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粮仓”!新疆解决水源问题,能养活大半个中国?

科学怂哥 2025-04-21 11:06:37

从干旱少雨的“不毛之地”,到中国粮食安全的“隐藏王牌”,新疆成功实现了逆袭,甚至有人说新疆只要解决水源问题,就能养活大半个中国,那这是真的吗?

新疆

印象中的新疆沙漠面积广布,占到了全国沙漠面积的64%,但你一定想不到的是,新疆还是一个农业大省,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量达2119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平均亩产突破420公斤,高产田甚至能达700公斤每亩,是全国小麦平均亩产的近两倍,水稻试验田的亩产更是达到了550公斤。

不仅如此,新疆粮食种植面积累计增加882.5万亩,产量累计增加超百亿斤,是全国粮食产能增量最多的省区,甚至有人说,新疆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多高,发展空间就有多大。毕竟新疆土地面积十分辽阔,陆地面积占到了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如果将其利用起来,养活大半个中国完全不成问题,那新疆的“高产密码”藏在哪里呢?

新疆的“高产密码”藏在哪儿

首先就是土地改良。通过暗管排盐、生物改良等技术,新疆已改造盐碱地1500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上海市的耕地面积,就比如克拉玛依市等重度盐碱区域,就选择种植盐生植物——盐地碱蓬来改造,根据测算数据显示,这些重度盐碱区域在3年后会成为中轻度土壤,之后就可以种植棉花等耐盐碱作物,平均亩产可达350公斤。

其次就是黑科技加持。新疆昌吉州的万亩玉米田里,无人机遥感监测搭配智能滴灌系统实现“精准投喂”,让水肥利用率提升30%,每亩平均增产15%,毕竟传统的大水漫灌每亩耗水800立方米,而膜下滴灌技术仅需300立方米,节水率超60%。

最后就是培育新品种。耕地面积的增加更加凸显水资源紧缺问题,于是新疆由原来的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转变成了选育耐盐碱作物,像新疆农科院就在经济作物中选育出了耐中、重度盐碱的优良品种华油杂158R,秋播油菜亩产达到157.9公斤。那新疆一旦实现水资源自由,真的能养活大半个中国吗?

新疆真的能养活大半个中国吗

新疆虽地表水稀缺,但地下微咸水储量达430亿立方米,中科院新疆分院研发的“咸水淡化+土壤改良”技术,已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10万亩盐碱地种上了耐盐作物,水质处理成本从5元/吨降至1.8元/吨,培育出的西红柿含糖量高达8.2%,比普通品种甜30%。

新疆拥有全国42%的冰川储量,每年释放约800亿立方米淡水,还通过修建山区水库群,把夏季过剩的冰川融水储存起来,反哺春耕缺水期,相当于给农业上了“双保险”。

按照《新疆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到2030年,新疆咸水利用率将提升至30%,可新增耕地500万亩,相当于多养2000万人,按现有增速测算,到2035年 新疆粮食产能有望突破3000万吨,足以满足1.2亿人一年的口粮需求。

如果将咸水利用和沙漠改造技术全面推广,新疆可开发耕地将达3亿亩,相当于把河南、山东两大农业省的耕地搬进大西北,届时,养活大半个中国或许真不成问题。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科学怂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