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主席为何没有参加?他当时在干什么?

吕布评过去 2023-08-31 12:48:18

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主席为何没有参加?他当时在干什么?

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是建军大业第一枪,但为何这么重要的起义主席却没有参加?他当时在哪里?

众所周知,南昌起义5位最重要的领导人是周、贺、叶、朱、刘,另外如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人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武装建军之始,南昌起义是第一步,那么,为什么主席没有参与南昌起义的领导,而随后的秋收起义却成了主角?

1927年以及稍后,中国历史上的几位主要人物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毛泽东:第一领导秋收起义,第二进行“三湾改编”,第三上井冈山。在大家都觉得必须学习苏联的城市起义时,主席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无疑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这是建军史上的第一起义,当时,总理的地位要高过主席。

朱德: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陈毅组织湘南起义,随后和主席实现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蒋介石:“四一二事变”。

汪精卫:“七一五事变”,大革命失败。

邓小平:和主席一起参加“八七会议”,决定拿起枪杆子和敌人斗争。

在张国焘和周恩来等最高领导人在武汉开会,准备组织南昌起义的时候,当时“八七会议”还没有召开。和总理一直战斗在敌人统治心脏地带的白区不同,主席非常注重进行基层调查,他之前曾专门在湖南搞过农民运动的分析,写出非常经典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主席也有机会参与到中央一线的领导中,但他拒绝了,他对瞿秋白说,我不愿意像你们一样坐在上海的高楼大厦中间,我更想到基层去,和最底层的工农在一起。所以,他作为中央代表被派往湘赣边,组织秋收起义。

因此,南昌起义在紧张的策划时,主席并未在总理在一起。南昌起义已经爆发,起义军南下广东时,主席和邓小平等人正在武汉参加“八七会议”。

这一年的9月9日,当主席已经率部攻打长沙,发动秋收起义之时,南昌起义的部队正在南下广东的路上,和敌人进行浴血奋战。

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最有智慧的地方在于看到长沙的敌人过于强大,就立即改变思路,不强攻硬拼,而是转入敌人势力薄弱的农村地区建立根据地,这样才把起义的火种保存下来。这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会被说成斗争不够坚决。

设想一下,如果主席采取的是一味硬拼,不要说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平江起义队伍保存一块立足之地不可能,就连秋收起义这点人马能否生存下来都是个未知数。

主席的智慧,在那时就明显高出常人。

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9月底10月初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这是个了不得的大事件,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三湾改编”,才使起义军由旧军队向人民武装转变,这其中,“支部建在连上”是关键中的关键。

几乎在同时,朱德和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也做了类似的事情,但远没有“三湾改编”那样彻底和系统。

南昌起义主力部队在潮汕遭遇失败之后,朱德和陈毅率领仅余的800多人转战在赣南和粤北的大山里,几乎弹尽粮绝,一直到进行湘南起义之后,才缓过精神来。湘南起义声势非常浩大,群众发动得也不错,因此跟着朱德和陈毅最后上井冈山的,足有一万多农军。

湘南起义是1928年初的事情,这个时候,主席早已登上井冈山,开始了中国第一块苏区的建设。主席上井冈山,代表事件是率第一师第一团到达茨坪,这是1927年10月27日的事情。

井冈山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是如此重大,可以说没有井冈山,就没有后来遍布中国的苏区,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未来。

井冈山无疑是中国革命当时的重心,虽然中央并没有在井冈山而是在属于白区的上海。如果没有井冈山,朱德和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就因为无处可去而归于失败,广州起义的火种也无法保存,彭德怀率领的平江起义的部队也必将成为无水之鱼!

单纯比较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各走出多少元帅,并不科学。

从表面看,南昌起义一共走出7大元帅:贺龙、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叶剑英和林彪,如果加上也在九江但未能赶上起义的徐向前,那就是8大元帅,占到全部元帅的80%。

而秋收起义,只走出一位元帅:罗荣桓。

不过,我们还要看一下,井冈山走出多少元帅,一共是5位,占到全部元帅的50%: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和罗荣桓。

再看一下井冈山的人马南下赣南和闽西创立中央苏区时的元帅,高达9人,除了徐向前,所有元帅在中央苏区聚齐!

井冈山在中国革命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

看看主席在这期间几件标志性的事件,就知道他的力挽狂澜是多么可贵,多么不容易:

第一,力排众议不打长沙,而是撤向农村地区,当“山大王”。

第二,力劝湘南起义的部队不要南下宜章(坚持南下的吃了大亏,不仅损失惨重,而损失了了至少大将军衔的王尔琢)。

第三,抵制错误指挥,不去打大城市。

第四,坚持游击战而所谓“正规”的阵地战,不和敌人硬碰硬。

无法想象,没有主席,红军到底还能存在多久。

1931年12月16日,总理经秘密交通线由上海到达瑞金,和主席重逢。这一对老战友早在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就结下深厚的革命友情,这一次久别重逢,极外兴奋。

多年之前,广州还是中国的革命中心,那时的孙中山先生还健在,当时主席和总理虽然年轻,但都已经是中国革命的风云人物。

总理先是从欧洲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来又在北伐军中担任要职,是那个时代光彩夺目的焦点人物;而主席也在广州十分瞩目,是国民党中央候补执委,代理宣传部长,又是国内最知名的农运专家。

从那时的广州起,主席和总理就结成革命同志,志同道合,在很多重大事件上,看法都十分一致,特别是在“中山舰事情”和“整理常务案”中,坚决主张斗争,绝不妥协。

从那之后,两位伟人就甚少见面。但两人惺惺相惜的初衷一直未变,主席在红4军最困难的时刻,是远在上海的总理支持了主席——军史上意义非凡的“古田会议”,其实是在总理的努力下,才使当时军中最重要的三位重量级人物毛泽东、朱德和陈毅达成了一致。

最初时,总理在军中影响极大,在东征和北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主席侧重做基层研究;等到了中央苏区,主席已经是苏区的主要开创者、红军游击战的创始人,这时总理刚刚从上海到瑞金。

从作战思想上,主席坚持游击战,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这一点和总理并无不同。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的前三次“军事围剿”是主席主持打破的,第四次由总理和朱老总指挥,战术却还是主席的精髓。

纵观主席和总理的早期革命生涯,无疑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是他们经典的辉煌时刻。

总理在南昌指挥若定,打响了建军第一枪,这一枪意义十分重大,而当时起义最高领导人就是总理,担任起义前委书记——前委书记一职的份量凡是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特别是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前委书记的重要性体现得最为明显。

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比南昌起义影响更为深远,这种意义重多体现在建军思路上。可以说南昌起义是建军肇始,但起到本质作用的却是秋收起义。如果没有主席,就没有由攻打长沙转向进军井冈山,就没有“三湾改编”,就没有井冈山根据地,也没有后来的中央苏区……

1927年,对中国革命来说,是一个分水岭,也是一块试金石。主席和总理在这一年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绝不是偶然的。

说来也巧,在此之前和之后,主席和总理这“绝代双骄”都曾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只有在1927年这一年,两人没有直接工作关系:总理在8月1日在南昌起义,主席在9月9日在长沙秋收起义,然后各自率军奋战,主席率部上了井冈山,而总理则因生病离开了部队。

但水流千遭归大海,几大起义(包括总理领导的南昌起义)的人马最终聚汇主席开创的井冈山,后来又一起南下开创中央苏区,可以说,两人一起合作成就了中国革命,同时,中国革命也成就了这两位不世出的世纪伟人。

8 阅读: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