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的作者詹姆斯·巴里曾说过:“我们12岁以后发生的一切都不是什么大事。”而对于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来说,似乎时间停得更早些。
他曾说过:“我能记住我当时的感觉,我的大脑从4岁到7岁的那部分就再也没有改变,之后我就不记得什么特别的事情了。”
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童年非常不幸,父亲长期酗酒,刚满五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了,之后被外公外婆带到乡间抚养长大。
幼年时期在乡间流连的田野风光,为格雷厄姆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879年,格雷厄姆进入银行工作,为了排遣工作上的单调无趣,他开始写作,其一系列作品很快就发表问世。
1908年,《柳林风声》出版,风靡一时,其后收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成为当之无愧的英国文学经典和儿童文学瑰宝。
《柳林风声》是格雷厄姆的代表作,是以他讲给他患有眼疾的儿子阿里斯代尔(小名“老鼠”)的睡前故事为基础,经过加工修改、创作而成的。
可以说,《柳林风声》是格雷厄姆一生中最美的闪耀,这部朴实活泼的作品,正像初夏时节里那吹过柳树林的一阵微风。
本书中,格雷厄姆沿着一条河流,一片树林,讲述了一个鼹鼠、老鼠、獾以及一只蛤蟆的友情故事。
书中角色之生动,早已被人赞誉无数次。其中最典型的,大概就是浪荡而可爱、狡猾又狂热的蛤蟆乡绅:它拥有一座蛤蟆府,对汽车有着狂热的喜爱,因为偷汽车闯祸入狱,又假扮洗衣妇逃脱……
他那些忠实、英勇的朋友,机智严肃的水鼠,体贴温柔鼹鼠,高大威严的管家獾,都让人念念不忘。
故事的开始,鼹鼠在为自己的小巢大扫除,接着被弥漫在空气中的春天的气息吸引,忍不住跑出外面,在温暖的草坪上打滚起来……
“一切都太美好了,如同虚幻。鼹鼠匆匆地在草地上到处游荡,一会儿沿着篱墙漫步,一会儿又蹿进矮灌木丛中。
他发现处处都是鸟儿筑巢,鲜花初绽,绿叶吐芽——万物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不安的良心谴责他,对他耳语着:“快去刷墙!”
他非但没有良心不安,不知怎的,还觉得自己能成为所有忙碌居民中唯一悠闲的一员,是多么的快乐啊。
毕竟,或许,与其说假日里最棒的地方是让自己安心休息,倒不如说是旁观他人忙碌工作,自己却悠闲自得,更为惬意。”
故事里,“一切都太美好了,如同虚幻。”——格雷厄姆这个曾经有着不幸的童年的父亲,却给自己的儿子创造了一个如此温暖而美好的世界。
本书是深沉父爱的见证,是关于家园的甜蜜童话,让孩子的心灵在无尽幻想中获得自由与成长。
全书的行文间充满英国绅士的优雅派头。
例如,獾以“我到书房去处理点事儿”之名,名正言顺地、舒舒服服地把脚搭在椅子上继续深睡;蟾蜍的发言是那么彬彬有礼;还有小老鼠们的圣诞夜唱诗……
春去冬来,那河水的流淌,树叶的轻摆,还有在其间忙碌、高潮迭起又回归平静的动物们,反复循环,一切都那么愉悦、温暖、充满了人情味。
格雷厄姆这个有着不幸的童年和超强共情能力的中年人,用自己全部的热爱和真诚,写下了这个让孩子捧腹大笑也让大人眼含泪水的童话故事。
他宽容地承认了每一个人都有为梦想而热血沸腾的时候,然后温柔地借助友情、温暖的家等力量,把这些狂热追求梦想的小动物们,带回最初的家园。
通篇故事里没有一句居高临下的说教式话语,却比一般的教科书里教导孩子学会的道理更为深刻。因为它蕴含着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永不忘却的生活的真谛,那就是——无论你曾梦想过什么,无论你正在追逐什么,无论你将会拥有什么,真正的幸福,只有在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们之间,才可能找到。
而读到本书的大人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反思呢?
大概就是:从何时起,我们为了那所谓的“新生活”而远离了自己的家,疏远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从何时起,我们再也没有了联系老朋友的勇气,甚至,再也找不到那条回归家园的道路?而这一切,是否真的无法挽留?
希望在人生旅途中的你,读到本书时,在这片河流边,在这美丽的田园里,在这轻拂着柔波金柳的和暖之风中,在合上书本之后,能回望一下已走过的路。
因为在很多故事的最后,人们总会说,“这里很迷人,可是我得回家了。”
-END-
▍来源:网络。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