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全面的恐怖、服从和孤独

颜威说历史 2024-10-26 15:46:46
索尔仁尼琴

索尔仁尼琴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古拉格群岛》《第一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症楼》。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群岛》严格意义上他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而是报告文学,全称是《古拉格群岛,1918-1956,文艺性调查初探》。实际上是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而撰写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了苏联20年代到50年代各种骇人听闻的事实。也就是在一种专制社会中,甚至是极权社会中各种的荒谬、荒诞,残酷、残忍和恐怖。

“古拉格”不是一个真实的地名,而是索尔仁尼琴的比喻,其实是劳改营的俄文字母缩写音译,当年苏联劳改营的别称。群岛也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代表遍布苏联全国的庞大劳改营体系。

这样的“古拉格”广布于苏联,涵盖了从白海中的岛屿到黑海之滨,从北极圈到中亚平原,从莫斯科中心到列宁格勒郊外的广阔地域。于是古拉格成为“群岛”。

总之,索尔仁尼琴这部报告性的文学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全面恐怖、全面服从和全面孤独的社会。

全面的恐怖、服从和孤独

当年俄国十月革命,所有人都认为沙皇以前那种专制的统治即将结束,人民将迎来新制度、新社会,但随后的工业化道路失败以及战争的影响,苏联最终走向了一种国家全面奴役式的极权。在这种极权统治的高压之下,整个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怖之中,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古拉格”。

这种社会中,个人的权力极度膨胀,形成一种权力垄断。专断独裁,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绝对服从、恐怖统治、强制性、奴役性、随意性和专断性是专制社会的重要特征。

个人权力凌驾于一切法律和制度之上,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个人的意志成为法律,权大于法,推崇个人崇拜,依赖个人崇拜凝聚民众的服从性。统治者既有任性而残酷的行为以显示其支配能力,也有任性而慷慨的行为以显示其不受约束的权力。既执掌至高无上的行政权力,又负载不可思议和神话般的特征,因而让人敬畏和感到可怕。

当然,更可怕的是全面的恐怖和恐惧统治,专制社会依赖强大的国家机器和暴力工具,对民众采取的是强权压制,任何的个人反抗都会被暴力消除,即便是稍微质疑也会被认为思想有问题而进行思想教育。

在这样的社会中,统治者公然声称“刑罚使整个世界井然有序”。它以各种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恐怖措施将恐怖的情绪传递到社会各个方面,这些恐怖措施使服从成为良好民众的首要美德。驱使人们绝对服从的结构性手段,从起点上讲,纪律教育为绝对服从进行准备;从行为方式上讲,跪拜为绝对服从提供象征。久而久之,人们平常地接受屈辱和奴役,甚至将屈辱和奴役加以美化,使其具有审美的价值。

在强大的专制统治下,人民没有自由,只有恐怖、屈从、孤独。当时有一个叫契卡的机构,可以绕开一切法律和制度,随意将人们抓起来,不需要任何的审讯和审判,最后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人送去“古拉格”。

法治荡然无存。统治者绝对不能相信任何人,只相信权力。整个社会人人自危,根本不敢以心相待,生怕自己不经意之间的言语和行为被人记录,继而被人告密,而导致无妄之灾,因此谨小慎微、作茧自缚。整个社会已经没有任何的信任和信赖,所以每个人都感到孤独,缺乏真诚、坦诚的沟通和交流,不知道怎么办,没有希望,没有真诚,只有恐惧和孤独,还有无条件式的服从、顺从。

本文参考文献: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