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得
编辑|晓得
13年前的那场元宵晚会,于文华和朱之文的合作,默契的不像是单纯的合作关系。于是,不少网友开始猜测琢磨他们两个人真正的关系。
一个凭借《纤夫的爱》火遍大江南北,一个凭借《滚滚长江东逝水》惊艳四座,原本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在被深扒之后,居然真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于文华和朱之文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个歌唱冠军
在麦野田间,朱之文总是喜欢在劳作之余,给自己和庄稼植物们找点乐子。
他在山东普通农村出生,从小就过着拮据的生活,长大后就连牙齿发炎都因为没钱不敢去看病。
可即便条件这样艰苦,他也始终对音乐充满热爱。对他来说,成不成名都没什么所谓,他就是想唱,只是要唱。
没有盛大的舞台和亮的出奇的聚光灯,他就站在田间地头;没人欣赏他的音乐,无人夸奖他的歌声,他就唱给锄头麦穗。
村里人觉得他太“疯魔”,因为生活如此拮据的他,居然还要为了学习唱歌购买收音机和磁带,人们嘲讽他“不务正业”,甚至称他为“二流子”。
朱之文不在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麦田里的歌声,是他对命运最倔强的反抗。好似唯有歌唱,才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是鲜活的。
二十出头时,为了看看自己唱的到底咋样,他到距离家乡三百多里的开封去参加歌唱比赛,为此骑了两天两夜的自行车,磨破了裤子,也吓坏了考官。
这次比赛之后,他便下定决心前往北京寻找音乐学院,拜师学艺。但可惜,北京太大了,他到了地方才知道,自己有些理想化了。
所以,在北京打了一段时间工之后,朱之文回了老家,但他的音乐梦,却并没有就此被磨灭,反而变得更加炽热。
因为他在北京时,也不忘唱歌,还凭借每日不断的歌声交到了同样热爱音乐的朋友。
朋友送了他一架电子琴,从那之后,朱之文与音乐,便不再只是扯着喉咙就开唱的浅薄关系。他常常在家里练习,村里还是有人看不上他的“不务正业”,但渐渐的,也有人佩服他的坚持。
2011年,村里人告诉他,有一个叫《我是大明星》的歌唱比赛,朱之文想去试试,于是他穿上大衣就出了门。
那时候,他比赛“究竟会取得怎样的名次”这个问题,零个人在意。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认定,他最终的归宿是灰溜溜回村,然后或就此放弃音乐,或继续埋头苦练,等待下一个机会。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我是大明星》收官之后,这个小小村落的大喇叭响彻了整个村庄——他们村出了个冠军,一个歌唱冠军。
那是第一次,村里人真正记住了朱之文的名字。一年后,他便和于文华一起,在万众瞩目下,登上了央视的元宵晚会的舞台,绯闻也随之而来。
是他的声音吗
不怪有心之人臆测不断,于文华和朱之文的合作,实在太过频繁。
什么《情非得已》、《最浪漫的事》、《纤夫的爱》等等,几乎都是情情爱爱,两个人每次登台又都默契十足,于文华还在节目中对朱之文多加照顾,所以许多人都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纯。
有人内涵调侃朱之文的长相不符合“帅哥”这两个字,于文华表示“我觉得挺帅的,至少我可以和他一起学习种地,每一种帅都是帅,种地帅也是帅”。
但真要论起来,朱之文之所以能有和于文华认识甚至是合作的机会,除了要感谢自己的不懈努力,还要感谢于文华的爱人。
2011年,于文华正在家里看书,她的爱人突然从书房里走出来,说“你可以听听这个人的声音”。
于文华并没有当回事,仍旧自顾自的翻书看书,可是过了一会,她的爱人却又走了出来,还是同样的话,言语中却多了几分强烈:
“你真的可以听听这个人唱歌。”
于文华心想,都说了两次了,说明真的值得一听,于是她便把书合上,跟着爱人走进书房看了一个视频,一会过后,她说:
“这声音真好。”
“是他的声音吗?”
“他是现场唱的吗?”
仿佛是为了回答她的这三个问题,视频里的主持人也开始验证,于是音乐被关掉,那人开始了清唱,淳朴的声音再次传进于文华的耳朵里。
想必不用揭晓答案大家也猜到了,这声音的主人,就是朱之文,而于文华看的那段视频,就出自节目《我是大明星》。
于是,于文华便给《星光大道》的导演打了电话,并给她转发了朱之文唱歌的视频。而后,她们又一起去了朱之文的家乡。
第一次见面时,朱之文愣愣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在无人在意的角落,朱之文偷偷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直到疼为止。
因为在他心里,要想让歌唱家于文华亲自找到他面前,除非做梦。在掐自己的时候,他的脑子里还全都是于文华的歌声。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得了歌唱比赛冠军的朱之文,又穿着自己的军大衣,去了《星光大道》,而后红了半边天。
可世上那么多声音条件好的人,为什么于文华偏偏要帮朱之文,难道仅仅是因为有缘吗?
显然并不全是。
相似的经历
“除了感动,还有心疼”,于文华看了朱之文的视频之后,有了这样的感受。
她感动一个四十多岁的,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还能一直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同时她也心疼他敲击琴键和拿起话筒的手,也承担着搬砖和抡起锄头的重担。
那个让他一举成名的军大衣之下,是袖子被磨破了的红毛衣,是他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体面。朱之文的经历,是励志的,也是和于文华相像的。
成名之前的于文华,同样是长在农村,同样的过着拮据的生活,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也是父亲的掌上明珠。
因为她出生的那年,父亲已经年过花甲。
尽管家里很穷,但父亲总是想尽办法给自己的小女儿营造快乐童年。他告诉于文华,杏子的仁儿是甜的。
每次收工回家,他总是会捡杏子,然后砸开杏核儿,拿给于文华。杏仁儿,便是于文华童年中,唯一的却最有爱的零食。
即便全家挤在漏风的土坯房,父亲仍卖掉家中唯一的母鸡和鸡蛋,只为支持她报考河北省艺术学校。
一生未曾看过女儿演出的父亲,就连临终前都在念叨:“让文华好好唱。”
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她更懂老百姓,也知道出身农村的人想要走出来,想要被人看见有多不容易。
第一次亲眼见到朱之文,见到朱之文简陋的家和简陋的练歌房,她便觉得感动又亲切,所以,她想做点什么。
当朱之文哽咽着说“最感谢的人就是于文华老师”时,她仿佛看到当年那个在山坡上唱歌的自己。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大其词,营造所谓的不可告人的关系。
“于文华离婚因朱之文”“草根歌手与歌唱家的禁忌恋”等话题屡登热搜,甚至有传言称两人“婚内出轨”。
于是,于文华率先站出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严肃地表示自己和朱之文之间纯粹是朋友和师徒关系,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家庭,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请大家不要再传播这些不实的谣言。
结语
大衣哥的歌声里,有土地的厚重,也有星辰的辽阔。他不仅是个人命运的翻盘,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因为他用自己的让人生经历让我们相信,即便生于尘埃,只要心怀炽热,也能触摸星光。
当我们撕掉“绯闻”的标签,看到的应该一位艺术家对纯粹音乐的坚守,以及一个时代对草根梦想的包容。
而真正的“被骗”,不是公众轻信了谣言,而是我们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男与女之间,并不是只会缔结“爱情契约”。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