领导提交反映信,指出村委会依据伪造涂改的《林权证明》错误分配征收补偿费,侵害集体权益,呼吁彻查何某明在集体山林、土地征收款方面的贪污问题。同时希望森林公安对何某明滥伐集体林木案重新立案调查,严格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调查处理反复无常,权益争议持续激化

土地权属认定混乱

20世纪80年代第一轮土地承包时,《狗嘴洼》山林未登记分配给个人,这一事实清晰可查。但在2021年征收过程中,村委会和乡政府却将其认定为何某平的自留山承包地,完全忽视山林的历史归属。2024年,相关部门并未对村民反映的土地权属问题展开深入调查,而是对王某意妻子采取强制拘留措施,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沟通反馈机制缺失

村民多次通过正规渠道,向村委会、乡政府反映土地征收补偿和权属争议问题。但相关部门消极应对、拖延处理,未给出实质性解决方案。面对村民提供的《林权证明》造假证据和土地分配质疑,既未专项调查,也未合理回应,导致村民对政府信任度降低。

剖析征收困局根源,探寻有效破局之道

法律天平失衡:补偿分配违背公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且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需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在这起事件中,村委会和乡政府将集体征收补偿费错误分配给何某平,违反规定,损害村民权益。

行政行为失范:程序瑕疵损害公信

村委会和乡政府在土地权属认定、补偿分配过程中,程序严重违规。未经村民会议讨论,擅自将集体土地认定为个人承包地;出具《林权证明》时存在伪造、涂改行为;对村民诉求敷衍塞责,损害政府公信力。

制度建设待完善:健全机制化解困局

化解征收困局,需健全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一方面,构建科学透明的补偿标准制定机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确保补偿标准合理,符合法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土地权属等历史遗留问题,设立专门协调处理机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梳理问题根源,保障村民权益。通过完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为土地征收工作提供保障。

权衡村民权益与政府公信,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商城县长竹园乡陈湾村高湾组村民的遭遇,不仅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村民们通过合法途径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诉求和对合法权益的坚守。政府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是对依法行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是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检验。

妥善解决这一征收问题,是对社会法治环境的检验,关乎法治精神在基层行政实践中的贯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政府应以此为契机,反思土地征收工作中的不足,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公正、透明、高效的行政行为,保障村民合法权益,重塑政府公信力,为地方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