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你一个建筑工人,怎么老在谈佛论道?”或许这就是答案

青云塾点墨人 2024-11-16 04:46:02

尊者一日说法次,帝释雨花。者乃问:“此花从天得邪?从地得邪?从人得邪?”释曰:“弗也。”者曰:“从何得邪?”释乃举手。者曰:“如是,如是!”

——《五灯会元》第二卷 须菩提尊者

白话直译:

一天,须菩提尊者正在说法时,一片片各色香花如雨而落,原来是帝释天洒下花雨以表赞美之情。

须菩提就问道:“这如雨香花从何而来啊?是从天上来的,亦或从地上来的,还是从人间来的?”

帝释天回答:“非也!”

尊者追问道:“那是从哪里来的呢?”

帝释天不再回答,而是举起双手继续撒花。

须菩提表示认同的说道:“的确是这样的,是这样的。”

鉴赏评说:

“帝释雨花”是佛教经典中的故事,说的就是在须菩提尊者说法时,帝释天以撒下花雨的方式来表达敬仰与赞赏。

在佛教中,帝释天被认为是忉利天的天主,也是佛教的护法神之一。他的出现一般都是来烘托气氛的,以示对佛陀及其教法的尊敬和支持。

帝释天降雨花的行为,当然就被视为对佛法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那帝释天的那些花雨是来自哪里的呢?看似此公案的关注点有些“无厘头”,实则蕴含佛法中的那个无处不在的“一”。

读公案不用去关注公案故事本身的情节如何和表达的逻辑是否合理,而要透过表象去洞察那个本质,公案的意义在哪里,作者想说个什么东西。站在高远之处看“戏”,禅门公案就不再那么晦涩难懂了。

先看看另一则公案故事,与这则公案的内涵相似,但故事要更丰富、饱满一些,读起来相对轻松易懂。

有时执木剑,横肩上作舞。僧问:“手中剑甚处得来?”师掷于地。僧却置师手中。师曰:“甚处得来?”僧无对。师曰:“容汝三日内,下取一转语。”其僧亦无对。师自代拈剑横肩上,作舞曰:“须恁么始得。”

这乃是一则关于关南道吾禅师的轶事,他素有舞剑之习好。一日,有一僧人目睹他横执一柄木剑于肩头挥舞,遂问道:“您手中之剑缘何而来?是从某 宝还是某 多下的单?”

道吾未作应答,反倒随手将剑掷于地面。僧人赶紧上前,拾起剑塞回道吾手中:“莫要乱丢,倘若伤及花花草草,可就不妙了。”

道吾拿这剑转而问僧人:“那你的剑又是自何处而来?”闻此一问,僧人竟不知该如何回应,呆立原地,默不作声。

道吾遂对其言道:“答不出吧?予你三日时光,将此问题思忖明白再来。”三日已过,僧人仍旧未能参透此问。道吾见僧人仍未领悟,便又横剑于肩舞动起来,喃喃自语道:“你瞧,我便是如此获得此剑的。”

道吾禅师的木剑,帝释天的花雨,两个故事真的十分美妙!如果还是一头雾水,那再说一个最近的事情。

有人问:“你一个搬砖的建筑工人,怎么老喜欢在头条谈佛论道?”

“呃,这个问题一定要回答吗?好吧,我想一想。”

三十年前,在地摊上拣到了一本发黄的《易经》,从此爱不释手。

二十年前,只要是期房楼 盘,没有一个开发商不挣钱的。

十年前,恒 大在重庆拿了一块 地。

五年前,每天看头条成了我的生活习惯。

一年前,建筑公司发不起工资了......

继续言说下去恐会无休无止!有的邈远、有的迫近,有的径直、有的迂回,这些理由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每一条理由皆有所触及,但又皆非全貌。皆是,却又皆非。兴许这便称作“一切即一”,反之亦然,“一即一切”。

要说当下存在的缘由嘛,纵是“十万个为什么”、“打破砂锅”也难以阐释清晰。只因十方世界的存在皆与当下存在有所关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试问“为什么”,实乃自寻烦扰;应答“为什么”,则全然不必。十方天地的竭力付出,方铸就了眼前这独一份儿的真实,然而这结果却被径直漠视。舍弃无价之宝,转而追寻糟粕,或许此即为众人烦忧的根源所在!

或许,此乃人之天性使然。对于已然获取的,视若无睹,不知珍视,总是心向那些无法企及之物。对过往之事耿耿于怀,对未来之景怀有期许抑或忧虑,目光总是聚焦于天际,却对眼前之景视而不见。

缤纷花雨自天而降,道吾之剑随身而舞,而你却熟视无睹,执意去探寻“源自何处”,实则唯有当下之景实存,其余皆为心生之烦扰。

当然,禅门公案到这里没有完,导演不会让观众一头雾水就离开影院的,常常埋下“彩蛋”来聊表歉意。

帝释天举手之时、道吾再次把剑横在肩上之际,着眼于这里,或许会有些感触吧!

你看,花雨就是这么下来的!你看,这剑不就在肩上吗?

在上面“道吾舞剑”的故事中,僧人被反问“你的剑从何而来”时答不出话来,实则是因为他习惯于理性思考,然而理性思考就是让自己陷入其中之根源。或许他被问之时是这样在内心纠结的:

“我的剑从何而来?”

“我的剑是从地上捡的。”

“地上的剑又是从何而来呢?”

“是道吾刚才丢的。”

“道吾的剑又是哪里来的呢?”

“这不就是我起初问的问题吗!”

你看,只要思索下去,答案就成了问题本身,那还有必要问吗?问就问得出来结果吗?

在中学时代,尤为喜爱阅读古龙的小说,对于那些据称是为获取更多稿费而写就的简短且一句成段的描写,印象至为深刻。彼时仅觉新奇,于今观之,颇具禅意蕴含其中。

“是你?”

“是我。”

“你来了。”

“我来了。”

“不该来的。”

“已经来了。”

“为什么要来?”

“毕竟已经来了。”

是啊!来都来了,还问个什么呢,赶紧出招吧!

“招已出。”

“???”

“无招胜有招。”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在起疑之前、发问之先,那时候有个什么在?过后的一切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了。

帝释举手之处,道吾舞剑之时,就是“将要出招之时”。虽然“无招”,却是难于上青天啊!

0 阅读:8

青云塾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