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次进攻,零拦截——Kh-22超音速反舰导弹,无法拦截苏联老物件

毒客说武器 2025-03-19 21:52:40

评判武器好坏的最高标准永远是实战!

不管问答区某些营销号怎么抹黑,这玩意雷达有多垃圾,机动性有多差、电子战设备有多没用,所有人包括乌克兰官方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依旧无法有效应对这种产自于苏联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自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已经向乌克兰发射了大约300枚的Kh-22反舰导弹,但至今没有一枚被防空系统拦截下来...”

——乌克兰武装部队空军发言人尤里·伊纳特

300次进攻,零拦截——这就是Kh-22!

美国和其仆从国的军事专家给出的理由是:美国没有诸如“匕首”和Kh-22这类的导弹,所以像“爱国者”这样的防空系统也从来没有演练过拦截此类导弹的能力,这就是这款产自于冷战时代的反舰导弹现在依然是一款无法被破解的原因(骗乌克兰的…)

事实上,美军是具备拦截能力的,但主要平台是海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不过舰队反导作战形式大部分是迎击,较少考虑目标航路地面捷径的距离,而地面防空系统拦截来袭导弹的迎击作战情况少,而飞行目标的速度和高度会急剧增加,导弹防空范围会剧烈下降。

而且更要命的俄罗斯的Kh-22和Kh-32超音速导弹造价便宜,库存基数很大,根据一些小插曲和有限资料记载,Kh-22导弹的总库存量可能超过1000枚,Kh-32的库存未知,不过考虑到其已经问世有近60年,又经历过最疯狂的冷战时代,且苏联从未让其参与过实战,种种因素下,整个Kh-22和Kh-32的数量可能是相当恐怖的!

其诞生于1958年,设计单位是大名鼎鼎的超音速导弹始祖——苏联彩虹设计局(OKB-155)

苏联对其的命名是“风暴”,北约外号则称为AS-4“厨房”,五十年代初,深受赫鲁晓夫核战略思想影响的苏军高层认为,大规模的海上对战时代已经过去,防区外常规/核打击才是未来海战的常态,为了践行这种理念,苏联开始在空射导弹和重型轰炸机方面大下功夫。

其设计的目标就是一款专门配备给空基作战平台用来打击美国海军航母的“杀手”专用弹;而其早期搭配的是图-16K轰炸机,后期这个角色由图-22“逆火”代替。

服役后的Kh-22反舰导弹+图-22K的组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美国海军的“噩梦”,F-14与AIM-154“不死鸟”的组合就是为了拦截它而生的。

因为这个组合如果直奔航母而去的话基本无解,美航母只有逃跑的份,Kh-22反舰导弹弹重约为5.9吨,战斗部的重量约为1吨左右,可搭载聚能高爆弹头和核弹头;

常规弹头也可以让万吨级别的舰艇目标产生一个直径约为5米左右的大洞,而搭载核弹头的版本后,其爆炸当量在350至1万吨左右,撕碎航母战斗群是分分钟的事。

同时难以破解的因素就是飞行速度和弹道轨迹;Kh-22的最大飞行速度约为4.6马赫,射程在600公里左右;其在攻击时分为高空和低空两种模式:

高空模式下,Kh-22会先爬升至2.7万米的高空,然后切换为巡航模式,在到达目标附近时导弹会调整至水平30°的俯冲模式,此时导弹速度到达最大,末端速度接近4.6马赫;在低空模式下,它会爬升至1.2万米的高度,抵达目标附近后以同样的角度俯冲,最大速度略有降低,但至少也能达到3.5马赫。弹道导弹式的飞行轨迹+极高的末端速度,再配以自身不小的重量,即使不计算它的战斗部威力,就是一个铁疙瘩以3.5马赫的速度砸向航母也够它“喝一壶”的了,更何况它还会爆炸!

美军曾对这款导弹的毁伤能力进行过评估,他们认为一旦航母被其击中,至少会在航母舰体留下一个面积大约为22平方米的洞,内部舱室的毁伤深度不会小于12米;基本可以做到“一发入魂”,所以当时它就被冠以了“航母杀手”的称号。即使美国航母编队可以侥幸拦下一两枚的Kh-22,可是它的数量优势也是无法被忽略的,在图-22M3轰炸机上最多一次性可以携带三枚这样的导弹,一次性齐射,航母基本无处遁形。

不过受制于时代技术限制,其早期型号依赖惯性导航,易受飞行过程中气流、燃料消耗等因素影响,导致误差累积,因此KH-22导弹在反舰任务中的精度误差在30米左右,但对地打击时,英国国防部曾经判断其误差在600米左右,俄罗斯事实上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其在Kh-22的基础上有改进出来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Kh-32型导弹,战斗部重量缩小一半,精度和爬升高度更高,射程也被提升至1000公里,飞行速度可达到5马赫左右,继续坐享“航母杀手”的美誉!

1 阅读:2

毒客说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