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1.吕锦泰,程丽荣.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三七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23):7-13.
2.曹佳蕾,梁绿圆,刘宜杭,等.基于“病-药-量”探索黄芪古代用药规律[J/OL].中国中药杂志,1-19[2024-12-25].
3.陈旭,刘春波,李桂平.中药黄芪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UPLC-MS/MS分析测定[J].内蒙古中医药,2024,43
17年,53岁的赵大姐,在湖北一片老小区里做清洁工。她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白天要打扫主道,晚上还要做楼层保洁。为了给儿子存点彩礼钱,赵大姐非常省吃俭用,常常就吃些咸菜就馒头,累了就喝几口浓茶提提神。慢慢地,赵大姐最近上楼梯时总觉得头发胀、眼花,有几次干活时还突然感觉耳朵边嗡嗡作响,她以为是年纪大了,也就没多在意...

3月15日早上,天刚蒙蒙亮,赵大姐正在清扫人行道。可当她弯腰捡烟头时,却突然感觉脑袋晕乎乎的,那一刹那,全身的血液仿佛都涌向了大脑,让她眼前一黑,差点一个踉跄就摔倒在地。赵大姐连忙撑着身子站起来,天旋地转地扶着扫帚站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缓过来。
本以为只是偶然的一次头疼,可从那之后,赵大姐竟是时不时就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直到5月22日,这天上午赵大姐正推着垃圾车,可还没走到小区门口,她就突然感觉胸口闷得像被人捶了一拳。她按着胸口,只感觉整个人喘不过气来,像是闷在一个没有空气的玻璃罩子里一样,连呼吸都费劲。赵大姐以为是低血糖犯了,赶紧吃了块饼干顶过去。
意外发生在7月12日早上,赵大姐正在小区花坛边清扫落叶,可刚低头拿簸箕时,一阵剧痛却突然像针一样从后脑勺炸开,紧接着眼前一黑,整个人就直接扑倒在了地上。赵大姐挣扎着想爬起来,但却感觉自己的头痛得像要裂开一样,就连舌头都有些发麻了。一旁路过的晨练大爷及时发现了她,赶紧叫了救护车。

在急诊室里,医生连着给赵大姐测了三次血压,数值一直维持在190/110mmHg左右,属于三级高血压。为了进一步明确病情,医生又开了血常规、血脂四项、心电图等检查。血常规显示红细胞偏高,提示血液黏稠度增加,但所幸其他检查暂无异常。根据检查数据,医生诊断为早期高血压。
于是,医生给赵大姐开了氨氯地平降压,并嘱咐道:“降压药不是吃几天就好,需要长期服用。除了吃药外,更重要的是调整生活习惯,不能太过操劳,而且咸菜、泡面、咸鱼这些东西,能少吃就少吃,你现在血压值过高,再吃身体就扛不住了。”
出院之后,赵大姐一开始有些犹豫,但经不住儿子的劝说,最终还是换了一份工作,在超市干起了理货员。虽然挣钱挣得少点,但至少不用早出晚归,尽干力气活了。除此之外,赵大姐还开始按时吃药,清淡饮食,就连早起的咸菜都换成了白水煮青菜。

但让赵大姐失望的是,即使她在生活中几乎面面俱到了,但此后的多次复查中,她的血压值仍然不稳定,有时甚至还会飙到160以上,头晕、头疼等不适也时不时找上门来。正当赵大姐一筹莫展时,事情的转机出现了...
10月12日,这天下午赵大姐在楼下晒衣服,和邻居大姐闲聊时,无意间得知了黄芪泡水这个方法,听说黄芪能补气降压,还有人喝了后血压稳得很。赵大姐有些半信半疑,但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第二天就去药店买了一包黄芪片。
黄芪被认为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作用,中医理论中,部分高血压患者属于“气虚型”体质,黄芪可通过补益心气、增强血管弹性来间接帮助调节血压。此外,黄芪中含有黄酮类、多糖等活性成分,有一定抗氧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部分研究显示它可辅助降低轻度高血压。

于是从那天起,赵大姐便每天早上用黄芪泡一大瓶水,上班也带在身边,一边干活一边慢慢喝。三个月后,赵大姐去社区医院复查,血压显示138/86mmHg,比之前稳定了许多。医生都点头说控制得不错,她心里一下子轻松了不少。赵大姐心中暗自思肘着:“这黄芪泡水果真不错!我要继续喝下去!”
时间转眼过了一年,2018年11月12日,这天早上赵大姐准备出门上班,可低头换鞋时,她却突然发现自己的脚踝有些不对劲。赵大姐连忙低头仔细看了一会,却惊讶地发现不止脚踝,就连小腿肚也明显比平时肿了一圈,像被吹了气一样。她用手指按了一下脚踝,皮肤却凹下去好半天才慢慢回弹。看着明显水肿的双下肢,赵大姐这才意识到了不对劲,连忙联系儿子就去了最近的医院。
到医院后,医生见状,立刻安排赵大姐做了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彩超等检查。两个小时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尿常规显示尿蛋白+++;肾功能显示肌酐升高至128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到了55ml/min;而肾脏彩超提示双肾轻度缩小、回声增强,符合慢性肾损伤表现。综合赵大姐的病史以及检查数据,医生诊断为高血压肾病。

听到这个诊断结果,赵大姐脸色瞬间变了,愣了几秒后,情绪才突然涌了上来。她猛地站起身,语气愤怒地质问道:“我每天按时吃药,不吃咸的,每天快走半小时,连菜都是水煮的!为啥还是得了高血压肾病?到底是我哪里做错了?”
面对赵大姐的质问,医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耐心翻看她过往的就诊记录和生活习惯笔记,一边询问:“最近有没有自己加什么补品?吃中药了吗?喝保健茶?有没有自己停过药?”在经过一番询问后,最终发现了罪魁祸首——黄芪泡水。
医生摇了摇头惋惜道:“黄芪泡水虽好,但肯定不是能随便乱喝的呀,它也有自己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人群呀,对于这三类人来说,黄芪泡水不是补品,而是危害身体健康的毒药!所以一定要记住,这三类人一定不能碰黄芪泡水!”

第一类:阴虚火旺体质者
阴虚火旺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表现为体内阴液不足、虚热内生。常见症状包括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手心、脚心、胸口发热)、盗汗、面部潮红、舌红少苔、便秘、小便黄等。这类人往往“内火”较重,一旦摄入温补类中药,如黄芪、党参、肉桂等,容易“火上加火”,加重症状。
黄芪性微温,补气而助阳,如果阴液本就不足,补气之余更容易助热化燥,导致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鼻出血等“上火”症状加重。长期饮用黄芪泡水,可能造成内热更加旺盛,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心率和血压稳定。因此,对于阴虚火旺体质的人,黄芪不但不能“养生”,反而可能伤身。
第二类:高血压病情不稳定者,尤其是阳亢型高血压患者
许多高血压患者听说“黄芪能降血压”,就开始自发泡水饮用,甚至代替降压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事实上,黄芪对某些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确实可能起到辅助调节作用,尤其是气虚型高血压人群。但对另一部分人,特别是阳亢型高血压,即“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者,则恰恰相反。

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往往表现为头晕目胀、急躁易怒、面红耳热、眼干口苦、失眠心悸等,这类人群体内阳气亢盛,血压易波动,情绪容易激动。如果再服用黄芪这类温补、升阳的中药,会进一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失眠加重,甚至诱发高血压危象。尤其当黄芪与降压药物合用时,其复杂的药理作用还可能干扰药效,使血压更难控制。
第三类:肾功能不全或水肿明显者
黄芪虽有“利水消肿”的传统说法,但这主要指的是轻度的气虚型水肿患者。对于本身已经存在肾功能减退或慢性肾病的人群,盲目饮用黄芪泡水,反而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原因在于黄芪中含有多糖、皂苷等大分子成分,摄入后需要肝肾代谢。肾功能不全者原本排毒能力就下降,黄芪成分代谢困难,可能在体内蓄积,加重水钠潴留,导致水肿更严重,甚至诱发高钾血症、尿蛋白增加。此外,黄芪补气,可能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小球滤过压力,对肾脏小血管结构脆弱的患者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曾有慢性肾炎患者长期喝黄芪水,结果出现浮肿加重、血肌酐升高,经过停用黄芪并接受规范治疗后才逐渐缓解。这类例子并不少见。
(注:《17年,湖北一大姐喝黄芪泡水,来通血管、降血压,一年后咋样了?》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