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识人、择友、处世”的哲思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3-03 03:56:23

《关于“识人、择友、处世”的哲思》

一、人生如戏

世界只是一个戏台,人生只是一部戏剧。

戏要有人演,也要有人看:

没有人演,就没有戏看;

没有人看,也就没有人肯演。

演戏人在台上走台步、做姿势、吊嗓子,嬉笑怒骂,悲欢离合,演得酣畅淋漓、尽态极妍;

看戏人在台下目瞪口呆,拍案叫好。双方皆大欢喜,欢喜的是人生好不热闹,至少这片刻光阴不曾被辜负。

世间人有生来演戏的,也有生来看戏的。这演与看的分别主要体现在如何安顿自我上面。

演戏要置身局中,时时把“我”指出来,使“我”成为推动机器运转的枢纽,在这世界中产生变化,并在这变化中实现自我;

看戏要置身局外,时时把“我”搁在旁边,始终保持一个旁观者的地位,吸纳这世界中的一切变化,使它们在眼中成为可欣赏的图画,然后在欣赏这可变化的图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

因为有这种分别,演戏要热、要动,看戏要冷、要静。

打起算盘来,双方各有盈亏:

演戏的人因为饱尝生命的跳动而失去流连玩味的机会;

看戏的人因为玩味生命的形象而失去“身历其境”的热闹;

能入与能出,“得其环中”与“超以象外”,是势难兼顾的。

这种分别看似极平凡而琐屑,其实却包含着人生理想这个大问题。

古今中外许多大哲学家和大艺术家都对人生理想进行过探索、争辩,他们所得到的不过是三个简单的结论:

其一是,人生理想是看戏;

其二是,人生理想是演戏;

其三是,他同时看戏和演戏。

世间一切演出的戏都是在看戏人的一看之中成就的,看的重要可不言而喻。

人生一切苦恼的源泉就在意志,行动的原动力。意志起于需要或缺乏,一个缺乏填起来了,另一个缺乏就又随之而来,所以意志永无餍足的时候。

欲望的满足只像是扔给乞丐的赈济,让他今天赖以过活,使他的苦可以延长到明天。

这意志虽是苦因,却与生俱来,不易消除,唯一的解脱在把它放射为意象,化成看的对象。

换句话说,人生苦恼起于演,人生解脱在看。

实行必据知解,而知解却可独立自足。

一个人可以终止于艺术家,实现美的价值;可以终止于思想家,实现真的价值;可以终止于经济政治家,实现用的价值;也可以终止于道德家,实现善的价值。

这就是说,看与演都可以成为人生的归宿。

让生来善看戏的人们去看戏,生来善演戏的人们来演戏。

二、相由心生

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择友,一定要擦亮眼睛,慎之又慎。

从五官到五观,读懂一个人的面相,看清一个人的内心,必不可少。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

人先天的外貌是父母给的,但后天的容颜却是自己修的。

一个人的面相,往往和他自己的心性涵养息息相关。

以貌取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内心和灵魂的剖析解读。

从脸上的“五官”,眼、鼻、眉、嘴、耳,能看清一个人。

1.眼睛,看清邪正。

要看清一个人的心术邪正,没有比观察眼睛更好的办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不容易掩盖心中的恶念。

如果内心正直,为人坦荡,行事清白,那他的眼神就会明亮清澈。

反之,若是内心邪恶,图谋不轨,那他的眼神就会飘忽不定,浑浊不堪。

眼睛,无声胜有声,比言语传达的信息更真实和丰富。

正和邪,善和恶,即使是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中暴露出来。

心明而后眼亮,只有发自心地的向善和正派,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明眸善目。

2.鼻子,看清气度。

鼻子,被古代相面师称作“山根”。

山根,为群山的根脊,而鼻子位于脸部中央,也是五官的根脊。

高挺的鼻梁,如群山巍峨耸立,让轮廓分明,使人见之赏心悦目。

而古人看重的,不只是鼻梁对气质的影响,还有如山般厚德载物的气度。

俗话说:“山根若塌陷,大财看不见;山根若高隆,一生不受穷。”

气度,是一个人的胸襟和度量,更是影响人生成就高低的关键。

鼻子塌陷歪曲的人,通常气度狭小,成不了大事,也发不了大财。

而鼻子挺拔笔直的人,往往有大气度,大胸襟,人缘广达,财运畅通。

3.眉毛,看清冷暖。

从眉毛的状态,就能了解一个人内心冷暖的状态。

眉毛舒展的人,大多温和友善,宽容大度,相处舒服暖心。

眉毛紧蹙的人,大多内心挑剔,冷漠抗拒,容易生气不满。

而眉毛疏淡的人,比较薄情寡义,不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眉毛浓密粗大的人,通常更热心周到,为人着想,让人不自觉地亲近。

所以,和人相处时,可以在来往交谈中,多观察对方的眉毛。

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放松或皱眉,其实最能看清对方真实的冷暖亲疏。

4.嘴唇,看清真假。

真假,指的是一个人的品性和表现,是真实或是虚假。

看嘴唇,并非是看厚薄,而是看对方嘴巴的特征和细微动作,判断其语言的真实性。

若是说话前,嘴唇就有抽动,还在说话时,下意识的有咬嘴唇、舔嘴唇的动作,那么说话的内容很可能有虚假的成分。

反之,若是嘴唇自然,谈吐流畅,则往往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古人还有“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说法,通过出言发声的清浊快慢,也能读懂一个人。

且言为心声,口为心之门户,字字句句,说出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远离口不对心的虚情假意之人,靠近心口如一的真心赤忱之人,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5.耳朵,看清性格。

耳朵,在于倾听,而听或不听,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所在。

愿意倾听的人,往往性情温和,心思细腻,情商高超,是为智者。

悉心听他人的自我表达,让对方收获信任的回报、情感的满足和人格的尊重。

这样的人,通常受人欢迎,人缘好,朋友多,在事业上也能容易有所建树。

甘心听他人的评价批评,反躬自省,明白自己的优势不足,从而提升自己。

这样的人,则性格大方,为人谦卑,必将在人生之路上攀上更高的顶峰。

反之,只愿意说,而不用耳朵听的人,性格则大多刚愎自用,自私自利,引人反感,一定要避而远之。

而不乐意滔滔不绝,也不想听外界议论评说的人,多半是性格内敛且坚定,极有主见,清心自在的人。

三、性格与为人处事

大多数人都对品行欠缺、行事恶劣之人嗤之以鼻,却还能对猥琐的面容见惯不惊,处之泰然。

当你对周围人的庸俗极端鄙视时,你还年轻,却不失自我;

而当你对庸俗熟视无睹时,你确实成熟了,但已经放逐了自我。

植物没有感知能力,因此也无所谓痛苦。

最低级的动物,如滴虫类,只能感受微小的痛苦,甚至昆虫的感觉能力和对痛苦的感知依然有限。

有完整神经系统的脊椎动物,才开始有高级的感知能力,而且智力越发展,感受痛苦的程度越高。

随着认知的明晰、意识的上升,痛苦也越来越多。

发展到人类,痛苦则达到了顶点。

一个人认识越明晰,智慧越多,感受的痛苦就越多,身为天才,最为痛苦。

思想浮现在眼前,如同恋人就在跟前一样。

你绝不会对恋人冷淡,我们也绝不能怠慢此思想。

如果它离你远去,从心中消失,又会如何呢?

即使最美好的思想,如果不及时把它写下来,恐怕就此不可挽回地失之遗忘,再也无所寻觅了。恋人也是如此。

起初,人们思考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为自己着想。

思想家可分成两类,一种是专为自己而思想,另一种是为他人而思想。

专为自己思想的人,可称之为“自我思想家”,只有这类人才能认真地思考事情,他们是真正的哲人或具有哲人的头脑。

而只为自己思考的人,实际上,他们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也是在思想之中。

为他人思想的人,可称为“诡辩派”,他们渴望人家称他们是“思想家”,他们的幸福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他人的喜好中。

换言之,他们只是热衷于投世俗之所好。

当我们生活得安适自在时,应该不忘我们陷于忧郁、沉闷、无所适从的困境,以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地行动;

当我们享受美好欢乐的时光时,这种忧郁、沉闷、无所适从的困境,应能教导我们要谦虚谨慎。

因为我们一般是根据我们最好的与最美好的时机,评价我们自己的;

而在软弱、沉闷、糊涂的时候,我们则视之为并非我们的本质。

牢记那些困境与时有的窘困,将教导我们要谦逊、恭顺与容忍。

只要沉陷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中,我们就只能按照自己的天性行动,总是受情感的左右或能力的限定。

我们自始至终都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我们所认为的正当的事业。

只有在后来,回首整个人生旅程及其总体结果时,我们才能最终明白其中全部奥秘。

四、虚伪与真实

真实是最难的,为了它,一个人也许不得不舍弃许多好东西:名誉,地位,财产,家庭。

但真实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唯有它,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和保持。

人不可能永远真实,也不可能永远虚假。

许多真实中一点虚假,或许多虚假中一点真实,都是动人的。

最令人厌倦的是一半对一半。

一个人可以承认自己有种种缺点,但决不肯承认自己虚伪,不真诚。

承认自己不真诚,这本身需要极大的真诚。

有时候一个人似乎敢承认自己不真诚了,但同时便从这承认中获得非常的满足,觉得自己在本质上是多么真诚,比别人都真诚:你们不敢承认,我承认了。

于是,在承认的同时,也就一笔抹杀了自己的不真诚。

归根到底还是不承认。

对虚伪的承认本身仍然是一种虚伪。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纯洁做不到,退而求其次——真实;真实做不到,再退而求其次——糊涂。

一个人为了实现自我,必须先在非我的世界里漫游一番。

但是,有许多人就迷失在这漫游途中了,沾沾自喜于他们在社会上的小小成功,不再想回到自我。

成功使他们离他们的自我愈来愈远,终于成为随波逐流之辈。

另有一类灵魂,时时为离家而不安,漫游愈久而思家愈切,唯有他们,无论成功失败,都能带着丰富的收获返回他们的自我。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比真的演员还忙,退场的时间更少。

五、相处舒服中的“接纳”

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感觉就是舒服,相处舒服,不只是两个人合拍,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让关系渐入佳境的,并非刻意的奉承,也不是辛苦的维系,而是彼此的接纳与体谅。

因为相互体谅,我们才能卸下伪装,坦然地做自己,因为彼此接纳,我们方能敞开心扉,随心地交流。

相处越久越懂得,所有舒服关系的背后,都是不动声色的接纳。

1.接纳别人的善意。

与人相处时,面对别人的主动示好,我们常婉言谢绝,生怕亏欠人情。

殊不知,感情正是在彼此亏欠,相互惦念里升温的。太过泾渭分明,反而会疏远人心。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难过时别人的关切问候,遇挫时伸出的援手,背后承载的,其实是惦念与在意。

生硬的拒绝,疏离的客气,也许避免了麻烦,却也稀释了情意。

适时接受别人的好意,并不会造成困扰,反而成全了他们的真心,使彼此越走越近。

今日朋友为我们搭桥,来日我们为朋友铺路,感情便在你来我往中生生不息。

2.接纳别人的不同。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无数人中,也很难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也许我们饶有兴趣的话题,却是对方的盲区,也许朋友眼中的好生活,却是我们的避之不及。

当彼此意见相左时,强行改变对方,只会使隔阂越积越多,感情愈发淡薄。

事实上,生活从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图。

越是舒适的关系,越是能兼容并蓄。

尊重别人的三观,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许多困扰便烟消云散;接纳彼此的不同,对别人多些体谅包容,关系才会暖意融融。

3.接纳别人的优秀。

欣赏是一根蜡烛,照亮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自己。

欣赏别人的长处,不吝啬赞赏,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胸襟,也是对关系最好的滋养。

种花者身边满是鲜花,种刺者身边皆是荆棘。

人际关系就像一场循环,我们给予朋友的,都会在此去经年后回馈于自己。

朋友间若是相互妒忌,彼此贬低,拉踩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寸步难行;若能接纳对方的优秀,真心为朋友喝彩,成就朋友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为别人鼓掌,于人是一种认可,于己是一种修行。

4.接纳别人的难处。

成年人的世界,大家都有身不由己的选择,万般无奈的时刻。

相互责难,只会一同滑下深渊,彼此体谅,才能携手渡过难关。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好的关系,有时就是把自己的脚放进别人的鞋里。

别人不愿谈及的往事,与其追问,不如不动声色地岔开话题;看到朋友的窘迫为难,与其声张,不如默不做声地出力帮忙。

这样的温情看似不着痕迹,却最是打动人心。

生活本就艰难,唯有相互取暖,才能驱散寒意,成为彼此最温暖的羁绊。

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真正打动人心的,并非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相处时不着痕迹的温柔,遇事后不动声色的接纳。

接纳别人的善意,不必推辞,是对真心最恰当的回馈;

接纳别人的不同,予以尊重,是对关系最温暖的守护;

接纳别人的优秀,不吝赞赏,是对彼此最高级的滋养;

接纳别人的难处,默默解围,是对朋友最深沉的情意。

丁俊贵

2023年12月21日

0 阅读:0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