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凶残的黄巢却以自己的力量推翻了李唐的统治,拔掉了危害中国几千年的毒瘤

章若体育 2023-02-22 13:11:23

有一种说法是:封建王朝历史似乎是个轮回,在经历前期清平局和中期盛世后,朝代必然因土地兼并的激化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化而面临消亡。

此时有一固定群体出现—农民起义军,不堪其苦的老百姓纷纷举兵反抗,最终覆船承载如此多世代。每到农民军起义,总有一些英雄人物从起义中涌现出来,担任起义军领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如建立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赶走元人统一河山的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太平局军夺取清朝半壁江山的洪秀全……这些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形象多为正面,最恶劣的亦有毁誉参半者。

但到了唐朝,有个真正的坏人黄巢,史书上盖章说他生性残忍。他只凭一己之力便掀翻李唐河山,其间无恶不作,但出人意料地拔掉了一颗为害中国几千年的毒瘤。这个毒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黄巢是如何拔掉的?

唐朝末年天下动荡,科举考试不受影响,各地文人都奔赴长安,都想通过科举考出一官半职来,但是科举是千军万马走过独木桥,最终能实现愿望的少之又少。落榜者大都情绪忧郁,但有一个人却怒发冲冠。他叫黄巢。

黄巢出身于殷实的盐商之家,从小天资卓越的家族就把改换门庭之望寄托于他,但成年后数次科举均名落孙山。他没有感觉到自己没有才华,而是断定这是主考官的有眼无珠和朝廷取士的不公平,与大唐结下不解之缘。

带着这深深的愤懑之情,在秋风凄凄的长安里,遥望满城金菊,愤懑地创作出一首流芳百世的诗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纵观咏菊之诗,最有杀气者已非其首次露出反骨。早在五岁时,黄巢便当着祖父的面写下了“堪把百花当总首,天生天赐赫黄衣”和“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等富有造反意味的诗。

不得不说黄巢本性中存在着一种不安于现状的暴虐,科举失败更刺激着这一暴虐。这时正逢乾符元年天降灾荒,濮阳私盐贩子王仙芝、尚君长率领几千人揭竿而起,黄巢大喜,二话没说便聚兵应援,由此走上了一条满腹经纶的造反生涯。

唐朝那个时候已走到最后一步,帝王昏庸无能、贪图享乐、群臣明哲保身、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农民起义成为一种天经地义潮流。

率领起义军更有一时豪杰之称,但黄巢不同,不是个大义凛然的人,其谋反只是为了荣华富贵和满足自己的变态愿望。光绪元年十二月五日,声势大振的黄巢攻破长安,成为这座都城的主人。

老百姓早在唐黑暗统治下就大失所望,他们不仅不抵抗他,而且夹道欢迎他。春风得意黄巢并没有辜负老百姓,和颜悦色担保对老百姓好,还给世界太平了。

老百姓兴高采烈,却怎么也想不到,短短数日后,黄巢所在部队便在其默认下,开始疯狂地烧杀掳掠。他们厚颜无耻地闯入平居民家抢自己的财物,遇上漂亮女人便抓进军营轮番羞辱,一时间昔日繁华都城变成了地狱火海。

部队这样做,身为领袖的黄巢理所当然地获得无数利益,也汇聚着无数宝物。踌躇满志的他捧着被掠夺的美女恣意妄为,不断遣使劫掠长安附近的小镇,屠杀平居民不计其数,同时也使他丧失民心。

不久,朝廷大军发动反扑,兵败。大败后,黄巢率领残部四处奔走,途中抢掠的宝物到处丢失。

但他已顾不上心痛,这时他最缺乏的不是金银而是食物。其部队已无军粮可吃,如此下去,早晚会有骚乱。着急之余,黄巢心里产生了个变态想法—没粮吃了,那个人吃饭。

他不但将双方部队中阵亡的将士做成军粮,而且到处掠夺无辜平局民以为粮食。每次抓到一群人时,他都会用大石磨把他们磨成碎肉给自己和军人果腹。这种行径难道不是人可以为之吗?

上述情况,无一不证明黄巢为人得志便猖狂恶棍,其无恶不作、恣意烧杀抢掠之举,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又不经意间做好事,拔下一颗纠缠中国几百年的毒瘤,世家大族。

必须承认世家在历史中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集团垄断知识和占上层绝大多数地位的世家却成为国家发展的阻碍。

自唐太宗以来,唐朝历代帝王都以打压世家为己任,但在世家垄断之下,寒门有才干之人寥寥无几,官职总是由他们占了一大半,帝王不可能完全拔其头筹。

帝不能拔世家,因为治天下要有才之士,但黄巢并不为了治天下而恣意妄为,因此攻长安后,他便恣意捉拿书生与富人,勒其钱财,而后又残酷地杀死了他们,打死了那个所谓尸横遍野、无生无死的人。

世界上家族文人最多的是哪些?世家!哪个家族有钱人最多?或者世家!顶级世家荟萃何处?长安!黄巢这样一杀,几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世界的世家大半被杀死,其余的也不成气候。

这颗妨碍世界前进的毒瘤最终在黄巢屠刀下迎来了覆灭,此后再没有恢复生机。在众多农民起义军领袖当中,黄巢可算是最不出名的那种了。

他天性凶残,对百姓不予理睬,杀人无恶不作。但是他在无意中拔掉世家这颗毒瘤反而给后人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也许也可以说是上天在弥补自己肆虐的天下。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