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30分钟!嫦娥六号已经返程:中国“宣布”强势地位进入登月竞赛

星辰大海评军事 2024-06-25 08:42:51

6月20日深夜,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结束后,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进入了近月点200千米,远月点在地球附近的月地转移轨道,5天之后将以10.8千米/秒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冲入地球大气层,将要面临整个采样过程中最艰难的生死30分钟!

嫦娥六号即将返回的时刻,中国国家航天局最新公布的月球战略计划中首次将美国定义为竞争对手,标志着中国将以非常强势的姿态正式开启中美登月竞赛!二十一世纪的载人登月,到底谁将拔得头筹?

生死30分钟!嫦娥六号已经返程:如何返回地球?

嫦娥六号的轨反组合体将已经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向着地球“狂奔”!在月地转移途中预计还会实施2~3次轨道轨道修正,预计将在5天后的北京时间6月25日13:41 - 14:11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

生死30分钟:嫦娥六号如何穿越大气层

嫦娥六号轨反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后会遭遇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越飞越快!这是因为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会出现一个引力势能转换为“下落”速度的状况,而且是怎么样出去的就是怎么样回来!什么意思呢?即地月转移速度大约是10.8千米/秒,而从月球返回的航天器抵达地球附近时也是10.8千米/秒!

大家都知道,这个速度只比第二宇宙速度低400米/秒,也就是说,5天后嫦娥六号的规范组合体将以第二宇宙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

大约在6月25日12点50分~13点20分左右,组合体将在南大西洋上空接近地球,距离地面高度大约在5000千米左右,速度10.8千米/秒,此时将会执行此次返回中轨道器与返回舱分离的的动作,返回舱进入“自由飞行”状态。

20分钟后返回舱将在测控系统的指挥下建立返回姿态,此时返回舱将位于索马里以东印度洋上空,距离地面高度120千米,2分钟后进入再入走廊,开始持续三分钟的初次再入并进入黑障区。此时返回舱的状态在中心控制下会以较高升阻比的方式在大气层中“滑行”,目的是让返回舱获得足够的“升力”。

13点15分左右第一次升力控制结束,返回舱在高超音速空气动力作用下被反弹回大气层外再次进入自由飞行状态,此时返回舱的速度已经降低到了第一宇宙速度,13时22分左右,返回器在中国青海上空第二次进入再入飞行状态,再次进入黑障区,大约在4分钟后返回舱第二次飞出黑障区,13时31分在中国内蒙古上空距地面约10千米时返回舱执行弹伞舱盖指令,十几秒后引导伞弹出,依弹出减速伞并带出庞大的主减速伞,13时41分返回舱将成功着陆在四子王旗预定着陆点。

从南大西洋上空分离开始到四子王旗着陆,整个再入返回阶段返回舱飞行距离约为2万千米。从建立再入姿态到落地大约30分钟,历经两次黑障,被高超音速气动弹回太空再返回,测控要求极高,一步错就是万劫不复!不是烧毁飞的没踪影,所以说这个生死30分钟实在是太重要了!

那么复杂!为何要用水漂弹道?不能一次搞定吗?

这个返回方式往往被称为水漂弹道,不过这个形容并不准确,但这并不是关键,之所以要搞那么复杂是因为返回速度太高,直接冲进大气层的命运就是烧毁!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返回速度太高的问题:

1、用更厚性能更好的耐烧蚀大底,这个方式会导致重量大幅增加;2、减速到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地球轨道,这个方式需要装载大量燃料

我们的解决方式是两个都不选,而用测控技术将返回转为“跳跃弹道”,第一次冲进高层稀薄大气位置,耐烧蚀要求不高,但能将其速度减速至第一宇宙速度左右,与载人飞船返回地球要求差不多,纯粹就是不想增重就得用高超的技术来凑合。

为何地月轨道转移一次完成,月地轨道转移要两次?

这次嫦娥六号轨反组合体返回,细心的网友应该发现了一个很大的不同,6月19日已进行了第一次月地轨道转移,第一次点火后嫦娥六号的轨反组合体进入了200千米 x 5700千米的大椭圆形轨道,在这个轨道上绕飞3圈后再次点火,组合体正式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地球前往月球时可是一次点火入轨的,当时还带了月面着陆的着陆+上升组合体,差不多轨反组合体的总质量2倍都不止,为什么去的时候一次入轨,回来反而要两次呢?

答案是两次的发动机是不一样的,第一次,也就是CZ-5遥8火箭将探测器送入轨道后,上面级发动机启动将组合体一次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而上面级用了2台YF-50D发动机,推力为2 x 6.5千牛,而在月球轨道返回地球时却只有轨道器上的3000N发动机,虽然返回时总质量减少一半多,但推力下降为原来的1/4不到,所以返回时2次接力也情有可原了!

全球测控系统:大国才能玩得起的装备

在嫦娥六号轨反组合体返回的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功臣测控系统需要让大家了解一下:

从CZ-5遥8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起,火箭飞行、星箭分离、嫦娥6号落月、探月、采样、返回等整个过程,都由地面雷达、地面测控站、海上测量船及中继卫星等陆海空天全方位布局的测控系统协助下完成的!

为什么要那么庞大的系统?因为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有两个极度重要的数据,一个是自身的位置与状态,另一个是如何控制航天器飞向目标,两者加起来就是测量+控制,所谓的测控系统就是这么来的。

测控的需求可能是随时的,而地球却会因为转动经常让位于国土上的测控天线“看不到”探测器,特别是月球探测器或者火星探测器,很多时候都是在国土上“看不见”的时候有要求测控,而返回更是如此,比如嫦娥六号组合体返回时在南大西洋上空分离,这里距离中国国土还有2万千米!因此要求测控系统要求是全球分布的。

我国的的测控系统除了国内分布外,还有远航系列海上测量船,还有在阿根廷、纳米比亚以及印度洋的远望系列测控船等一路分布的测控站,在返航道路上一路保驾护航,才能保证返回舱准确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印度也能完成月球探测器月面着陆是吧?其实他们用的是欧空局与NASA的测控网,印度仅凭自家班加罗尔一个深空站,连VLBI都做不到(深空精准测量探测器坐标),更不要说全球测控了。全世界能做到这点的中美两国和欧盟。

中国宣布强势地位进入登月竞赛:美国又双叒叕的延迟了

不出意外的话,6月25日将会带回来自月球背面的特殊“礼物”,所有有网友将目前的工作定性为70%已经完成,快递已进入最后配送阶段,就等着收货了!在这个喜庆即将到来的时刻,我国月球探测计划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在《国际月球研究站资源利用发展路线战略构想》新的月球战略计划中首次将美国定义为竞争对手,标志着中国从长期以来谨慎的太空政策向快速增长的实力地位发生重大转变。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国际月球研究站和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将在同一历史阶段、同一地理位置(月球南极)展开技术和运行效率的较量。

当然如果只是载人登月的话大约在十年内就会见分晓了!因为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首次等个月时间定在2027年之前,而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则规划在2030年前完成,从登月体系完成度来看,目前是阿尔忒弥斯计划领先,到目前为止总共有如下子系统已经完成:

SLS火箭已经就位并已经首次无人发射测试;猎户座飞船也已经成功无人测试

看起来还差一个登月飞船?其实还不是这样,因为阿尔忒弥斯计划非常庞大,不仅包括SLS火箭、猎户座飞船,还包括月球门户空间站和星舰月球版登月飞船。在这几个系统中SLS火箭+猎户座飞船成熟度最高,月球门户空间站还没开建,这个有没有都没关系,因为重返月球的第一次登月不用这个空间站。

但却需要星舰月球版作为登月飞船,当然大家都知道了,星舰地球版还在不断试飞,现在哪有时间来造星舰月球版?所以NASA就找来了当年竞争失败的蓝色起源的登月飞船,与激进的星舰月球版相比,蓝色起源版与我国的登月飞船结构更相似。

由于这个计划太庞大太复杂,延迟了一次又一次,早期是SLS火箭推迟了18次,后来是因为星舰推迟了,再后来是因为登月飞船推迟了,还有则是目前的SLS火箭问题,又或者是猎户座飞船的问题与宇航服问题,反正NASA已经将该计划推迟到2027年以后!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就很“危险”了,因为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载人登月,而从目前来看,中国在管控执行时间表的能力上超群,而NASA则在管控上越来越失控了,目前几乎已进入了承包商说了算的时代,又双叒叕的推迟,就是各个子系统进展不顺,未来进入环月与登月的时间表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

NASA最早提出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时登月时间节点是在2020年,而现在根据各个子系统的实现目标,能在2030年前完成登月就谢天谢地了,当然我们祝愿NASA早日实现这个目标。

与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相比,中国在登月计划上更显务实,比如两次发射在月球轨道对接等,登月飞船使用更可靠的下降/上升一体式设计,目前火箭项目进展顺利,登月飞船子系统等都在展开。

相对于载人登月,中国还有更宏大的计划国际月球站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20个国家参与该计划,最终目标是在2045年前,中国的月球基地将建成拥有发电厂、工厂、科研机构、火箭发射场、旅游中心和小型地下城市等大型设施的月球基地。与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定期航班相比,中国的国际月球站规模更宏大,当然难度也更高:

“中国将成为人类深空探索活动的领先者。”

中国的目的其实不是和美国竞争,那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中国真正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0 阅读:1

星辰大海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