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最近常被学生和家长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张老师,听说因为人口减少,再过几年很多大学都要关门了,这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随着我国即将在2025年后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不少人开始担忧高等教育的未来。但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想说的是,这种担忧其实有点过度了。
高校关停,没有那么简单
记得前几天,我在和几位老教授聊天时,大家一致认为高等教育体系远比想象中更有韧性。
为什么这么说?
高等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本科教育,还包括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个维度。
当下校本科生源减少时,高校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教育结构来应对。
拿我们学校来说,近年来就在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项目。去年新开设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课程,报名人数远超预期。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需求在引导教育转型。
人才需求在改变,但不会减少
我经常对学生说,别被表面现象迷惑了。
虽然适龄人口在减少,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却在不断提升。
现在的职场竞争比以前更激烈了,很多在职人员都在考虑继续深造。
我有个学生毕业工作五年后又回来读MBA,他告诉我:“现在不提升学历和能力,真的很难在职场上走得更远。”
高等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培养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高等教育承载着知识传播、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等多重使命。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教育创新研讨会,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未来的高校会更注重特色发展。
有的学校可能会向研究型转变,有的可能专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的则可能与企业深度合作发展职业教育。
高校转型才是主旋律
我认为与其担心高校会大规模关停,不如关注它们如何转型升级。现在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布局新兴专业,像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这些领域。也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指导的一个毕业生,他学的是新能源专业,实习期间就被一家知名企业预订了。这说明只要专业方向对,就业机会依然很多。
给家长和学生的建议
作为老师,我想对关心这个问题的家长和学生说:
与其担心高校会不会关停,不如把重点放在选择什么专业上。未来最不愁的就是优秀人才的出路。
选择专业时要着眼长远,多关注新兴产业和朝阳行业。比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都大有可为。
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有,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布局继续教育项目,为在职人员提供进修机会。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只要这个需求存在,高等教育就不会消亡,而是会不断调整和进化。重要的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抓住机遇,主动求变。
我相信,未来的高等教育一定会更加多元化、更具活力。与其担心高校会不会关闭,不如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自身的成长与突破。这才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