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量差不多,为何上海机场的盈利能力是白云机场的5倍

长线如金 2025-01-24 03:20:40

前几天写上海机场时,有位网友罗列了一堆广州白云机场三季报数据,称白云机场的业绩已经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但是股价仍然表现不振。故而,认为上海机场的业绩始终恢复不到2019年同期水平导致股价低迷的逻辑不成立。

关于这种说法,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有必要进行一番探究。

众所周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外交流频繁,人口极为密集,讲经济地位应该算是可以平起平坐。

这点从浦东机场和白云机场的吞吐量也可看出端倪,两者基本一直处于全国机场同行中前三的位置,吞吐量差距并不大。(2019年浦东机场的旅客吞吐量7,615.35万人次,白云机场为7337.85万人次)

但是比较令人意外的是业绩差距却一直很大,上表是疫情前2015-2019年五年间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的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ROE数据,可以清晰看到上海机场的四项数据均在稳步提升,完全符合绩优股的人设。

反观白云机场,唯有营收是增长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ROE三项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迹象,表现实属一般。

并且最让人疑惑的是上海浦东机场(2019年上机还没有虹桥)和白云机场的吞吐量差距并不大,但是上海机场一年却可以赚50亿,而白云机场只能赚10亿。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呢?细扒一下收入结构,即可看出其中原委。2019年,上海机场的航空服务性收入占比为37.31%,非航空服务性收入占比为52.69%;白云机场的航空服务性收入占比则为81.22%,而非航空服务性收入占比只有18.78%。

航空服务性收入是指航班各种费用收入及旅客货物服务收入,非航空性收入主要包括机场配套餐饮、物流服务及各种有税和免税租金、广告收入等。前者的收费标准往往是固定的,而后者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换句话说,前者毛利率较低,而后者毛利率相对要高出许多。由于非航空服务性收入占比更高,这就决定上海机场的毛利率远高于白云机场,而费用率则还要小于后者,所以两者的盈利能力有着天壤之别。

同属一个行业,相似的生意模式,收入结构区别为何差这么多呢?答案就在于免税业务,这也是机场生意的真正看点所在,如果没这一块,就只能算作一只极为平庸的公用事业股。

从过往情况看,相对于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的境外占比明显要高不少。2019年,上海机场的境外旅客吞吐量占比高达50.57%,白云机场仅为24.45%。

境外占比高,一方面可以收取更高的起落及货运服务费用,另一方面意味着更多的免税业务潜在人流和更强的消费群体,这使得机场面对上游时(例如中免),拥有更强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通常也代表着更优惠的提点和分成。

简单一点讲,如果我们拿商圈门面来作为类比的话,上海机场可以视为临街一楼门面,属于最旺的铺面,而白云机场只能算是二楼门面,两者的经营能力和实际价值自然会截然不同。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一是广州离香港、深圳实在太近,会对境外出行产生分流效果;

二是由于经济发达体大多集中于北半球,上海的区位确实有一定优势,作为枢纽称得上得天独厚;

三是也因为离香港太近,在游客眼里,白云机场的免税店也就变得没那么香了。

了解了上述情况,就会明白白云机场在恢复了2019年的盈利能力后,股价依然不振其实非常正常。因为2019年全年就赚了10个亿,对应219亿总市值,PE值21倍左右,市场报价明显已经不低了,没有特别的利好或业绩刺激下,靠什么提升?和上海机场当前的低迷,其实并不是同一个逻辑。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阅读:67

长线如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