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汉语没词形变化?语言中残留的惊人信息…

野话说文化 2024-11-03 17:48:35

汉语是单音节语言,词形没变化,无论是什么语法关系,永远不变,这似乎是共识。

真的吗?

其实汉语原来也有词形变化,也分现在时、过去时,而且这种词形变化甚至残留在现代汉语里。

比如:

去 和 往

单从这两个字,似乎看不出词形变化。

实际上,这两个字,就是一个是现在时,一个是过去时,都是“去往(某地),离开此地前往目的地”的意思。

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现在时)

往而不返。(庄子)(过去时)

惊人的对比

更有意思的是,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在远离“西亚文明中心”的大陆两端,两种语言都保留了这个词,并且隐隐有相同的词形变化形式。汉语居于大陆最东端,英语则居于欧亚大陆最东端。我们来看看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整齐的对应形式:

go → 去 (现在时)

went → 往 (过去时)

在现代汉语中,“往”仍然残存着一点“过去时”的含义,只是我们因为身在其中,很难察觉。比如,我们常说的“往事、往年”,还比如,我们常说“他往那边去了”,其中的“往”就含蓄表达了“过去时”的意思。

从语音上看,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也极其相似

“去”的古音:khah

“往”的古音:gwang

其中,“去”的演化应该是ga→kha→kü→qu

以上的“去”和“往”基本上整齐对应英语的go的现在时和过去时

去 go

往 went 或者gone

其他北欧日耳曼语的“go”,基本也是

ga 或 gaan

明显与“去”或“往”密切相关。

大胆猜想:

人们说,礼失求诸野。这句话本意是“如果雅正的东西失传了,可以到边鄙之地去寻找,也许那里仍然会有传承。”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种“礼失求诸野”的情形,比如唐朝的很多传统我们已经失传了,却可以在日本找到。我们的很多古音丢失了,却可以在越南语、韩语里找到。

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礼失求诸野”,我们可以把西亚到黑海作为古文明中心,那里丢失的东西,却可以在远离中心的欧亚大陆两端找到残留的痕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完全摒弃“语法”的束缚,也许“去”和“往”,go和went,本来就不是什么现在时和过去时,很可能这就是“两个词”,只不过一个表示现在,一个表示过去而已。

个人认为,英文的现在时和过去式,很可能是“获得的”,也就是作为一种语言,英文的时态也许和汉语一样,本来并没有复杂变化,其后来的词形变化,很可能是由于与其他语言接触频繁从而“后天获得的”。

3 阅读:330
评论列表
  • 2024-11-05 17:28

    完全的胡扯。

  • 2024-11-15 09:09

    纯说放屁。

  • 2024-11-04 10:54

    汉语一般是在动词后加了、过、的等字构成过去式。

  • 2024-11-04 21:00

    崩🥚!

野话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