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许多父母在孩子呱呱坠地的瞬间,便将自己的名字悄然藏起,化身为某某的父亲或母亲。这种无私的奉献似乎天经地义,然而,这种牺牲自我的做法,实则并非无懈可击。毕竟,每个人都应该首先是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其他社会角色。如果一个人连自我都迷失了,那么他将很难赢得他人的尊重,更遑论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感。
设想一下,如果你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的身上,那么,假如他们未来未能如你所愿,或悖逆了你的期望,甚至无情地依赖你,利用你,你的人生便会瞬间陷入被动的泥潭。你的晚年,也将变得岌岌可危。因此,我们必须铭记,对子女的爱,亦需有底线。在某些时刻,拒绝他们的要求,并非出于残忍,而是一种冷静的理智。
尤其是当子女提出以下两种要求时,我们更应该懂得拒绝。因为,满足这些要求,不仅无法促进亲子关系,甚至可能让彼此成为仇敌。
一是子女要求你交出全部积蓄。他们可能会像老板哄骗员工一样,用甜言蜜语来哄骗你:“你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将来老了,我还能不管你吗?不如把你的钱都给我,我过得好点了,你的晚年才有保障。”如果你轻信了这些话,将全部积蓄交给了子女,那么你的晚年生活将毫无保障。从他们向你索要全部积蓄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们从未考虑过你的感受,他们所想的,只有他们自己。你有什么义务必须帮助他们呢?他们的人生,难道不应由他们自己负责吗?

二是子女要求你交出家里的房产证。这比要求积蓄更为严重,更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要求金钱或许只能说明他们自私,但要求房产证则意味着他们可能已经陷入了麻烦。就像老李的儿子,他突然回家,向老李索要房产证,理由是有急用。老李顿时感到不安,询问他是否在外面惹了麻烦。起初他否认,直到催债的人找上门来,真相才水落石出。原来他在网上赌博,欠下了巨额债务,想卖掉房子来抵债。老李心有余悸地说:“还好我当时多留了个心眼,没有把房产证给他,否则我们全家都要跟着他遭殃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老李太过冷漠,然而,如果培养出一个这样的儿子,本身就是一种失败。再将晚年生活搭进去,岂不是错上加错?子女可以自私,作为父母的,为什么不能为自己保留一份自私呢?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为自己而活,那么他的生活注定会充满苦难。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无论你对子女的爱有多么深沉,都不能让这份爱变成伤害。不给他们全部的积蓄,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不给他们房产证,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承担自己的过错。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学会自己承担责任,才能真正成熟起来。作为父母,在子女犯错时,千万不要心软,否则,那不是爱,而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