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版本的“苏-27”——沈飞六代机解读…

毒客说武器 2025-02-10 20:36:33

唯二继承了苏27的技术底蕴的军事企业,沈飞此次实至名归……

事实上,从北六代的后掠翼上总能感到一点苏-27机翼的影子,其独立的前机身非常粗壮,并没有融合到机翼中;从正面下方视角可以看出尾部的两个外露尾喷管和中间的尾椎,说明没有做到尾喷管整体布置在上翼面由机体遮挡,这都是苏-27家族非常传统布局形式,只不过侧面有尾撑进行了局部遮挡。

同时北六代的发动机显然被一条狭窄的隧道隔开——但这又和米格-29、苏霍伊侧卫系列上相距很远的发动机不同,它们之间的距离太近,无法容纳存储大型武器,更有可能填充燃料,考虑到北六代还在试飞中,因此,这条狭窄的通道是一个谜…

而北六代的发动机外壳的底部又异常扁平的,主起落架舱占据了机身侧面大部,座舱更是达到了历史性的低位置,机翼大型俯仰控制面和后缘折线的位置,都意味着北六代的控制面可以提供航母着陆所需的俯仰控制权限和机翼折叠能力!

以伴飞的歼-16(机长21.9米)为参照,北六代的机长大约在23米左右,翼展可能达到20米,其使用的同样是双前轮和大直径主轮,整体重量估计也在40吨级左右!

尽管沈飞“北六代”的画质过于失真,但是基本可以判断是采用了兰姆达机翼和两台二维矢量发动机的组合!

兰姆达机翼结合了三角翼和常规后略翼机翼的优点,其诱导阻力低、利于低速机动性和大航程飞行,更可贵的是兰姆达机翼符合边缘平行原则,从而能够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提高飞机的整体隐身能力。

因此,各国的六代机几乎全部都用上了兰姆达机翼,法国的FCAS项目,英国BAE的暴风战斗机,美国几款六代机方案,全都心有灵犀的默默的使用了这种布局。

不过其后掠翼设计会使机翼和副翼在运作时会相互干扰,影响控制效率,因此需要异常复杂的飞控设计!而且从机体结构看,这种设计相当于在三角翼后面挖了一块,导致结构效率也不如传统的三角翼,同时更要命的是相比三角翼,莱姆达机翼的超音速阻力大了4分之1。机体结构强度也是一个大问题,按照理论,它更适合在亚音速范围内发挥,但到了超音速区间,就算是中国最先进的涡扇15、美国最先进的F119推力都不够其挥霍…

因此,北6代的解决方案是直轴式全动可变微尾,允许飞机通过改变垂尾的角度来适应不同的飞行需求,由于垂尾是雷达反射面积的大虎,所以在需要隐身飞行时,就可以将可变垂尾放平,与主翼融为一体,形成类似飞翼布局的启动外形,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提高隐身性能,同时还增加了整机的升力面积,这有助于提高升阻比,降低油耗,增加航程,在需要高速机动飞行时,垂尾又可以调整到适合机动的角度,提供更好的偏航控制和稳定性,在任务的不同阶段始终保持较好的飞行性能,提高了作战的灵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北六代就可以在任务初期放平垂尾,与主意共同组成兰姆达结构,形成强调隐身和高声阻比,以低速巡航状态悄悄抵近目标。之后再升起垂尾,从兰姆达结构变形成大展现比,后掠翼的超音速异性,以高敏捷机动状态对目标展开猎杀!

而南六代则取消掉了垂尾和平尾,使用了少见的无尾翼大三角翼布局,虽然机翼后缘启动面很多,但面积极小,其机翼两侧的四组开裂式阻力方向舵,来自于当年死于美帝内部倾轧的YB49轰炸机,也就是B2轰炸机的前身。

事实上,这种开裂式阻力方向舵,也出现在了北六代的身上。

别看北六代的开裂式阻力方向舵只有拳头大小,但是因为它的一面位于机翼的两端,操作力矩非常大,只要很小的偏转角度就能产生很大的控制力矩,通过一节不同角度的配合,足以随时修正机体的姿态,而且通过左右偏转的角度不一致,还会形成滚转力矩,灵活性非常高,在不同的飞行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操作性能!

从气动设计来看,沈飞此次是真的大量吃透了苏27家族的设计,而且可能根本没打算与成飞竞争,因为无论从体型还是配置,成飞的6代机更像是空军的主力,而沈飞的6代机则更倾向于成为海军舰载机,两者的定位完全不同!

南六代更加突出大航程、大载荷、高超音速作战,而北六代则突出全向隐身及高中低空机动飞行性能,并兼顾上舰,因为说战略定位十分独到……

4 阅读:1185
评论列表
  • 2025-02-15 11:30

    找爹党很忙[点赞]

  • 2025-02-11 12:29

    喜欢这种有内容的分析

  • 2025-02-17 08:18

    仔细看图,沈六去掉发动机还有空间装弹舱么?。。。

毒客说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