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以来,全国多地连续出现因滥用智能驾驶功能引发的交通事件。3月24日,海南S10山海高速发生一起智能驾驶失控事故。执勤交警接警抵达五指山往保亭方向32km+300m处时,发现一辆白色客车左前侧存在明显剐蹭痕迹。经查,驾驶员在启用定速巡航后放松警惕,未及时观察前方中央护栏,导致车辆偏移车道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护栏损坏,幸因全员规范使用安全带未酿伤亡。
4月2日,江苏南通至苏州的G15沈海高速上,顺风车司机陈某某被乘客拍摄到多次脱手驾驶。视频显示,该司机在2小时行程中累计7次双手脱离方向盘,最长持续20秒进行剪指甲、抽烟等行为,仅当车载警报响起时才短暂触碰方向盘。同月6日早高峰,南京交警在雨花台区查获驾驶员赵某开启辅助驾驶后双手操作手机发送语音,车辆以30km/h速度"盲驾"通过右转路口。
管理规范方面,济南交警证实全国50余城虽开展自动驾驶试点,但除特定公交线路外,私家车完全脱手驾驶仍属违法。在记者的实地调查中,清明假期江浙皖高速新增278处警示标牌,长三角路网日均播放语音提示超50万次。值得关注的是,某新能源品牌车主群调研显示:87%用户承认使用智驾时曾分心操作手机,43%坦言在系统未报警情况下放任车辆自主行驶超2分钟。
事故数据揭示,2024年涉及辅助驾驶的交通事故中,72.6%源于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典型风险场景包括:进出隧道时系统误判率提升40%,车道线模糊路段车辆偏移概率达28%,夜间复杂路况下感知失误率超50%。交警部门特别强调,当前没有任何量产车型达到L3级自动驾驶标准,所有智能驾驶功能均需驾驶员全程监控。
法律专家提醒,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使用辅助驾驶发生事故将重点审查驾驶员是否履行监管义务。在已判决的37起相关案件中,81%判定驾驶员承担主要责任。随着后续新国标GB/T 20234-2025实施,车企需在车机系统增加每15分钟一次的生物识别检测,确保驾驶员保持清醒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