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A股市场呈现窄幅震荡格局,主要指数涨跌互现,市场情绪相对平稳但内部分化明显。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微跌0.05%,报收于3286.65点;深证成指同样微跌0.05%,收于9849.80点;创业板指小幅下跌0.13%,收于1931.94点。权重指数表现相对疲弱,上证50下跌0.22%,沪深300下跌0.1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上涨0.12%,中证1000指数表现更为亮眼,上涨0.45%,显示市场风格继续偏向中小市值股票。
从具体数据来看,上证指数开盘于3281.45点,盘中最高触及3294.98点,最低下探至3277.63点,全天振幅仅为0.53%,波动区间极为有限。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的振幅也分别只有0.84%和0.89%,表明市场整体交投趋于谨慎,观望情绪有所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主要指数表现平淡甚至微跌,但市场整体成交量和成交额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沪深两市总成交额达到10417.75亿元,这是连续第7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大关。其中,沪市成交额4308.81亿元,深市成交额5912.39亿元。持续的万亿成交额一方面反映了市场交投活跃度较高,资金博弈激烈;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当前点位,多空分歧加大,后续量能能否持续是市场能否向上突破的关键。A股总市值达到97.48万亿,流通市值为76.92万亿。
个股层面则呈现出与指数表现截然不同的景象。全市场上涨家数高达3557家,占总数的66.32%,而下跌家数仅为1674家,占比31.21%,另有132家平盘。上涨家数远超下跌家数,表明市场赚钱效应尚可,多数个股录得上涨,普涨格局明显。这与主要指数的微跌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印证了权重股的疲软拖累了指数表现,而中小盘个股的活跃支撑了市场人气。
从涨跌幅分布来看,市场结构性行情特征突出。涨停个股(涨幅>10%或ST股涨幅>5%)有55家,显示短线资金仍在积极寻找热点机会。同时,跌停个股(跌幅>10%或ST股跌幅>5%)也有33家,风险释放同样存在。大部分个股涨跌幅集中在-3%至+3%的区间内(合计占比约77.54%),说明市场整体波动相对温和,但局部热点和风险点并存。
陆股通方面,沪股通成分股中713家上涨,545家下跌,41家持平;深股通成分股中848家上涨,480家下跌,44家持平。北向资金流向与指数表现基本同步。然而,南向资金今日呈现大幅净卖出态势,净卖出额超过64亿港元,其中盈富基金和恒生中国企业ETF成为主要抛售对象,显示外资对港股短期走势较为谨慎,这可能对A股市场情绪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
市场估值方面,动态市盈率为正的公司占比75.38%,市净率为正的公司占比高达99.35%,显示大部分上市公司仍具备基本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基础。但市盈率平均值高达48.435,标准差巨大(543.882),表明高估值与低估值(甚至负估值)公司并存,结构性差异显著。市净率平均值3.435,中位数2.34,相对处于合理区间。
影响因素深度剖析今日A股市场的窄幅震荡与结构分化,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宏观经济预期的微妙变化,也有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与监管动态,同时上市公司业绩披露进入密集期,基本面因素对个股走势的影响日益凸显。
宏观与政策层面:外部不确定性与内部积极信号并存
外部环境方面,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持续发酵。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均指出,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叠加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可能导致外资削减对美投资,并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非美资产,这或为A股带来潜在的增量资金预期。然而,贸易摩擦的反复(如沃尔玛恢复进货、亚马逊标示关税成本、保时捷或涨价、航空业游说豁免关税)以及加拿大、德国等国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担忧甚至强硬立场,也加剧了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能抑制市场的风险偏好。外交部就关税问题、中美关系等多次表态,强调平等对话,也反映了当前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国内政策层面,积极信号不断释放。首先,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步伐正在加快。人社部披露截至3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已达2.4万亿元,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预期。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合计出资200亿元认购私募基金份额,明确投向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更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质性动作,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其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获得持续政策支持。北京市发布行动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建设智算中心,并对采购自主可控GPU芯片提供补贴,同时发布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行动计划,这些举措有望激发相关产业链的活力。工信部加快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的研制,也利好智能汽车产业链。再次,国企改革深化,市值管理成为新焦点。国家能源集团明确提出要推进实施市值管理工作计划,聚焦价值创造,实现市值与价值双提升,这可能带动更多央国企重视市值表现,利好相关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也在持续加强。央行内部通报券商洗钱风险及反洗钱履职问题,关注综合账户、大宗交易等业务风险,显示监管层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力度不减。中国证券业协会就证券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指引征求意见,旨在规范从业人员行为,防范利益冲突和违法违规交易,虽然被部分市场人士误读为“放开从业人员炒股”,但实质是强化监管的体现。此外,税务总局曝光网络主播偷逃税手法,也表明对新兴业态的税收监管趋严。
电力市场的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文要求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并修订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这可能对电力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基本面与公司动态:业绩披露密集,行业热点涌现
当前正值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高峰期,业绩成为驱动个股行情的核心因素。
银行板块普遍承压。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或仅微幅增长,净息差收窄是普遍面临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金融权重股的表现。相比之下,保险(中国人寿净利增近40%)和券商(中信证券净利增32%、中国银河净利增84.86%、方正证券净利增52.37%)表现则相对亮眼,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和自身业务转型。
科技和制造领域亮点纷呈,但也存在分化。中国中车受益于铁路装备收入增长,一季度净利同比大增202.79%。北方稀土因主要产品量价齐升,净利同比激增727.3%。士兰微成功扭亏为盈。三一重工、韦尔股份净利润也实现较快增长。存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触及涨停,成交额超51亿元,公司高管表示利基型内存部分产品需求已回暖,价格上扬,供需趋于平衡甚至偏紧,带动存储器概念股整体走强。芯原股份在手订单创历史新高,先进制程和非芯片公司客户贡献显著增长。正海磁材确认已向人形机器人客户小批量供货。这些积极信号提振了相关板块的人气。然而,也有部分企业面临压力,如一汽解放净利大幅下滑,赛力斯虽然净利润大增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科伦药业、上海建工、中炬高新等公司业绩也出现下滑或亏损。
市场热点板块活跃。PEEK材料概念持续发酵,中欣氟材6天4板,新瀚新材、聚赛龙(开盘6分钟涨停)等多股涨停或大涨,显示市场对新材料在高端制造、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应用的期待。化工股、机器人概念股也表现活跃。AI医疗板块午后拉升,塞力医疗、润达医疗涨停。这些热点板块的轮动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消费领域,贵州茅台一季度净利增长11.56%,保持稳健。但白酒板块整体表现低迷,迎驾贡酒触及跌停,可能与市场对后续消费复苏力度以及行业竞争格局(贵州倡议规范白酒销售,不搞“内卷”)的担忧有关。部分零售股如步步高、茂业商业上演“地天板”,反映了市场短线资金的博弈激烈。沪上阿姨香港IPO获大幅超额认购,显示资本市场对部分新消费品牌仍有较高热情。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或股东增持计划(如中旗新材、四川路桥、海南高速、安徽建工),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股价预期。
资金面与情绪面:万亿成交下的博弈与谨慎
连续7个交易日成交破万亿,显示市场资金充裕,交投活跃。但高成交额下指数并未能有效突破,表明多空双方在该位置分歧较大,博弈激烈。一方面,政策预期、部分行业景气回升以及个股业绩亮点吸引资金入场;另一方面,对经济复苏持续性、外部风险以及部分板块估值修复后的担忧也使得抛压显现。
南向资金的大幅净卖出值得关注。虽然主要流出集中在ETF,但可能反映了部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尤其是港股)短期风险的规避情绪,这种情绪是否会传导至A股需要观察。
市场情绪整体尚可,个股普涨格局提升了投资者的参与意愿。但热点轮动较快,地天板现象的出现也提示了短线交易的风险。投资者在积极参与结构性机会的同时,也需保持一份谨慎。
后市展望与投资策略展望后市,短期内A股市场可能延续当前的震荡分化格局。
有利因素在于:1. 政策面暖风频吹,特别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推进、科技创新的持续支持以及国企市值管理的要求,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底预期和上行动力。2. 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万亿成交额常态化为结构性行情的演绎提供了基础。3. 部分行业(如半导体周期底部反转预期、AI应用加速落地、高端装备出海等)景气度改善或预期向好,基本面驱动的个股机会依然存在。4. 经过前期调整,部分优质个股的估值已具备吸引力。
潜在风险则在于:1. 宏观经济修复的斜率仍待观察,尤其是需求端的持续性。即将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以及五一假期的消费表现将是重要验证窗口。2. 银行等权重板块面临的息差压力可能持续,对指数上行空间形成制约。3.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以及中美贸易关系等仍是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4. 万亿成交额若不能持续或转化为指数的有效突破,可能引发存量资金博弈加剧甚至阶段性退潮的风险。
投资策略上,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在控制好整体仓位的前提下,注重结构性机会的把握。
配置方向上:
科技创新主线: 继续关注受益于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的领域,如人工智能(算力、应用)、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高端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信创等。重点挖掘业绩确定性高、技术壁垒强、估值相对合理的龙头企业。国企改革与高股息策略: 关注具备市值管理动力、盈利能力稳定、分红意愿强的央国企,特别是能源、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银行等板块中的优质标的,其防御属性和潜在估值修复空间值得重视。业绩驱动型成长股: 深入挖掘一季报业绩超预期或展现出良好增长态势的细分行业龙头,尤其是那些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周期性行业的边际改善机会: 如有色金属(受益于全球补库预期和供给约束)、化工(部分细分领域景气回升)等,可关注其价格和需求的边际变化。操作层面:
均衡配置,避免过度集中: 在不同风格和行业间进行适度分散,以应对市场可能的快速轮动。逢低布局,控制追高风险: 对于看好的方向和个股,耐心等待回调机会,避免在市场情绪高涨时盲目追高。关注风险,及时止盈止损: 密切跟踪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动态和外部环境变化,对持仓进行动态调整,设定好止盈止损位。总体而言,当前市场处于多空因素交织、指数窄幅波动、结构性机会活跃的阶段。投资者需保持定力,精选个股,灵活应对,方能在震荡市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