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买的第一本研究《金瓶梅》的学术专著,也是坊间公认的普及度最高的一本研究《金瓶梅》的学术专著。
作者田晓菲,山东临清人,笔名宇文秋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在校期间就以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才女”兼“美女”,名噪一时。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英国文学硕士,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文学、晚明文学与比较文学。
本书的写作体例是对《金瓶梅》逐回加以读书笔记式的分析评点,每回评论中首先出现的回目是绣像本的,其次则为词话本的。
有的章回的分析评点有小标题,有的则没有;篇幅长短也不一,大概秉承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长则洋洋洒洒数千字,如对第一回的解读,短则四五百字,如对第七十回的解读。
田晓菲的围绕文本的细致解读,每每能言人之所未言,道人之所谓道。所谓“言必有中”是也,而且作为一位女性,她的独特的女性视角,也往往能够提供别开生面的见解,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在田晓菲看来,她更欣赏文人改定的绣像本。不过笔者则不以为然,我认为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价值上来说,词话本的价值都远在绣像本之上。
田晓菲在本书的《后记》里写到:
《金瓶梅》里面的人物,男男女女,林林总总,我个个都爱——因为他们都是文字里面的人物,是写得花团锦簇的文字里面的人物,是生龙活虎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我知道倘使在现实世界里面和他们遇见,打起交道来,我是一定要吃亏的。现在,他们被局限在书里,在我从小便熟悉的文字里,我可以爱得安心。……
人们往往不喜欢金瓶的后半部,觉得西门庆死了,小说变得苍白,似乎作者忽然失去了兴趣,过于匆忙地结尾。其实我想,真正的缘故,大概还是因为少有人耐得住小说后半扑面而来的灰尘与凄凉。小说有七十回,都是发生在西门庆的宅院之内,一个受到保护的天地;从七十回之后,我们看到一个广大而灰暗的世界,有的是乞丐头、泼皮、道士、役夫、私窠子。
我以为《金瓶梅》里面的男男女女是存在于任何时代的,不必一定穿着明朝或宋朝的衣服……我们的生活中,原本不缺少西门庆、蔡太师、应伯爵、李瓶儿、庞春梅、潘金莲。他们鲜衣亮衫地活跃在中国的土地上,出没于香港与纽约的豪华酒店。我曾亲眼见到过他们。
在这本《秋水堂论金瓶梅》的封底,田晓菲如是说。
也许这就是一切伟大小说存在的意义,永不过时,直指人心。
2.格非的《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译林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14年8月第1版)作者格非,江苏丹徒人,著名当代先锋作家,本名刘勇,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等多部长篇小说。
本书书名“雪隐鹭鸶”,源于《金瓶梅》第二十五回的两句诗:“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
“雪隐鹭鸶”这个意象,很容易让我们体味到平常的人情世态中所隐藏的深险湍流,让我们想起《红楼梦》中“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苍劲悲凉。
本书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与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探讨作品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俗等诸多方面,并在中西思想谱系中定位此书。
全书分为卷一经济与法律、卷二思想与道德和卷三修辞例话三个部分,围绕着这三个主题,作者格非进行了文本内外的有益探讨,有些观点还是非常富有启发性的。
因为格非本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当代作家,他从作家的角度对《金瓶梅》这部作品的分析,往往也令人别开生面,拍案惊奇,比如《途中风景》一节,对小说第六十八回,玳安按图索骥寻访文嫂的叙事的分析。
3.侯文咏的《没有神的所在——私房阅读金瓶梅》(华文出版社 2010 年4月第1版)作者侯文咏,中国台湾嘉义县人,台大医学博士。目前专职写作,兼任台北医学大学人文研究所副教授,万芳医院、台大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飞碟、台北之音广播主持人、电视连续剧制作人。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医学博士,从医学跨界到文学,没有那么多学院派学者的清规戒律,对这本《金瓶梅》的人物分析不落窠臼,加上自己的医学博士的专业背景,往往能够在一些关于书中涉及到医学方面问题的时候,给出一些相对专业的意见,比如对李瓶儿死因的分析。
要而言之,侯文咏在《金瓶梅》研究者里算是一个异数。
香港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对这本书的评价:
侯文咏读《金瓶梅》,用法眼、用慧眼,将《金瓶梅》这部小说看透了,再以极引人入胜的浅白文字,将他看透了的地方,一处一处指出来,加以趣味盎然的说明,而且集中力量,解释小说本身,并不像“红学”那样钻牛角尖,去考据这考据那,就小说论小说,将小说人物的心态、活动,作小说之外的第二次再现,这种对古典小说的研究,当真是功德无量!
作者侯文咏的夫子自道:
我很难形容阅读《金瓶梅》时那种被撼动的感觉。似乎随着年纪、眼界增长,“内心撼动”这种感觉愈来愈难。但在阅读《金瓶梅》的过程中,我却重新经历了一次年少初次读好小说的震撼——着迷、赞叹、眩惑与不可自拔。阅读《金瓶梅》与其说让我们看到世间的丑恶,还不如说让我们明白了人在欲望时的贪婪与软弱。似乎唯有明白了这些——而不是更多的道德教训,我们才有可能稍稍远离对人性的无知,懂得一点点的悲悯。
全书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 大家都爱潘金莲第二章 妻妾的争宠战争第三章 李瓶儿登场第四章 误入野兽丛林的小白兔——宋惠莲第五章 这些人,那些人……第六章 潘金莲与李瓶儿的生死对决
第七章 香消玉殒李瓶儿第八章 后李瓶儿时代第九章 西门庆的钱脉、人脉第十章强弩之末的西门庆第十一章 末路狂花潘金莲第十二章 如今俱是异乡人
4.扬之水的《物色——金瓶梅读“物”记》(中华书局 2018年4月第1版)作者扬之水,浙江诸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名物研究。著有《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古诗文名物新证》(两卷),《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三卷),《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诗经名物新证》《唐宋家具寻微》《香识》等。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是李猛工作室,是我比较喜欢的那种风格,素朴典雅,借用古色古香的图案,底色是那种淡绿色,点缀以暗红色的小花,配上四片绿叶,不张扬、不显眼,而自有一番风韵。
书的开本是32开,精装,封底有作者扬之水先生的一段话,大概可以用来解释说明作者写作出版这本200页出头的小书的初衷吧:
当代《金瓶梅》研究,对小说中物事的妙用自然也不曾放过,只是活跃在书里且为作者控纵自如用来铺设线索、结构故事的一器一物,究竟何器何物,毕竟样态如何,似乎多未经人援引考古发现并以图证的方式揭出,虽然二十七年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鉴赏辞典》中的《陈设器用》之部已经有了很出色的成绩。如是而讨论小说中“物”的妙用,未免有些“隔”。书名题作“物色”,此即命题之一。“色”在这里,是着眼于“物”的发明,而它原本出自《文心雕龙》,前贤之成说,自可为之赋予更多的意味。
书前有一江东所作的序。正文部分除小引和后记外,分别以“金井玉兰杆圈儿”“珠子箍儿”“金丝䯼髻重九两”“金玲珑草虫儿头面”“二珠环子和金灯笼坠子”“胸前摇响玉玲珑”“鞋尖儿上扣绣鹦鹉摘桃”“螺钿厂厅床”“单单儿怎好拿去”“酒食”为题,并附了一则“西门庆的书房”。
这本书最令人欣喜的是图文并茂,图片的质量都堪称上乘,根据作者书中所注,这些图片得来非常不易,其中不少图片都是作者本人,这些年来在国内国际各博物馆参观时所摄,当然都是获得馆方许可的前提下拍摄的。
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于一体,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引经据典,娓娓而谈,能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读来如沐春风,对读者阅读原著小说,乃至对了解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都不无裨益。
如果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书中对小说中房屋、园林方面似乎没有过多提及,尤其缺少一幅西门庆宅邸的精详的示意图。
5.李辉的《金瓶梅建筑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1版)作者李辉的身份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后,又在上海同济大学继续深造,先后获得了硕士、博士的学位。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设计理论专业研究,目前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我在阅读《金瓶梅》的过程中,苦于缺乏相关的中国古典建筑方面的知识,对于书中的西门庆家中的建筑格局,曾经尝试绘制过草图,但自己并不满意。
直到在网上看到李辉的这本《金瓶梅建筑研究》,有如获至宝之感,当即从孔网上购入,本书配有大大小小各种涉及到书中的建筑插图近百幅,尤其是书中关于西门庆家中豪宅的平面图和故事主要发生地山东清河的平面图,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李辉和侯文咏一样,都是跨界的学者,李辉运用自己在中国古典建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金瓶梅》一书中,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构成、实用价值和美学意义的分析探讨,也让我这个门外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