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互联网流出的照片显示,一辆22轮的重型卡车上,装载着一门长身管155毫米火炮,疑似海军正在发展的155毫米大口径舰炮…

进入新千年后,世界最先探索155毫米舰炮的是美国海军,是在DDG-1000型“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装备了两门155毫米AGS先进舰炮,其射速达12发/分,命中精度小于10米;发射精确制导炮弹时,最大射程可达惊人的154公里,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现役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最大射程37公里的4.16倍,甚至超过大名鼎鼎的SM39 “飞鱼”反舰导弹120公里的最大射程!

紧随其后的是德国海军,其在2002~2008年间,采用了一种与美国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直接将陆军的PZH2000自行榴弹炮的炮塔搬上了F124型“萨克森”级护卫舰,其初衷是想利用德国陆军成熟的大口径火炮技术,降低研制155毫米舰炮的难度和成本,但因为平台和技术限制,匆匆落于马下…
而西方对155毫米舰炮如此热衷的背后,离不开的是其巨大的军事收益!

20世纪90年代,那个红色帝国坍塌了…长达45年的冷战正式宣告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海权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远洋舰队型海战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而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西方大国在中东、非洲象牙海岸、南美圭亚那、太平洋等海外殖民地的非传统危险却与日俱增,由此,濒海作战概念诞生了!

其强调海军要加强对瀕海地带和陆地的火力支援和精确打击能力,欧美认为其主流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射程有效,仅有24公里,即便是通过火箭增程技术将其射程提高到117km,但是终归威力有限,难以有效应对陆上高武装目标。

而大口径舰炮凭借射程远、威力大、持续打击能力强、效费比高,能够执行纵深打击、远程火力支援任务等优点,在反复论证后,西方海军普遍认为155mm舰炮是比较理想的口径,对于上述的要求容易兼顾。以美国海军研制的AGS舰炮为例,1门155毫米舰炮的毁伤效果相当与海军陆战队2个连约9门155mm火炮的毁伤效果相当。
当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使用的155毫米舰炮项目最终下马,目前各国海军现役最大口径舰炮就是中俄正在使用的AK系列130毫米舰炮,如果这款国产155毫米舰炮得以在未来上舰服役,那其很有可能将创下一项新的世界纪录!

中国海军此前并没有发展155舰炮的公开信息,当然对于中国海军来说155毫米舰炮上舰的也并不是什么技术问题,海军现有的130毫米舰炮出自俄罗斯,因为俄式舰炮传统的冗余度优势,其高低机、方向机、炮管冷却和自动装弹机构都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改进使用在155舰炮上,而100公里以上的155制导炮弹也早就公开,真正制约155舰炮上舰的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军舰的适配性

155毫米舰炮系统的体积是130毫米舰炮的 1.5 倍,7500吨级的052D型驱逐舰的前甲板几乎无法容纳;其后坐力、系统重量、系统所需空间和足够的弹药基数,也需要一款体量足够大的舰艇平台才能搭载并有效运用,此前052D为了搭载130mm舰炮,对其进行了减重处理,这才使052D这级7000吨的舰艇勉强搭载130舰炮,而且加装炮口制退器减轻对舰艇冲击力、取消了双路供弹,射程和射速远不如055版的完全体130mm舰炮!

考虑到155毫米舰炮的冲击力,即便是解放军的055大驱,恐都难以成为该炮的使用平台。从适装性的角度来想,也唯有未来改进型的055B大驱、2万吨级巡洋舰或同一级别水面舰艇,才能较好地承载和运用155毫米舰炮系统。
第二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价格

首先,海军舰炮可一点都不便宜!超乎一般军迷的认知,对于现代军舰来说,舰炮绝对是一个高技术单元,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其贵到没朋友的价格,毫不夸张的说一门大口径舰炮的造价丝毫不逊于一架战斗机,西方目前主流的127mm舰炮,如美国MK45、意大利奥托梅莱拉,造价都是以千万美元为单位计算,印度采购的13套MK45型127mm舰炮,合同总价10.2亿美元,单价高达7800万,再加一点都可以买F35!
舰炮之所以这么贵,除开技术含量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销量不大,世界拥有成规模海军的不过寥寥少数,拥有几千上万吨级别大型水面舰艇的也主要集中于各军事强国手中,根本没法形成规模效应来摊薄成本。
因此,大口径舰炮是一个小众市场,全世界中大口径的舰炮供应商只有中美俄法意五个国家,所以价格自然就下不来。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一窥海军重要的一个战略意图:就是最大程度扩充现役舰艇库存的舰炮整体威力!同时,我们还可以推测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规划中适配155毫米舰炮的军舰数量一定足够大,大到完全可以增加一个新型号舰炮和相关后勤保障体系以及供应链,并形成规模效应使得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因此,各位军迷们,我们很可能将有幸再次看到一个“大舰巨炮的时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