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之一,当年跟随着党中央的领导,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样的铁血将军却在一场会议后被流放下乡,起初邓华心有不甘,自己为了国家出生入死不知多少次,如今却得到这般待遇,然而在李井泉的一次苦心相劝之后,却就此走出了阴霾。
从战火走出的名将
早年间,年仅18岁的邓华曾参与湘南起义,就此开启他的军旅生涯。由于他在军中表现突出受到上级的赏识,被提拔为组织干事。后来组织决定前往井冈山会师,而在前往井冈山途中路过许多战士的家乡郴州。
他们认为,仗着自己熟悉家乡环境,有利于作战,于是就想留在当地展开游击。但此时的邓华并不这么觉得,他认为敌方早早就掌握军队动向,也必定料到这些将士们会回乡,返乡途中必然有埋伏。
但碍于农民组成的军队家乡观念重,便安排兵分两路,一队回乡打游击后续跟上大部队,而邓华继续带领主力部队前进。事实证明邓华的顾虑是对的,果然队伍里大多数人都牺牲在返乡的路上,这令邓华心痛不已。但他来不及悼念牺牲的战友,就不得不朝着井冈山出发,然而途中还是不幸遭遇敌人的袭击。
面对有数量优势的敌人,他采取车轮战与敌人对抗三天,最终成功逼退敌人,此后到达井冈山时,毛主席听闻邓华带兵作战的事迹后,对邓华很是赏识。
1947年,蒋介石为了挽救国民党在东北溃败的局面,派出手下陈诚担任国民党军最高指挥官,而陈诚的实力也不是吹的,在他的带队下,成功国军突破共产党的防线。此时的邓华担任辽东战区的指挥官,而他面对汹汹的国民党军却并不慌张。
邓华在等待一个时机,此时他发现国民党驻扎在法库的第一七七师是进攻的阻碍,而上级的命令却是绕开,但他认为这时是一举拿下第一七七师最佳机会,若是放任不管,会对威胁到我军后方,于是他毫不犹豫调转部队,仅用一昼夜的时间就赶路到90公里外的法库。
借着风雪天的优势,对第一七七师发起猛攻,最终大获全胜,拿下法库后的邓华并没有松懈,而是把握好时机,一举歼灭其余的国民党势力,最后拿下五城一镇,并且歼灭国民党军三个师。这样的好战绩自然少不了上级的褒奖,而邓华此次灵活的进攻更是狠狠地打疼了国民党。
此后党中央便派邓华担任解放海南的总指挥,接到命令后,他便紧锣密鼓地迅速展开了规划。他深知此次任务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国民党,而是如何横渡海洋。于是他便针对渡海工作,筹备到了2000多艘木帆船,同时进行了三个月的航海训练和登陆演习。
不久后,邓华带领着军队成功登入海南岛,迅速开展包围战斗,邓华果然不负众望,仅用时58天就歼灭国民党五个师、九个团,至此海南岛解放。
错误的批判
邓华在早年间曾经和彭德怀有过隶属关系,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两人又搭档入朝作战,并且给美军带来不小的麻烦。期间,由于彭德怀身体状况不断恶化,党中央便让彭德怀回国养病。
在这个节骨眼上,邓华被临时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开始独当一面对抗美军,他没有辜负彭德怀的期望,结合丰富的作战经验,歼灭敌军2.7万余人,为后续中美谈判赢得了不小的优势。邓华与彭德怀的革命友谊情同手足,这是毋庸置疑的。
1959年七月,邓华主持“大跃进”的会议,他在会议上严厉批评弄虚作假等行为,并说:“考虑到主观的努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目标和我们的行动都是现实可行的。”
从现在来看,邓华说的并没错,这种思维方式抛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可那时是一个“政治为先”的时代,一则突然的通知打断他的工作进程,他必须前往庐山参加那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会议。
路途中,邓华以为此次召开会议是继续批斗“左”的问题,可为了防范“右”的猖狂进攻,此次的会议变成批评“右”的问题。同年八月,会议针对问题,将“右”分为三个大组,而彭德怀在其中。
会议的氛围愈发紧张,很多人开始针对彭德怀的问题进行揭发性批评,会议上已经形成一边倒的局面,面对此情景,邓华心痛不已,但他冷静下来思考,此时若继续为彭德怀解释,必然会不利于彭德怀,于是他也违心地对彭德怀进行批评。
但是,此时的邓华却因为批判力度不够,被指责为“假批判”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接着在林某的主持下,北京继续展开会议,继续针对“右”进行揭发性批斗,并且追逼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人员名单。
此时的邓华也被架上批斗名单,他被认为是所谓“军事俱乐部”的重要成员。此时他是百口莫辩,会议一开始,林某等人便无端加罪于他,且不允许他进行反驳。会议的最后,林某宣布邓华被撤销一切职务。
会议最初决定将邓华送入军事学校学习,让他在这里总结经验教训。但林某很快否决此方案,声称“邓华是个危险人物,留在军队里是个隐患。”
回去后,他一气之下毅然将他曾经引以为荣的军装全部染黑,对着妻子说:“我的个人遭遇并不算什么,只是这种做法败坏了党的风气。”
同年十一月,邓华举家迁移到北京等待安排工作,次月他收到通知,中央决定让他转业。这也意味着他从18岁开始参与红军起,至今已30多年的军人生涯已然结束。
而那时正是新中国建立满十周年之时,邓华怎能舍得离开奉献一生的部队,他也深深的知道,哪怕有再多的怨言,一切已是无法逆转……
起伏的生涯
随后,党中央决定将邓华转业到四川,担任其四川省副省长。为了做好长期打算,邓华举家搬迁到四川。省委书记等人知晓到邓华的到来,热情地招待他,主动为其安排了生活所需,随后邓华一家人便在省委安排的房子住下。
成都军区的首长也十分关心邓华,每逢军队里有彩排表演,都会叫上他前去观摩,但同志们的热情虽给邓华带来些许慰藉,然而仍然无法减轻他对军队的思念。
有一天晚上,李井泉前来拜访邓华,他连忙起身走出屋相迎。李井泉的来历也不小,他曾经也是一位抗战时期的旅长,跟随着党中央坚持到抗战胜利,也算为国出生入死了不知道多少回,后续又当上旅政委,在抗战时期的功劳不比邓华小。
几句寒暄过后,又是相互敬酒,而酒水下肚难免勾出邓华心中的苦闷,他把这些年的遭遇和李井泉坦言。而李井泉自己也是出生入死过好几回,怎能不理解他的愁苦呢?便不断地安慰邓华。
李井泉边听边劝说着,见邓华情绪高涨起来,便说到:“你得挺住啊,你也是个带过兵的将军,枪林弹雨都挺过来了,死了不知多少回了,面对生死这又算什么呢?相信党中央会给你一个交代的,现在多了解百姓生活,为百姓出力,让组织再次看见你的才华啊!”
经过一番劝说,邓华的心情好了不少,心想自己是为人民战斗,在哪里不行呢。第二天便投身工作之中,他负责的是“农机工作”方面。刚开始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可他虽年过五旬,却但仍决心学习相关知识,很快这个军事专家也变为了农机专家。
他在战场上的严谨、细致、负责等优点毫不保留地放在农机事业上,而后他又像分析战局般的去分析号四川各地的农业特点,在农机、水利灌溉、耕作等方面提出多种建议,均都得到当地政府的采纳,他还带头研制多种农业机械,不仅方便快捷,还高效,深受农民们欢迎。
就在此时,邓华打听到彭德怀也被下放到四川。多年以后没想到还能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死友谊是毋庸置疑,他便到处打听彭德怀的下落,很快得知彭德怀就住在自己家附近,步行20分钟就可到达,但他并没贸然前往。
邓华深知,若是前往,必然会连累到彭德怀,只能按耐住自己的情绪,继续投入工作之中,有次因需商谈工作,路过彭德怀的公寓,他停了下来,见门窗紧闭,并没有人居住的痕迹,就匆匆离开了。
正当自己尽心尽力的为人民工作时,秘书却告诉他一个消息,彭德怀元帅被北京来人带走了,他建议邓华北上避难,或者前往部队里躲藏起来。邓华思考了一会便说:“走不得,该来的总会来,躲不过的,我只有老命一条,没什么了不起的。”
而后,邓华对妻子安排好后事,便继续投入到工作。不出所料,北京来人很快找上门,他对此也坦然接受,随后配合调查。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68年的一天,他在接受审讯时,突然来了位首长模样的军人,把手一挥让全员退下。
邓华本以为他也是前来审讯的,但却突然向他敬礼,随后将他扶到座椅上,说着:“我叫郑志士,是某某军参谋长。中央来电,通知你前往北京开会。”此时的他颤颤巍巍的双手接过电报,读着读着,这位出生入死的铁血硬汉竟然失声痛哭了起来。
原来是毛主席将他的事情平反了,他彻夜未眠,次日清晨写了封信,以表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便又对子女和妻子指着墙上的毛主席像说:“没想到还能再次见到你们,是毛主席救了我一命。”而后他带着一家人向着毛主席像三鞠躬。
之后,邓华重新主管四川农机工作,这次深受党中央的支持,使得全线工作顺利的施展开来,农机组的干部也十分的争气,在他们的工作下,仅两年,全省的中小型化肥厂就接近百个,其中不少都是邓华的功劳。
小团体被粉碎的第二年,邓华终于得以重返军队,担任军科院的副院长。然而正当邓华准备好好在军队中发挥余热时,他的身体却响起了警报。1980年,邓华在前往上海住院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这位老将军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参考资料:
《邓华天府十八年》 邓贤诗
《开过将军邓华在非常岁月的风雨人生》 叶介甫
《邓华:战火铸就一代名将》 欧阳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