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学期总结,发奖状是学校的规定动作。
奖状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成长情况的肯定和鼓励。
孩子高举奖状回家转,不仅全家人喜欢,过年亲朋好友看见了都高兴……
不过,有网友说,现在很多学校发奖状没有了原则,人人有奖状,这样的奖励还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渴望得到他人赏识,是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质。被认可、被承认、被尊重、被奖赏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一环,也是个人前进动力的不竭源泉。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奖状是荣誉的载体,记录的是汗水和成绩,代表的被认可和被尊重。一名学生获得奖状,意味着他的学习或工作被学校和老师所认可和尊重,这种精神激励作用是巨大的,能够鼓舞他们更加奋发努力,争取更好!
在过去,学校发奖状就是两种,一种是三好学生,一种是优秀学生干部,比例一般是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得奖状者是少数人。
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孩子优点长处,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近年来,很多学校针对每个孩子的优点或长处、进步等情况,设定了“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少先队员)”“学习标兵”“进步之星”“艺术之星”“文明标兵”“勤奋之星”“团结友爱之星”“手工达人”等,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成长。
有人说,奖状人人都有,含金量是不是就降低了,孩子是不是就不重视了。
非也,只要是奖励点精准,奖励的是孩子付出后的成绩和进步,孩子就会高兴,就会激励他们更加上进。
一位初中生父亲说,孩子在班里学习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艺体特长,但却为人善良,是个热心肠,经常帮助同学。过去学校奖状少,奖项少,孩子总领不到奖状,因此,每到发奖时,就闷闷不乐,见到人寡言少语。可是,三年级放寒假时,学校发给他一张“助人为乐”的奖状,每个班只有2个人,和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一样,也是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上台领奖。孩子非觉高兴,领回家贴在墙上。亲朋好友看了,都夸他是个好孩子。从那次获奖以后,孩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学习上也不断进步,现在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
一张小小的“助人为乐”奖状,改变了一个孩子,谁说奖状没有用呢?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奖状人人有”没有错,但“奖励点”一定要准确,不能随意滥发,一定要让学生觉得自己配得上这张奖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奖状虽然是自己的,但也是“给他人看的”,因此,无论个人珍藏还是贴在墙上示人,都要“奖有所值”才行。否则,就走向了反面。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