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现代临床医学之父”的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ler,1849—1919)说:“好的医生治病,优秀的医生治病人”。
医学人文的倡导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说:“我们既要有看好病的本事,也要有治好心的能力,帮助患者治好疾病的同时,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慰藉。医道和医术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精神。它让医生在治疗患者时投入自己的心灵,而不仅仅是使用仪器和药物。
人文之于医生,是精进之道、奋进之基,也是医务工作者成为大医仁医的立身之本。
第七个“中国医师节”的主题为“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本期专家对此的感悟与分享。
站在病案两边的一边是医生,一边是患者但永远是人和人的交流,人对人的关爱人们共同对生命的探究王任直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首先祝广大医务工作者节日快乐!
医生,这个职业不仅仅象征着高超的医术,更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正如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所讲:“看病,其实看的不是病,是人。站在病案两边的,一边是医生,一边是患者,但永远是人和人的交流,人对人的关爱,人们共同对生命的探究”。
无论身处何时,健康始终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基石,更是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扮演着健康守护者的重要角色。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无数医务工作者坚守在医疗岗位上,精心去诊治每一位患者。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除了用精湛的医术挽救生命,更需要通过温暖的关怀抚慰患者和家属的心灵,努力为他们带去希望与安宁。
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我们医务工作者不断精进医术;面对种种挑战,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努力为每位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然而,医生们的期望不仅停留在自身职业的发展,也关心整个医疗系统的未来。我们渴望未来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希望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疗系统中,使得医疗服务变得更加公平与高效;希望未来每一个患者都能获得及时、恰当的治疗;期待社会和谐,人人快乐安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兑现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健康的承诺。
医务工作者们的期望与努力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职业成长,更是为了社会的健康福祉。医务工作者们正以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医者仁心,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信念,它将成为我们追求健康梦想的强大动力,照亮未来的前行之路。
每个人都向死而生,也向阳而生在这段路上医生应该是最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伙伴王含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诊室里,患者和家属经常问一个问题:“这个病发展到后面我会不会瘫在床上啊?”我一般会说:“我们最后都会死的啊”。
语气是轻松调侃的,话题却是凝重认真的。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回避死亡的话题,只有在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里才能品出对生命有限性的讳莫如深。正是因为这个人生重要话题的缺失,使得许多国人对于疾病的认识也是偏颇的,认为只要看了医生就应该好,只要花了钱就应该好,起码不应该加重……这些基本素养的缺乏导致一旦发生了与自己的预期不相符的结果,就完全不能接受,从而质疑甚至直接迁怒于医疗和医生。
其实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有限的时光里完成每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如何让这段体验丰富而精彩是每个人的功课。当生命遭遇疾病,医生是运用医疗手段帮你对付疾病的一群人。每个人都向死而生,也向阳而生。在这段路上,医生应该是最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伙伴。
敬畏生命,用心守护患者的每一根神经余智医生
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从医十几年来,我心里面总是忐忑不安,会担心在对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因为在哪方面做得不到位,从而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的就医体验。
当医生很难,做一个优秀的神经内科医生更难。神经系统解剖之复杂,神经系统疾病之繁杂往往让人抓狂,这需要我们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虽说是神内属于大内科领域,但同时也从事介入微创手术治疗:DSA造影、支架置入、动脉瘤栓塞、急诊动脉溶栓及取栓等。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说没遇到过患者或者家属的不理解、不满意,肯定是假话。他们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不一样,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治疗效果,偶尔有负面情绪我们也理解,尽量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大多数患者也都能理解。
面对这一份神圣的职业,值得我们去付出更多。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不断深造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升自身诊治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帮助到病人。另一方面,还应该常怀温暖之心,随时把病人放在心里,每一次都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我们的努力,病人和家属一定能看到,也能在心里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种属于医生这个职业独有的成就感,让我有了坚持至今的动力。
作为一名县级医院的医生,继续扎根基层,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在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你有哪些感受和期待呢?欢迎医生朋友们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分享,我们会认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