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员,在我国向来是女性罕至的职业领域,宛如一片男性主导的广袤天空,女性身影寥若晨星。权威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持有中国民航局有效民航驾驶员执照的女性飞行员仅有1011人,其中中国籍的为982人。
乍一看这数字似乎还能接受,但若与庞大的飞行员总数相比,差距便一目了然。2021年我国飞行员总数已超万人,除这1011名女性外,其余皆是男性,如此悬殊的性别比例,凸显出女性飞行员数量的极度匮乏。
究竟是什么让女性在这一领域如此“寸步难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的传统观念,很少有人认为飞行是女性可以从事的职业;二是对身体素质的高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参与。不过仍有一些女性不畏挑战,成功打破了性别界限,成为了翱翔于天空的“空中女神”。刘宇环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刘宇环成长于一个深受飞行影响的家庭。她的父亲刘长祥,是空军中的杰出飞行员,以其在多次关键任务中的卓越表现闻名。尤其是他在我国对拉萨的首次飞行任务中的重要角色,为他赢得了“王牌飞行员”的美誉。
刘宇环的母亲童锁箴,同样在飞行界有着不凡的成就。她是中国空军的第二代女飞行员,其飞行生涯始于高中毕业后被空军选中,她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童锁箴在军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包括四次获得三等功的荣誉。她曾参与数不胜数的关键飞行任务,1963年,她被派遣至黄河水灾区执行援助任务。在这项任务中,童锁箴负责运输救援物资和疏散受灾群众,展现了她在极端条件下的坚持和专业精神。

尽管面对连绵不断的高强度任务,童锁箴从未有过任何退缩的迹象。她在紧张的援助行动中几乎无暇休息,昼夜间奔波在救援现场,展现了军人的不屈不挠和高度责任感。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在这场灾难中,仅仅23秒的猛烈震动便夺去了无数无辜的生命。童锁箴肩负起救援伤员的重任,她在连绵不断的余震中勇敢地穿梭,每一次出击都是与死神的赛跑。
此时的刘宇环尚是五岁的孩童,对世界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游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童锁箴的生活轨迹带着决定性的转变。1980年,她又一次驾驶战机执行昆明人造卫星的回收任务,后续还参与了多次涉及国家机密的原子弹测试数据收集任务。

合照
童锁箴在飞行员职业生涯的顶峰结束时,她已年近半百,达到了飞行员的服役年龄上限。对于她而言,这一刻的到来无异于一种极大的心灵折磨。她与自己的战机有着刻骨铭心的情感,多年的携手同行让这一别显得尤为心酸。
在正式退役的那一天,她在机库里轻抚战机,眼中充满了难以割舍的情愫,甚至在驾驶舱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退役后的童锁箴尝试转变角色,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她开始尝试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职责,照料孩子和家庭的日常。
这种生活的转变并不容易,童锁箴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距离。多年的职业生涯让她无法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孩子们对她的陌生感让童锁箴倍感心痛。

在这种背景下刘宇环的成长环境也极为特殊。虽然她的父母都是飞行员,家中常常充斥着关于飞行的话题,但她与父母的互动却异常有限。从小由外婆抚养的她,对飞行充满了矛盾的情感。她爱慕父母的职业,同时也因为他们的缺席而感到疏远。
在1980年,刘宇环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昆明人造卫星的回收任务,显示出了她飞行技能的卓越与独到。她是将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空中事业,更是在这25年的服务中四次被授予三等功,真正做到了功勋显赫。
从小生长在两位空军飞行员的庇护下,刘宇环深受父母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这些年轻时的观察和体会,为她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飞行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或许正是在这种充满飞行精神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刘宇环从小就梦想着能像她的父母一样征服蓝天。每当她抬头看到高空中那自由翱翔的飞机,心中便涌起强烈的向往,渴望有朝一日也能驾机飞翔。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她的父母因为年事已高不得不面临退役的现实,这对于一直以飞行为生的母亲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打击。母亲对于不再能驾驶战机的失落,让刘宇环感同身受。看着母亲日渐黯淡的眼神,刘宇环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她要接过母亲未竟的事业,继续在天空中书写家族的荣耀。
1989年随着高考的尘埃落定,刘宇环站在了人生的重要岔路口。她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未来选择:一封来自北方航空的邀请,提供给她一个看似光鲜的空姐职位,另一封则是来自空军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这是一个只有选拔资格的机会,无法保证最终能够成为飞行员。

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选择北方航空几乎是无需思考的决定,因为空姐职业不仅待遇优厚,工作环境相对安全,还享有高社会地位。然而刘宇环心中有着更深远的梦想,那就是踏上蓝天,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宇环的思绪中浮现出母亲童锁箴的形象——那次她驾驶发生故障的飞机安全降落后从座舱中走出时的英姿。这让刘宇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她选择放弃空姐的职位,决定追随母亲的步伐,投身于飞行员的训练。
飞行学院的训练远比她想象中要艰苦。入学的第一个月,被称为“地狱月”,新生们立刻被赋予了军人的身份,严苛的军训从未有过任何缓和期。没有欢迎仪式,也无任何适应阶段,新生们从清晨五点半开始,直至晚上十点,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成为了她们日常。

“很多人都无法适应这种剧烈的身体和精神压力,我自己也曾经动摇。”刘宇环回忆道,“但每当我感觉自己快要崩溃的时候,我总能想到母亲的坚韧和她那令人敬畏的飞行生涯。想到这些,我就能重新振作起来。”
在飞行学院的训练中,刘宇环要与男性飞行员一样接受严酷的体能和技能训练,还要面对同样严格的奖惩制度。尽管性别不同,但在训练场上,这一点从未成为任何减轻标准的理由。女队员们展现出来的坚韧和毅力,甚至在很多时候超过了男队员。
经过两年密集的培训,刘宇环迎来了她生涯中的第一次单独飞行。尽管之前经历了无数次的模拟训练,当她真正独自一人坐在驾驶舱内,面对控制台和未知的天空时,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兴奋。飞机的引擎轰鸣是如此震撼,那一刻她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她的父母会对飞行如此痴迷。她感觉自己与父母的选择和理想在那一瞬间达成了深刻的和解。

在接下来的大学四年里,刘宇环技术精进,而且在学院中声名鹊起,被誉为未来的飞行精英。在这个期间她也遇到了她的爱人,与他共同经历了飞行训练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二人的关系日渐深厚。
随着毕业的临近,两人面临着职业与地理位置的选择,这对他们的未来构成了挑战。刘宇环坦诚地向男友提出了可能的分手,以免职业发展成为彼此的负担。但是,她的男友不但没有选择离开,反而向她求婚,表明愿意不顾一切支持她的职业梦想。
这份坚定的支持赋予了刘宇环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在之后的飞行生涯中,她面对无数挑战和危机,却始终能从容应对。离开飞行学院后,刘宇环没有停止自己的学习步伐,她决定追随父母的脚步,投身于更为严苛的军事飞行领域。她在飞行学院的经历让她深刻体验到了驾驶飞机翱翔天际的快感,并在这一过程中结识了她未来的伴侣赵江明。

虽然两人的职业路径各异——刘宇环加入空军,赵江明则选择了民航——但这并未影响他们的关系。两人的爱情得到了双方家庭的全力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在不同的航空领域中各自发光发热。尽管工作使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分居,但两人都视此为对彼此职业的理解和支持。
在空军的严格训练下,刘宇环的飞行技能和专业素质迅速提升。她以难以置信的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每一次训练,这种刚毅的性格使她在后续接受的各种高难度任务中表现出色。随着时间的积累,刘宇环逐渐成为了一个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空军飞行员。
刘宇环在部队的每一天都在不断地强化她对飞行的热爱和对父母期望的理解。她的父母曾经的支持转化为她在军中不断进步的动力。面对各种挑战,刘宇环始终保持专注和决心,从容应对各种高风险任务,每次都安全返回。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宇环因其卓越表现和无数次的成功任务执行,赢得了“王牌飞行员”和“运输机女王”等多个荣誉称号,这些是对她飞行技术的肯定,也是对她职业态度和责任感的高度认可。
2003年,刘宇环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军旅生活,面对生活的新阶段,她站在了一个重要的选择点。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退役后的悠闲生活,专注于家庭和子女,尤其是那些像刘宇环一样在军队中度过大半生的人。她已经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理所应当享受一些平静时光。
刘宇环的内心驱使她不甘于仅此而已。她认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仍可在航空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不愿意就此将自己的飞行梦想束之高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决定将军事飞行经验转化为民航事业的新起点,加入商业航空行业。

这一决策无疑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在当时尚属首次,没有任何女性军转民的先例可循。面对这一全新挑战,她既要适应不同的飞行环境,又要克服行业内外的质疑和困难。
尽管如此她的技术背景和职业精神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几家顶级航空公司纷纷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将这位军事飞行的精英吸纳到自己的阵营。最终南方航空公司赢得了这场争夺,成功邀请刘宇环加入。
加入南方航空后,刘宇环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从军用战斗机转向民用客机,这需要她在技术和操作上进行大量的调整和学习。她需要掌握全新的飞机型号,适应不同的飞行规则和条件。

刘宇环展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毅力,她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新的飞行手册,与机组人员交流经验,从他们的实际操作中吸取教训。她经常是最早到达飞行训练的,并且是最晚离开的飞行员。经过数月的努力,刘宇环成功完成了民航的转型培训,开始了她的民航飞行生涯。起初作为副驾驶,她的专业态度和熟练技能迅速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信任。
在2008年的南航机长选拔中,刘宇环以她的专业技能和冷静的处理方式,令评审团深感印象,毫无悬念地被任命为机长。她不仅成为南航历史上的首位女机长,还因其卓越的飞行技术和敬业精神,赢得了“最贵机长”的称号,为中国民航业带来了一股新的动力。
刘宇环的成就离不开她的丈夫赵江明的坚定支持。在刘宇环转型民航飞行员的过程中,赵江明在工作之余耐心地辅导她复习飞行理论,还帮助她顺利通过了各项严格的民航考试。

作为机长,刘宇环深知自己肩负的是巨大的责任。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如不稳定的天气状况或乘客突发的紧急情况,她总能保持镇定,以专业的判断和冷静的操作确保每一次飞行的安全顺利。她在每一次的飞行中都展现了超凡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通过她在常规和紧急情况下的表现,刘宇环逐渐成为了航空业内外公认的安全标杆,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飞行员把安全放在首位,同时也鼓舞了无数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刘宇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定义了什么是一名优秀的民航机长,成为了业界的楷模。

刘宇环机长气质绝不输于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