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十才明白,即使再有孝心,伺候老人时也要立下这3条规矩

第壹心理 2025-01-21 11:05:26

在我国的传统中,历来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而最能体现孝心的时刻,莫过于对年老父母的照料。

小时候,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成人。当父母老去时,我们也要以同样的爱陪伴父母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然而,在照顾老人时,总是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可能会存在“踢皮球”推卸责任的现象。就算是独生子女,也会由于与父母互相不理解而产生许多误会。因此,即使再有孝心,子女在照顾老人时也要记住这3条规矩。第一,做好责任分工当父母年迈之后,隔三岔五就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毛病。这时候,就需要儿女们出钱出力,共同照料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照顾年迈的父母时,子女之间一定要做好责任分工。比如,离父母近的,就多去照顾父母、陪陪父母。离父母远的,就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

一方面,这样可以避免旁人指手画脚。比如,有些子女不但不照顾老人,反而对照顾老人的指手画脚。另一方面,也能让子女都承担起一定的责任,避免互相推卸。在心理学中,当需要一个群体共同完成某件事时,反而会起到“人多力量小”的效应,这就是“责任分散效应”。

正因为每个子女都知道要照顾父母,但因此也会让其产生“我不照顾也会有别人照顾”的心理。因此,为了避免日后的矛盾,子女之间应该明确地分工,各自尽好自己的责任。第二,明确各自的职责在照顾父母时,经常会出现那种什么也不管不问的子女,也会出现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的子女。现实案例告诉我们,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

先哲孔子曾在《论语》中写道,“过犹不及”。

为了避免许多矛盾,最重要的是子女们明确各自的职责。

当父母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再也不放心让他们独自居住。这样一来,把父母接到谁家住就成了一个问题。按理说,有孝心的儿女都很愿意将父母接到自己的家中照顾。但问题在于,儿女已经各自成了家,有了自己的日子要过。假如父母长久待在某一个儿女家中,那就免不了会产生一些矛盾。况且,如果父母在某个儿女家中生了病。没有出什么力的那个儿女反而倒打一耙,觉得是没有照顾好才让父母生了病。这时候,对于一直尽心尽力照顾父母的子女,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其实,每个子女都有照料父母的义务,尤其是在多子女家庭中。但如果为了尽孝心,将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而不顾自己的家庭。这样的孝心,不仅容易引发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还会牺牲掉自己的生活。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外,还有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儿女们轮流将父母接到自己的家中。这样一来,每个子女都亲身经历过,都懂得照顾年迈父母的不容易。不仅子女之间的矛盾会减少,也能照顾好各自的家庭。第三,建立好良好的沟通在照顾父母的过程中,一方面,子女会和父母由于观念的不同而产生许多冲突;另一方面,兄弟姐妹之间也会因为照顾老人的事产生矛盾。许多子女和老人之间都会存在一些观念上的不同,当生活在一起时,这种不同就容易产生许多矛盾。

比如,年轻人更喜欢去超市卖菜,老年人则更喜欢去菜市场。这时候,尽量去尊重老年人的喜好和习惯。研究表明,当老年人感受到被尊重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也会更好。当兄弟姐妹之间因为养老产生争执时,则需要记住“非暴力沟通”原则。

即表达感受和需求,而非指责和抱怨。

毕竟,照顾老人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当人们在疲惫状态下时,总是会忍不住抱怨和指责。

这时候,我们用“我感觉比较累,你可以照顾爸妈一阵子吗”来代替“一直以来都是我照顾爸妈,你什么都不干”,会产生更好的沟通效果。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当每个人都自觉遵守时,规矩才能称得上是规矩。如果在别人照顾父母时指手画脚,又在自己照顾父母时推卸责任,规矩也就不复存在了。总之,在照顾老人这件事上,只有立好规矩,才能让大家都能和和睦睦地尽好各自的职责。

0 阅读:0

第壹心理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