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和智慧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3-02 04:52:20

《知识和智慧》

知识来源于实践,在知识的运用中显示出智慧,但人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再有智慧的人,也有他未知的事情。

知识和智慧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通过认识外部世界来认识自己;而智慧则通过认识自己,从而去认知世界。

一、知识和能力并非正相关

随着年岁增长,发现有种看法还是极有道理的:“最伟大的学者不是最聪明的人”。

可仍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却缺乏敏捷活跃的思想,而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不加修饰,天生就具有最杰出人物才有的真知灼见。

很想说,植物会因太多的水而溺死,灯会因太多的油而窒息,同样,人的思想会因饱学装满纷繁杂乱的东西,以致理不出头绪,压得弯腰背驼、枯萎干瘪。

但也有相反的情况,我们的思想越充实也就越开豁。在古代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有些伟大的统治者、杰出的将领和谋士,同时也是非常博学的人。

按照现行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学生和先生尽管饱学书本,却并不聪明能干,这是不足为怪的。

我们的父辈花钱让我们受教育,只关心让我们的脑袋装满知识,至于判断力和品德则很少关注。

当一位行人向我们的民众高喊:“瞧!那是个学者!”另一个人又喊:“瞧!那是个好人!”谁也不会把尊敬的目光移向第一位。要等到第三个人喊道:“瞧,那人满腹经纶!”我们才会乐于打听:“他懂希腊文还是拉丁文?他写诗还是写散文?”可就是不打听他是不是变得更优秀或更有头脑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却总是被忽视。应该打听谁知道得更精,而不是谁知道得更多。

我们只注重让记忆装得满满的,却让理解力和意识一片空白。我们的学究,就像鸟儿有时出去寻觅谷粒,不尝一尝味道就衔回来喂小鸟一样,从书本中采集知识,只把它们挂在嘴边,仅仅为了吐出来喂学生。

最糟糕的是,那些学究的学生和孩子们也不吸收知识,因此,那些知识口耳相传,不过用来作为炫耀、交谈和引经据典的资本,有如一枚毫无意义的钱币,除了计数或投掷外,再没有其他的用处。

他们学会了同别人,而不是同自己说话。

不在于会说话,而在于会管理。

大自然为展示在其统治下没有任何野蛮的东西,常常让艺术不发达的民族产生最艺术的精神作品。关于这一点,让我们来看一则加斯科尼的谚语:“吹芦笛不难,但首先要学会摆弄指头。”这条出自一首芦笛小曲的谚语真是微言大义!

我们只会死记硬背别人的看法和学识,仅此而已。可是,也得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呀。我们活像书中讲到的那个取火者:那人需要火取暖,就上邻居家借火,发现那里有一堆旺火,他就停下来取暖,却忘了要取火回家。

肚子里塞满了食物,如不进行消化,不把它们转化为养料,不能用它们来强身健体,那有什么用呢?

我们总是扶着别人的胳膊走路,致使我们的力气丧失殆尽。

即使我们可以凭借别人的知识成为学者,但要成为哲人,却只能靠我们自己的智慧。

知识不应依附于思想,而应同它合二为一,不应用来浇洒思想,而应用来给它染色;知识如果不能改变思想,使之变得完善,那就最好把它抛弃。

拥有知识,却毫无本事,不知如何使用,还不如什么都没有学,那样的知识是一把危险的剑,会给它的主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如果学问不能教会我们如何思想和行动,那真是莫大的遗憾!

自从出现了有学问的人,就再也没有正直的人了。

因为学问不是用来使没有思想的人有思想,使看不见的人看见的。

学问的职责不是为瞎子提供视力,而是训练和矫正视力,但视力本身必须是健康的,可以被训练的。

学问是良药,但任何良药都可能变质,保持时间的长短也要看药瓶的质量。

视力好不一定视力正,因此,有些人看得见好事却不去做,看得见学问却不去用。

腿瘸了不适合身体运动,心灵“瘸”了则不适合思想运动;杂种和庸人没有资格研究哲学。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鞋穿得不好,就会说那不是鞋匠的错才怪呢。同样,根据我们的经验,医生似乎往往比常人更不好好吃药,神学家更少忏悔,学者更少智慧。

二、文化缺失的表现

1.内在的空虚和外在的匆忙

之所以匆忙,是因为内在的空虚,没有灵魂,所以忙于外部的事务,想用这来填补和掩盖空虚。

在这个飞速转动的社会里,到处是令人眩晕的匆忙,这个社会厌弃一切“无用”之事,只做所谓“有用”的事,就是能够带来眼前利益的事。

处在这个永不停歇的骚动之中,年轻人被切割成了碎片,被当下夺去了永恒的愉悦。

现在人是不可救药的野蛮人,是日子的奴隶,是悬挂在瞬间之网上永远挨饿的人。

那种匆忙,那种令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争,那种不等成熟就要采摘一切果实的急躁,那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在人们脸上刻下了深沟,就好像有一种药剂在体内作怪,使人们不能平静地呼吸。

大家都心神不宁地向前猛冲,就像是烙了“3M”印记的奴隶。所谓“3M”,就是德语里的Moment(当下)、Meinung(舆论)、Moden(时尚),人人脸上都烙了这三个字,成为当下、舆论、时尚的奴隶。

在闹市观望行人,看成千上万的人表情迟钝或行色匆忙地走过去,他们一定心情恶劣。好像一群羊争先恐后地往前跑。干吗这样着急?你们到底要去哪里?还不就是去屠宰场吗?

逐利的生活驱使现在人置身于经常的伪装、欺骗和竞争之中。互相欺骗,也骗自己。

现在人们已经羞于宁静,一个人安静下来,跟自己呆一会儿,就会觉得不对头,长久的沉思几乎使人产生良心的责备。

人们手里拿着手表思考事情,吃午饭的时候眼睛盯着商业新闻,就像一个总是怕耽误了什么事的人那样生活着。

2.现代生活勒死了趣味和教养

宁肯随便做点什么也胜于一事不做,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原则,这条原则就像一根绳索一样,勒死了一切高级的趣味和教养。

在古代,悠闲和优雅是美德,工作使人内疚。

古希腊人是很安闲的,他们没有那么多事情要做,经常在太阳下活动。

古希腊文里学校这个词,意思就是闲暇,上学就是不用做事了,可以看书、思考、讨论问题了,这才是值得向往的生活。他们真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做手工,是要躲起来的,怕人看见。

现代人正相反,勤劳和精明是美德,闲暇和沉思使人内疚。

古代人忌讳太珍惜寸阴,主张对俗务不动心,关心的是永恒;现代人却只对当下的利益认真。

闲暇是高级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现代人没有闲暇,也害怕闲暇,产生高级文化的生态环境已经消失,不可能产生高级文化了。

3.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匆忙?

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匆忙?到底在逃避什么?是在逃避自己,害怕面对自己,一旦静下来独自面对自己,就觉得特别可怕,因为这个自己很空虚,让人很难受,所以要拼命做事情。

我们迫不及待地把我们的心献给国家、金钱、交际或科学,只是为了不必再拥有它,我们热心地、不假思索地沉湎于繁重的日常事务,超出了生活需要的程度,因为不思考成了我们更大的需要。

匆忙是普遍的,因为每个人都在逃避他的自我,躲躲闪闪地隐匿这种匆忙也是普遍的,因为每个人都想装成心满意足的样子,向目光锐利的观察者隐瞒他的可怜相。

总之,人人都害怕独处,憎恨安静,为了逃避内省,逃避面对自己时的良心不安,就必须匆忙。

因为逃避内心不安而匆忙,匆忙又使得人们更加没有精神生活,没有信仰,形成了恶性循环。

4.人格的虚假和包装的狂热

现代人的没有文化,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人格上的虚假,所以要使劲包装自己。

现代文化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快餐和包装。我们现在把这两个特点推到了顶点。

现代人都是一些角色和戏子,现代人的形象已经变成彻头彻尾的假象,隐藏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里,而且通常一个人扮演很多角色,所以演得很糟糕。

现代艺术家不再是人,最多是角色的会合,其中有时候是这个角色,有时候是那个角色,带着无耻的狂妄态度出来自我标榜一番。

因为没有内在的尊严和丰富,所以需要一种骗人的优雅,来掩盖那种斯文扫地的匆忙病。

大家都在为财富匆忙,隔一段时间则西装革履、人模狗样地聚在一起,举着香槟酒,装出很文雅的样子,说几句空话之后赶紧谈生意。

对现代人来说,教养不是真正有文化,而是要显得有文化,使自己对人的可怜和卑鄙,对竞争的残忍,对敛财的贪婪,对享乐的自私和无耻都视而不见。这些东西本来是你的基本生活状态,所以必须不时地表演一下,让自己忘记它们。

现代文化因为它没有自己的创造,只是用过去时代的文化打扮自己。当这个卑鄙的时代霸占了过去的智慧和艺术的全部珍宝,穿戴华丽地朝我们走来的时候,就表明它对自己的卑鄙有了一种极其不快的自我意识,需要这些行头来遮丑和哄人。它不是为了暖和身子,因为伪装和掩饰自己的需要已经比御寒的需要更加迫切。

现代人内心没有自己的信仰,这种没有信仰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甚至连真正的虚伪也很少见了。

虚伪属于有强大信仰的时代。

什么是虚伪?

就是你本来是有自己的信仰的,当外在势力强迫你接受另一种信仰的时候,你假装接受了,但是内心并不放弃从前的信仰,你表里不一,所以是虚伪,而这种虚伪正说明你是有信仰的。

现代人不一样,反正没有自己的信仰,信什么都无所谓,你让我信什么我就信什么,我都接受,而且他仍然是诚实的,因为他内心确实没有任何抵触。所以说左右逢源而毫无罪恶感,撒谎而心安理得,是典型的现代特征。

三、对付猜疑最好的办法

思想中的猜疑犹如飞鸟中的蝙蝠,它们总在暮色中飞翔。

其实,猜疑是可以制止的,至少可以给予适当的限制,因为它蒙蔽心智,疏远朋友,干扰事务,使它不能持之以恒顺利进行。

猜疑使君王暴虐,使丈夫嫉妒,使智者优柔寡断、悒悒不欢。

猜疑不是心病,而是脑疾,性格最勇健的人也在所难免。

英王亨利七世就是例证,他的多疑,他的勇健都堪称天下之最。

对于这种气质的人,猜疑的危害并不很大,因为他们先要考察一番,以便确定猜疑是否有充分的根据,否则是不大会给它一席之地的。然而遇到胆小怕事的人,猜疑却会长驱直入。

一个人孤陋寡闻就会疑神疑鬼,因此人们应当用博闻广见来根治猜疑,千万不可将它闷在心里。

要节制猜疑,别无妙方,只有心里把它信以为真,做最坏的准备,眼里将其视以为假,抱最好的希望。

因为一个人对付猜疑,只有做好准备,即便他的猜疑确有其事,也不能给他造成危害。

自己头脑里凭空产生的猜疑不过是蚊蝇的嗡嗡之声,然而听了别人的流言蜚语有意繁衍、硬行塞进脑袋里的猜疑却带有毒刺。

毫无疑问,疑云密布之时,清道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跟怀疑的对象开诚相见。

因为这样一来,你肯定会对实情有进一步的了解,也使对方更加谨慎小心,以免给人进一步生疑的依据。

然而,这种办法对于卑鄙小人绝对不行,因为这种人一旦发现自己遭人猜疑,就永远不会真诚待人。

四、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有人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

是的,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他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海,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有些人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在这个热闹的世界上,我们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我们不属于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反主流的圈子。

那么,我们根本不属于这个热闹的世界吗?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们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在商场里,有的人总是朝人多的地方挤,去抢购大家都在买的东西,结果买了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还为没有买到另外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痛苦。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人,就生活在同样可悲的境况中。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人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人是不能只静不动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

你的身体尽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

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够成为你的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

但是,心静又是强求不来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

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随着年岁增长,我们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有很多人即使在老年时,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唯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先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的节奏与自然一致,日子过得忙碌然而安静。

现代人却忙碌得何其不安静,充满了欲望、焦虑、争斗、烦恼。

在今天,相当一部分人的忙碌是由两件事组成的——弄钱和花钱,而这两件事又制造出了一系列热闹,无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声色犬马。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

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光阴似箭,然而只是对于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这时便会觉得时间以逼人之势驱赶着自己,几乎没有喘息的工夫。相反,倘若并不觉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静如止水,光阴也就停住了。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对于忙,要始终有一种警惕。确立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

其实,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应该从容,心灵是清明而活泼的,才会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乐。

从容中有一种神性。

在从容的心境中,我们得以领悟上天的作品,并以之为榜样来创作人类的作品。

没有从容的心境,我们的一切忙碌就只是劳作,不复有创造;一切知识的追求就只是学术,不复有智慧;一切成绩就只是功利,不复有心灵的满足;甚至一切宗教活动也只成了世俗的事务,不复有真正的信仰。

没有从容的心境,无论建立起多么辉煌的物质文明,我们过的仍是野蛮的生活。心中不是乱,就是空。不乱不空,宁静又充实,谓之澄明。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紧张匆忙了。

但是,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不抱野心,只为自己高兴而好好做成几件事了。

五、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

生儿育女,亲情,家庭,这些东西的确很平凡,人类千百万年以来一直是这样过的。

但是,正是这种平凡的生活对于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个东西,人类就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没有这个东西,人去做其它各种各样的事情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觉悟,就是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

我们往往有很多的野心或者说雄心,要在这个世界上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要铸造辉煌、卓越等等,我说你可以那样去干,但是你千万别忘记了,平凡生活仍然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组成了人类生命的永恒的核心和基础。

说到底,一切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到平凡,都要用对平凡生活做出的贡献来衡量它们的价值。

如果平凡生活过不好,你再不平凡,再精彩,那都是空的,其价值都很有限。

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一个人事业再辉煌,在社会上成就再大,如果不能和家人和睦相处,甚至完全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家不成其为一个家,他的人生就是有根本缺陷的。

怀有野心的人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妻子和朋友身上的,他不得不把全部时间奉献给他的敌人。

的确有这样的人,把全部时间用来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却舍不得花一点时间来陪家人,还自吹是为了事业而牺牲家庭生活。

在生活中,每当有亲人去世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追悔,谴责自己没有好好珍惜相处的时光。

可是,事实上,相遇是缘,分离却是命,再亲的亲人也是时时刻刻在走向分离,因为总会有人先走,只能陪一程。所以,不要事后追悔,现在就要珍惜。

如果你有一个好家,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总有一天会失散,而且再也没有另一个世界让你们重逢了。

所以,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人很容易被日常生活消磨得麻木,对生命不敏感,有必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忽略和错过了人生中那些最珍贵的价值。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相爱的伴侣、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

你再忙也一定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晚饭,餐桌上一定要有欢声笑语,这比有钱、有车、有房重要得多。

你钱再多,车再名贵,房再豪华,可是没有这些,和谁之间都没有真爱,那你其实是非常可怜的,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孤魂野鬼。

相反,即使穷一点儿,但是有这些,你就是在过一个活人的正常生活。

其实,对社会来说,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也是一样。

丁俊贵

2024年1月17日

0 阅读:0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