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当我们处于某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就会受环境和气氛的影响而做出一些跟自己本性和日常习惯不同的、符合该环境的行为表现。
比如,平时不爱跳舞的人在一个音乐热烈的场所中,会不自觉地跟随其他人一起蹦起迪来;当参加家长会的父母走进孩子的课室,坐在座位上,就会乖乖遵守课堂纪律,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听老师发言。


这些影响和变化还算是无伤大雅,但如果是在某种有着特殊意义的环境和场所中,比如监狱,人们会有什么表现?被关押的罪犯和管理的狱卒这两种人的行为表现会有什么不同?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就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证明了一个心理效应:人如果处于某种强大的社会情境中,本性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当受到情境力量的影响和逼迫时,好人也会突然变成坏人,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正与邪、善与恶,不过一线之差,天使与恶魔,不过一念之间,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非常近。因此这个心理效应也叫“路西法效应”。


这位心理学家就是菲利普·津巴多,他在1971年进行了这个心理实验,招募了一批学生分别扮演罪犯和狱卒,在一个模拟监狱的空间里进行。
谁知道不过一个星期,无论是“罪犯”还是“狱卒”,都因为太过于投入到各自的身份中去适配这个“监狱”的环境而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转变,实验被迫提前结束。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参与者本来都是纯良的学生,但变成“狱卒”后,会凶狠地管制和欺压“罪犯”,而“罪犯”则陷入了抑郁焦虑、自我怀疑的心理中。人性之恶都无情地暴露出来。
人们往往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受其人格特质而定。但监狱实验和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环境的影响很重要,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下,情境力量远远胜过个体力量。

《路西法效应》是津巴多的经典著作,记录了他进行监狱实验的详细过程,以及背后的心理机制分析和人性剖析,同时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案例进行了解析,让我们看到天使是如何变成恶魔,深入了解人性之恶,并找到对抗情景影响力的方法。
这本是布面精装+刷边的西西弗书店定制版,值得收藏和深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