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近日山东德州武城县那位拒服兵役大专生的事件,让我深感痛心。这不仅是一个年轻人的个人选择问题,更折射出当前教育领域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层次问题。
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莘莘学子求知若渴的眼神,都会思考: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们怎样的人生指引?而这起拒服兵役事件,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深刻反思的机会。
细看这位王姓大专生的经历:从报名参军到最终拒服兵役,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经历了从“跃跃欲试”到“望而生畏”的心路历程。最令人深思的是,他参军的初衷竟然是冲着“包分配工作”这样的条件去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课堂上经常遇到的一些功利性思维: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文凭而读书。
在与学生们交流时,我发现很多人对军营生活存在着严重的认知偏差。他们往往只看到了军人的光环,却忽视了成为一名合格军人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有些家长也是,把参军当成了孩子就业的“敲门砖”,这种功利化的思维方式,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记得前段时间,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来找我咨询参军的事。
我问他:“你真的了解军营生活吗?
准备好接受严格的训练和纪律了吗?”他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让我想到,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会像王某一样半途而废,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军旅生活缺乏正确认知。
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例暴露出了我们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严重缺失。当前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的培养。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学会选择,却很少告诉他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更深层次来看,这个问题还反映出一些家庭教育的偏差。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了娇气怕苦的性格。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一遇到挫折就想着退缩。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和责任意识培养。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担当。
家长要改变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面对困难,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好了,但精神意志却普遍变得脆弱,这是很危险的。
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一个尊重选择、重视责任的环境。对于参军入伍这样的重大决定,要引导年轻人理性思考,慎重选择。
王某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提醒广大学生: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要深思熟虑,做出选择后就要勇于担当。投机取巧、临阵脱逃,最终受害的只会是自己。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引起教育界的深入思考,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制造投机取巧的投机者。
统计一下,有多少是这样的?普通青年是为了义务,而大专大学生不为包分配有几个去的?
现在报名参军,又不是强制征兆。他拒绝服兵役肯定不对吧,报名了,体检了,又不去,这是有问题吧。
我们这都是抢着去
还要请客送礼
虚伪的作者!你不配当老师!
城市兵和农村兵。退伍的待遇相同吗
每年都有几十万退伍的军人,哪有那么多工作给安排。给安排工作也要看你的军衔吧,最起码也是副营级别才有工作吧
既然不热爱,也别投机,部队毕竟是实在地方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
想的想不到,去的又不去,真是的
我就想知道,这些吃不了学习苦的人是如何吃得了军队苦的???
确实包分配的,但是分哪是盲盒。你自己同意的没人强迫。在部队也可以有发展,士官提干军校,只要表现不差。你自愿放弃的……
锻炼一下多好,能进步更好,不能进步也是遥遥领先
谁会给这么个废物包分配工作啊
哎!这小子自己害自己。他爹妈也是的,孩子不想当兵那还不简单吗????
自古以来,读书也好当兵也好,都是为了光宗耀祖封候拜相,这才是符合人性的事,不管口号喊得再好,要求纯讲奉献的人你奉献过什么了?奉献了别人去奉献?
不是讲志同道合吗?道不同不相为谋啊!不愿去的就别勉强了
恭喜中国教育,终于成功了,
少扯淡
除了分数剩不下什么了!
我家娃明天去体检复检,第一次体检没过,20多人去只有4个过了,严啊
不想就不要检测
还有花钱参军的呢
神秘的贵妇人
不知道具体情况,不发表意见。
包分配你得有能力呀
我只能说在山东,这一家子这辈子别想抬头了
进了军营拒服兵役应该先关两年,再说别的
我们这想去那是做梦,今年村里只要大学生
去当兵先让老兵收拾半年
不包分配有几个去的?我们的传统就是歧视武人。毕竟没人看得起“大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