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人物评传系列09:柴桂
文:王玄陵,号抱一

滇南南宁州世袭梁王柴桂,因为出场的时候年纪不大,所以又被称为“小梁王”。
《说岳》不太擅长刻画人物,但这个小梁王却是个例外,他虽然只在第十一、十二回出场,故事情节大部分集中在武举校场,但其人物形象还是非常鲜明的。
柴桂就是典型的世家纨绔子弟,“纨绔”这个词,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用来形容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
柴桂的身上,可以看到大部分纨绔子弟常有的习性,前呼后拥、目空一切、自我感觉良好、要面子、喜欢别人奉承、缺乏主见......这都是环境使然。
然而,柴桂虽然纨绔,却并不是一个败家子。他的本质并不坏,相反还很有上进心,他资质很好,也没有恶习,在纨绔子弟中属于上乘。

我们拿两个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作为参照,可以更好的来了解小梁王这个人物:一个是《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另一个是《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
杨康和林平之都是世家纨绔子弟,两个人虽然出身不同,但是成长的环境是十分相似的。
两个人都是在众星拱月般的环境中长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且都风度翩翩、资质甚高,在外人看来,都是风度翩翩的世家公子美少年。
他们身上有很多相同点,眼高于顶,目空一切,自我感觉良好,喜欢别人奉承等,但是他们却是世家纨绔子弟中的两个不同类型,一个是在富贵生活中学坏,另一个是在富贵生活中学好。
作为福威镖局的少镖头,林平之在福州的一亩三分地,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他的眼中,对周围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别人顺从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他的眼中,武林中一流的高手,也就是他父亲林震南那样的人物。

他身上有些纨绔公子习气,那也是环境的产物,不能过于苛责。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尚能够怜贫爱孤、打抱不平、孝敬父母、敢作敢当,可以说是非常的难能可贵。
直到福威镖局垮了,林家被灭了满门,林平之沦落江湖,才发现世界原来是另一个样子。
外面的世界高手如云,他的父亲林震南其实只是个不入流的角色;外面的世界人心险恶,没有人会对他言听计从的奉承他、讨好他;外面的世界弱肉强食,所有表面对他好的人都在算计他、利用他。
《笑傲江湖》林平之的心路历程,正是《说岳》小梁王心境变化的真实映照。
柴桂也是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的世家公子美少年,从他的种种表现来看,他有着非常好的家教,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谦和、豁达、礼贤下士等优秀品质的影子。
但同样,他身上的纨绔习气也很重,因为他出身豪贵之家,不通世务却又自视甚高,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价值观,所以在王善劝他造反当皇帝的时候,他欣然应允。

他理所当然的认为,世界就应该围着他转,哪怕当个皇帝也是应该的,更何况大宋的天下本来就是柴家的。
事实上,小梁王进京本是为了朝贺的,他原本从来没有过造反的念头,更没有过造反的打算。他之所以会答应王善,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还因为王善对他的奉承,一个喜欢别人奉承的人,总不愿意别人对他的奉承是假的。
所以,对柴桂而言,造反只是玩玩而已。造不造反其实并不重要,不要让奉承自己的人失望才重要。
在小柴王的心中,花几个臭钱买个武状元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像《红楼梦》里的薛蟠打死了人时,自认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
当上武状元之后,一面贿赂权臣,一面笼络三百六十个武进士,内有党羽,外有援兵,即便坐不上皇帝宝座,过一把权倾朝野的瘾也是好的。

在柴桂的认知当中,造反就是这么轻而易举,当皇帝就是这么水到渠成。
他无法想象一脸殷勤、慈眉善目的王善一伙儿是在算计他、利用他,他无法辨别一心帮他夺武状元的张邦昌等人是人人皆曰可杀的奸臣,他无法理解岳飞为什么宁可签生死状也不愿意接受他的收买,他更无法理解岳飞竟然敢一枪刺向他的心窝......
此时的小梁王,就像是沦落江湖的林平之,以往认知中的世界完全变了样。区别在于,柴桂死的太早太突兀,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江湖的险恶。
所以,小梁王柴桂是死于他的纨绔习气,并不是死于他的恶。平心而论,柴桂算不上一个恶人,他仅仅是一个习惯生活在上层社会俯看众生的纨绔少年而已。

后来,他的儿子柴排福一心想给父亲报仇,王妃柴娘娘厉声劝解道:
“你父亲乃一家藩王,为何去大就小,反去抢夺状元?乃是误听了金刀王善之语,假意以夺状元为名,实是要抢宋室江山。所以你父死后,王善起兵谋反,全军尽没。你父亲在教场中以势逼他,岳飞再三不肯。况当日倘然做出叛君大逆的事,你父亦与王善一样,你我的身命亦不能保,怎得个世袭王位,与国同休?”
以德报怨,深明大义,这是何等的修养?这样的家庭里,谅也出不来什么奸邪之辈,柴桂只是给王善当了炮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