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崛起前20年,明军还是无容置疑的东亚霸主
明末辽东怪相明末辽东一个怪相就是花费了大量物资训练的辽东精锐在野战中一次次被后金军事集团击败。甚至一场中等规模的野战胜利都难以取得,基本上一旦阵型被突破就是被全歼收割。
但是被俘虏的明军投降了后金军事集团后。“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再和原来的辽东袍泽的战斗中战力直接碾压了,入关之后更成了清军进攻的马前卒。
这巨大的反差不仅仅是后金给的工资到位了。
入关后投降明军成了马前卒
投降后的明军似乎有了“战斗加成光环”,战斗意志战术配合都大大增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本来该保家卫国的军人甘愿为异族卖命呢。
明军野战——毫无配合的浪战和卖队友明军在1620~1640年代,虽然人数装备和后金差不多,但是部队组织性差远了。明军的部队很多情况是全国各地抽调上来的。互不隶属,协同性极差。双方开战更像是明军带着十几个互不隶属的独立团和后金整个兵团作战。
面对八旗军的盾车进攻,救援沈阳两支部队各自为战最后全部殉国
明军打的像塞北游牧部落,遇到一点挫折很快就垮了,后金倒更像能打硬仗的中原开国部队。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努尔哈赤拿下沈阳之战。救援沈阳的明军分成3股,四川白杆兵、浙兵和辽东部队。但是三军可以说毫无配合。
白杆兵、浙兵被围,兄弟部队撤了
白杆兵、浙兵先到浑河南岸,但是沈阳已经被拿下,两军没有等后面的部队直接开打。白杆兵过了浑河,而浙兵在南岸没有过河。白杆兵、浙兵几千人的兵团单论战斗力不俗。给后金官兵留下深刻印象,后金自己也评价两军是“凛凛有生气”、“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死扛八旗军冲击的浙兵
但这几千人挡不住八旗军优势兵力和沈阳叛徒的火炮攻击,被一一吃掉。而辽东部队居然看了一会就撤了,明军这样的野战配合怎么可能打赢。
最后摇身一变被后金俘虏后的明军不论是统帅还是士兵都脱胎换骨了,能打逆风战还配合极佳。
网上老是调侃,因为后金不欠军饷所以投降的明军战斗力暴涨。
但实际上后金军事集团的物资一直很短缺,努尔哈赤后期差点就养不活那么多人要崩盘了。只能靠不断劫掠才能养活军队。投降明军并没有过的特别舒服,只能说暂时不饿肚子。
他们战斗力提升除了待遇有所提升外,后金对他们的“改造”是方方面面的。
我们看看后金军事集团是怎么“改造”明军的。
将领方面的收买和极高政治待遇皇太极
皇太极这人上台就把努尔哈赤后期排汉政策做了调整。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为号召。努尔哈赤时有大量汉人将领加入,比如早期的李永芳。
皇太极时期更进一步,将不少汉将纳入自己的心腹集团。对于高级人才更是亲自招降。大凌河之战后为了款待祖大寿,皇太极用女真人特有的抱腰方式迎接这位将领,并允许他回锦州招降旧部,结果祖大寿回了锦州不搭理皇太极了,皇太极也不恼怒。
皇太极的政治水品极高,远超明朝天启、崇祯二帝和诸多蒙古部落首领
投降的明军将领进入后金统治集团相当于带资入股。如果仗的打得好分红一样很丰厚。八旗是贯穿社会生产生活、军事调度的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进入汉军旗的前明军将领不仅拥有军事权力,也享有政治权力和很高的社会地位。
满清对于明朝高级军事人才相当重视,给人给钱还给地位。皇太极本人的态度相当的足。比如皇太极两次招降祖大寿,他还亲自迎接登州叛乱无路可走的明军火器部队。
倒霉背锅的兵部尚书陈新甲
再看看崇祯,他主政十几年杀掉了多少高级干部。连陈新甲这种给他干脏活秘密议和的人,因为不小心消息走漏要平息朝野愤怒就被卸磨杀驴了。
孙传庭被逼着出关去打农民军结果战败身死,崇祯还压着不给抚恤。其他高级干部怎么看?
被逼出关和农民军决战的孙传庭
另一个将领张春的境遇更能说明双方领导人驭人的差异。
1631年大凌河战败后,指挥明军火器营的老将张春被俘虏。皇太极等人一直劝解,但张春宁死不降。皇太极也没有为难他,还多次去狱中探望好言相劝。
经过多时张春意识到后金军事集团绝对不是什么普通蛮族政权,它的军事能力和组织力远远强于大明,皇太极更是一位政治能力极高的领导人。
后金军事集团有专门负责招降的流程
虽然张春没投降,但是他一直在双方之间斡旋,呼吁双方暂且休战。希望明朝尽力先解决内部问题。结果留在北京的张春两个儿子被杀了。张春在大凌河战败后第10年,明军在松锦大战中全军覆没后,感到大明覆灭之势无法挽回时自杀殉国。
明军被俘基层士兵的阶级跃升在战争中被俘或归降的明军士兵,很多沦为旗人家奴。但即使这样他们的前途比在明军中当炮灰强。
因为他们机会从战争中获得财产和实现阶级跃升。比如曹雪芹的高祖父曹振彦原来是沈阳中卫人,归顺后金后成了阿济格的包衣奴才。大凌河之战中,他所在的火器部队表现出色,通过大炮打开了明军中军,为包抄明军两翼创造了机会。他在战后也获得了褒奖。
没饷没粮,还要当炮灰,一线明军士气怎么高的起来
曹雪芹祖先升迁是广大明军降兵的一个缩影。明清战争期间很多明军虽然被迫投降成了旗主的奴隶。但是在新的汉军八旗中,很多人依靠战功实现“抬旗”(从下五旗转为上三旗)完成阶级跃迁,这种榜样的例子极多。比他们在明军中作战被当炮灰,日常欠薪欠粮,常常还要被长官驱使要强的多。
曹雪芹祖先在大凌河之战中表现出色,获得升迁
满清入关前后,对于辽东、华北、山东、江南屡有屠城等残暴手段。但军事集团内部做到了赏罚分明。满清通过战争给与物质上的激励和对逃脱、败阵等行为的严厉惩罚,建立了比明朝更合理的管理体系和畅通的军功升迁制度,促成了投降不对战力的显著提升。
名存实亡的兵制援朝战争的明军收复平壤,耀武而还
明末的为国戍边战士怎么会变成这个模样。努尔哈赤崛起前20年,明军还能在朝鲜半岛耀武而还;剿灭了西南叛乱的杨应龙;重创了北面的蒙古人。
要了解这个变化过程得从大明开国说起。
明初朱元璋建立的兵户制度,到了明代中后期。因为土地兼并等原因大量军户破产已经难以发挥效用,这过程有点像唐初府兵制度的消亡。自耕农为主的兵员大量减少。(兵户制度初期效率很高,但一种制度持续了200年,肯定是要做调整的)
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
到了16世纪中叶这个制度已经没办法适应日益频繁的战争。早在嘉靖时期。负责东南剿倭的戚继光就发现了这套制度的问题。当时一批日本浪人就能横行明朝人口稠密,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而南京附近的众多卫所反应迟钝,军事应对相当乏力。
进行了职业化训练的戚家军在东南取得了辉煌战绩
戚继光后来干脆从义乌地区民间招募家境清白的农家子和矿工重新训练。这就是戚家军的前身,戚继光被调往北方后,他把这批募兵也带到了北方。在军方高层任职的戚继光就建议全面转向募兵。按照戚继光的建议,九边只需要10万精兵并4成以上装备火枪,就能替换掉百万兵户。
今天河北山西的长城遗址大部分是明代戚继光、俞大遒主持北方防务时修缮的
募兵好处不少,但有一个明显的前提——需要钱。维持一直大规模精锐军队需要很多钱。明朝必须建立新的税收制度去应对这项改革。
但明朝建立时的财政制度就把自己的天花板定的太低了。朱元璋开国时清点了全国户口和田亩。然后制定了以田税为主税收制度。后来经济发展南方出现了大量作坊经济和繁荣的商贸。但是国家征不来钱,江南士绅也会以祖宗之法来抵制。
世间已无张居正
张居正主政时做了大量改革。万历之前国家一年收入不到300万两,张居正改革后增长到400~500万两。(其他的实物税,折成银两有千万两,为了行文方便后面只说实收的银两)每年还能有80~100万的盈余。
但是随着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政治层面的紊乱也断送明朝军事体制的改革,戚继光的建议无疾而终,精兵化和兵团化的演化停止了。
当女真没有统一,努尔哈赤没有练出5、6万人的野战军团时。辽东、宣化的将领带着几千家丁打蒙古人还是绰绰有余的。随着女真势不可挡的崛起,明军在体系和组织度上的落后已经非常明显了。
《出警入跸图》中的明军,仪容齐整。但很快要面对建国以来最凶狠的敌人
更要命的是女真军事集团的领导人非常有政治智慧,他们可以“变废为宝”不但能以战养战通过战争获取大量物资,还能把被俘虏和投降的明军改造成非常有战斗力的“新八旗战士”。
辽东的天塌了,大明的天塌了。
难以为继的政治和财政前有女真集团的收买分化,明朝自己这里一直没有给力的财政、经济等诸多措施的支持。
前面说道军费不足的情况下,将帅只能厚饷不多的家丁来实现武装精英化。但这也让明军出现军阀化倾向。打仗纷纷想着自保打不了逆风局。
明代将领李如松,辽将的家丁战斗力极强。援朝的碧蹄馆战役中被数万日军包围依然能从容应对
一支万人部队能打的可能只有将领手下的千人家丁,这更导致大型野战家丁被歼灭或出现重大伤亡,明军将领马上想撤出战斗,这样连锁反应导致更多的混乱。
而且辽东出现战事以后钱完全不够了。熊廷弼第一次主政辽东一年辽东的军事预算就要300万!!!
援朝战争打了多年,朝廷才花了800万两,朝廷这种财政收支完全扛不住辽东的物资消耗。这只是开始到了后面三饷开征,一年上千万的支出完全是给大明拆地基。
缺钱,明末哪里的战线都缺钱
为啥崇祯后期为啥老是催洪承畴、孙传庭。这也是被逼的没钱的朝廷比前线将领更慌。
辽东广大农耕区被后金占了,关外粮食不足需要关内运输过去。
没粮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没粮还往辽东输送海量白银,形成输入性通胀~输入的白银越多,粮食越贵,军队越凑不足出击的粮草,够不够粮草朝廷就征收更多白银输入辽东,形成死循环。
于是朝廷对内地农民扒皮搜刮白银,希望通过输白银来节省成本,结果关外粮价直接爆炸,大头兵花钱还买不到粮食。
崇祯:还是早点上吊吧
开个玩笑,明末这局面还不如训练一支新军,让新军去江南征税征粮,征来了钱粮直送辽东。然后再用新兵替换辽东的家丁为主的部队。
最后通过小接触的野战拖住后金军事集团不能让他随便入关,让新军锻炼出能打几万人的野战能力。
上面这些都是我瞎扯的,换我肯定搞不定。
后来明朝不断加派辽饷,不仅财政窟窿越来越大,士卒为国尽忠的战斗意识也更为淡薄,变成了“鬻身逐利”的职业兵痞,这些募兵还不如家丁的忠诚度高。
明朝后期就像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肌体还能动但是所有部件都在衰亡,维持社会运转的治理能力每况愈下。我们看到的官僚贪腐、财政萎缩、缺饷短粮都是表征。
江南经济繁荣但纳税不足;
北方农民吃树皮了还要给辽东的战事交税;
藩王、豪强穷奢极欲;
朝廷不断的党争与政治斗争带来的辽东的军事方针一直定不下来;
大厦将倾是明眼人能看得到的了,白山黑水中崛起的女真人早就蠢蠢欲动想要做这天下的主人。
江南收不上税,读书人又有大量免税,只能压迫内地农民,再加上饥荒之年,市米资敌,擅杀友军的袁嘟嘟,大明能不败吗?
客观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