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屏的重组小作文,该信谁?

白猫学 2024-11-01 14:30:47

自从重组火了以后,到处看到的都是重组小作文。

A公司要重组了,B公司要重组了。

C和D又要搞并购了,E和F是同一实控人。

有明牌重组的,有内幕消息的,还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传闻。

反正传闻越离谱,机会越大,因为跨界越大,想象力越大嘛。

小作文,看似是优质的信息,实则是接盘的烟雾弹,很多人不知不觉就接盘了。

市场没有那么多搞重组研究和分析的。

他们也不会无偿的把优质的个股分享出来,更别提是带有内幕的重组。

大部分能看到的,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作文传播。

看似好像遍地是黄金,实则中间的坑,多了去了,不计其数。

超过80%的散户,最终都是给重组买单的,哪怕消息是真的,结果也是一样。

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小作文,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规避一些风险,做一些更好的选择呢?

今天给大家做个简单的科普,以及我自己是怎么选择重组方向的。

从大的维度来看,重组有三个大的方向。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看重组,基本可以通过三个方向来入手。

第一,重组的方式。

重组,顾名思义,就是把外部的资产,重新装入上市公司内部。

那资产注入的方式,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是资产置换和资产购买。

资产置换,就是上市公司股东,把自己的股权拿出来,直接置换别的公司的股权,实现资产注入。

类似于被重组公司直接被并购了。

公司对应的估值,就是拿到的股权价值。

这种情况总体占比会略低一些,毕竟老的股东并不愿意去置换股权,减少自己的利益。

另一种,就是简单的现金收购,直接把重组公司买下来,成为子公司。

现金收购,其实也分两种。

第一种是已经账上有现金的,这种重组很快,只要给钱就行了。

另一种,是账上没钱,还要募集的,大部分都是大股东牵头定增,募集配套资金。

这种流程明显会更复杂一些,周期也会更长一些。

所以,挑选重组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账上有没有钱,去窥见一些端倪。

一些资产负债率很低,账上又趴着大把现金的公司,要做重组的话,效率高,靠谱程度也很高。

那些账上没钱的,负债又很多的,还嚷嚷着重组的,还是小心为上。

第二,重组的背景。

重组的背景,指的是重组的发起人,到底是谁。

从大类角度去看,主要是国资和民企两类。

国资比较好理解,国有资产肯定不能“流失”,肥水不流外人田。

国资背景的股票,即便不盈利,也会保壳。

现如今,鼓励重组,国资肯定是首当其冲,率先把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的。

国资重组,靠谱程度比较高,因为国资旗下的资产,操作起来是比较方便的。

无非就是怎么置换,还是增发去搞并购重组。

如果国资的上市公司缺钱,那大概率就会走定增的路线,如果不差钱,那就直接往里装就行了。

但是民营企业搞并购,就会复杂许多。

民企之间的并购,内幕很多,审批流程也会复杂很多,并不是双方谈拢就马上能实现并购的。

有一些是双方故意为之,借机炒作,然后拉高股价,最终重组不了了之。

反正最后只要公告双方价格没有谈拢,就会终止,重组和儿戏一样。

尤其是一些蛇吞象的案例,在民企重组的进程中,被叫停的情况有很多。

第三,重组的标的。

关于重组标的,也是重中之重。

能够被市场炒作的重组,往往是跨界的,而且最好是和科技沾边。

那些,同业的重组,其实掀不起什么浪花。

就好比两大券商的重组,最终的涨幅和其他没有重组的券商比,差不多少,甚至还不如一些龙头券商。

但一家重要公司,要重组半导体公司,摇身一变成了科技公司,含金量就大大增加了。

同业并购,更像是一张明牌,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预期。

而跨界并购,似乎想象空间巨大,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重组。

但是,本质上来讲,重组标的公司本身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

如果你收购的是一家本就亏损,并且技术实力很弱的科技公司,那一样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或许当下,因为市场热度,会有一轮大幅度的炒作。

但当热情退却,市场要交答卷的时候,最终还是一场空。

在这三个维度里,有国资背景,有重组现金流,有优质的科技类资产,成了香饽饽。

这也就是重组的大背景和大方向。

千万别把重组当饭吃。

这是给大部分散户的一个忠告。

重组本身,涉及的内幕太多,而散户对于内幕,几乎一无所知。

也就是说,重组的玩法,本就不属于普通的散户。

散户去博弈重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这比起踏踏实实炒股,买一些优质的股票来说,难于登天了,不是一个好的途径。

有一些人会说,可以去炒作一些明牌的股票,也就是确认重组的股票。

在市场热度高的时候,这些打明牌的个股,确实是不错的投资标的,但是市场一旦遇冷,这些股票也会面临向下的调整和修复。

所以,炒作重组也是讲究节奏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玩的。

另外一点,看重组能否改变一支股票,可以从业绩并表的预期来观察。

如果业绩并表后,重组能够带来很好的业绩增长,上市公司出现实质性的第二收入曲线,是可以有一定期待的,做一些中长期的投资规划。

但如果业绩并没有明确性,只是概念换了,那么投资的风险就非常高。

所有的重组,在明牌之后,就是看大趋势了,而不是看单纯的炒作了。

曾经有大把的公司,进行了重组并购,但最终都没有善始善终。

本质上就是因为重组并不单纯是一个概念的游戏,而是要产生实质。

上市公司最终的股价,还是要回归到业绩层面,重组也是实现业绩增长的一部分。

0 阅读:4

白猫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