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项羽起兵三年后,率领山东六国诸侯灭了秦国。时年二十五岁的他便分封天下,自封“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常年出征在外,美人虞姬不离不弃,陪伴在他的左右。公元前202年,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率军攻打项羽,将其围困在垓下项羽身陷十面埋伏,既没有兵援,也缺少军粮,夜里听到四面楚歌,楚军士气丧失殆尽。
项羽认为大势已去,在军帐中喝着苦闷的酒,并对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唱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唱罢,项羽也落下了几行悲情的泪。兵败已成既定事实,虞姬为免兵败后,遭到外界凌辱,便在和歌后,挥剑自刎以保贞节。据《情史·情贞类》所说,“虞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在安葬虞姬的地方,后来长出了一种草,看似纤弱,但能够自在地舞动。于是人们称之为“虞美人草”。
历朝历代,不少文人墨客为了霸王别姬的爱情故事,以及这种纤弱的绘画题咏,吟诗咏唱。宋朝陈师道作《虞美人草》诗曰:
幽草默通神,旧题虞美人。
长言方度曲,应节若翻身。
律吕声相召,云龙气自亲。
无情犹感会,不独在君臣。
宋代咏史诗 《虞美人草行》中有“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之句,把自刎身亡的虞姬与无风自摇的花草联系在一起,以此比喻虞美人草是虞姬的鲜血所化而成。虞姬对项羽之忠贞,可惊天地;对其人之情义,可泣鬼神。
后世的戏曲家根据他们的爱情故事,更演绎了一出经典剧目《霸王别姬》。各朝文人墨客游弋于漫漫青史,集思成文,使虞姬化身为虞美人的遐思,演变为动人的传奇故事。
在民间传说中,昔日的美人虽然已经化成了花草,每当它听到有人高声吟唱时,虞美人能够应乐起舞,仿佛虞姬正在四面的楚歌声中,为身陷绝境的大英雄项羽翩翩起舞,满含悲情与不舍。
虞美人草是否真如虞姬一样,能够随着音乐自由舞蹈?宋朝时,有人亲自做了一个实验。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了一则故事。扬州高邮有一人名叫桑景舒,天生就能识别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且他非常精通音律。能从百物发出的声音中,预知吉凶祸福。
人们传说虞美人草,每当听到有人弹奏《虞美人曲》时,它的枝叶就会随着乐曲自由舞动。当它听到其它的曲子时,就没有任何反应。
有一天,桑景舒来了兴趣,决定亲自试一试。他找到了这种草,当着虞美人演奏了一曲《虞美人曲》。这株草果然随着音乐舞动起来,真的与传说中的一样。
桑景舒精通音律,他发现《虞美人曲》的音律是吴音。一天,他拿来自己的琴,按着吴地的音律作了另一首曲子。试着为虞美人草弹奏这支新曲,随着乐声的弥漫,虞美人的枝叶全都舞动起来,于是他将这首新曲命名为《虞美人操》。虞美人舒展枝叶,犹如做韵律体操一样。
《虞美人操》与《虞美人曲》的声调完全不一样,自始至终没有一声相同,但是虞美人草依然能随着乐曲自在舞动。由此,桑景舒断定,这是由于它们的音律相同的缘故。
后来,桑景舒科举及第,中了进士,官至州县官。他谱写的乐曲《虞美人操》在江吴一带风靡盛行。至于为什么是吴音,才能使草随之舞动,人们也不晓得其中的道理。
虞美人,这个看似纤弱的花草,却传颂着英雄美人情怀,也承载着楚汉相争的厚重历史,令后世文人歌咏虞美人时,常常感慨万千。那份道不尽的留恋,或许是对虞姬精魂的颂赞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