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上位之路:政治阴谋下的权力斗争,血与火的交织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9:20
导语

蒋介石(1887年-1975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十分关键的人物,自孙中山病逝后领导国民党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从主导北伐战争到推动东北易帜,蒋介石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并长期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元首。

不过伴随其表面风光的是饱受争议的政治手腕和个人独裁。

可以说,蒋介石的上位之路充满了政治颠覆、权谋算计,甚至流血战争,最终踩着无数革命志士和政治对手的身体,站在中国权力的巅峰。

蒋介石的发迹:从加入同盟会到黄埔军校校长

1887年,蒋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父亲蒋肇聪经营盐铺生意,是当地有名的富户,蒋介石幼年时家境还算优越,很小的时候便入私塾诵读经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蒋介石八岁的时候,蒋肇聪去世,是母亲王采玉含辛茹苦,独自抚养蒋介石长大。

自小缺少管教的蒋介石淘气捣蛋、顽劣不堪,辗转多所学堂学习,未有所成。

1906年,19岁的蒋介石东渡日本,前往东京清华学校学习,在这里结识了同盟会元老陈其美,在陈其美的影响下,蒋介石开始出现反清思想。

1908年,蒋介石赴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开始了其一生的戎马生涯,在读期间正式加入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蒋介石返回上海,在陈其美指派下参与光复浙江之役。

在此后的几年里蒋介石多次接受任务,参加反袁世凯的各种革命活动,因其能力突出,善于投机表现,很快得到孙中山等革命元老的赏识。

1916年陈其美被袁世凯策划暗杀,失去靠山的蒋介石很快就投入到孙中山门下。

1917年7月,孙中山在粤系军阀的支持下,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开启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讨伐北洋政府,蒋介石被提拔为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

不过他深受粤系将领排挤,郁郁不得志下跑到上海居住。逍遥了几年时光,蒋介石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1922年发生第二次护法战争,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因与孙中山意见不合,于6月起兵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登上永丰舰避难。

眼见总统蒙难,蒋介石不顾一切,放下上海滩十里洋场的快活生活,紧急前往广州搭救孙中山。

从6月中旬至8月初的40多天里,蒋介石一直在舰服侍,从饮食起居到军务指令,几乎寸步不离,极大的取得孙的信任器重。

青年蒋介石

同时,陈炯明的叛乱也让孙中山意识到国民党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

所以当桂系、滇系军阀赶跑陈炯明后,孙中山便把组建军队的事情提上日程。

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下,孙中山决定派遣代表团出访苏联,学习政治、军事和革命经验,以此创办自己的军官学校,而出访的任务落在了蒋介石的身上。

从1923年8月至11月,蒋介石在苏联待了90多天。

这次考察不仅学到了军事建设知识,也和苏联高层搭上了线,取得苏联对国民党的信任,这为其创办黄埔军校打下基础。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下令筹建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起初在校长的人选上,孙中山并未确定蒋介石,但蒋介石为了抓住这次机会,一边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另一边打点关系找到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为其说情。

在多方推动下,孙中山才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这一年蒋介石年仅37岁。

由于军校位于黄埔岛,所以又称为黄埔军校,1924年5月,黄埔军校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

可以说黄埔军校的成立成为蒋介石政治生涯的第一桶金,也成为其日后国民革命军的基础。

从清洗粤系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一步步夺取国民党最高权力

很快蒋介石和他的黄埔生迎来了第一次考验。

1925年初,孙中山应奉系军阀张作霖和西北军首领冯玉祥的邀请,北上进京共商国是。

先前被赶跑的陈炯明趁革命政府群龙无首,于当年3月率兵南下准备夺回广州。

面对陈炯明的威胁,革命政府除了召集滇系和桂系出兵帮忙,还把刚成立不到一年的黄埔军推上前线,作为军事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由于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因此在这批黄埔军人中有很多是怀揣革命理想的共产党员。

在与陈炯明的交战中,这些共产党员骨干初露锋芒,虽然是第一次实战,但表现出的勇敢顽强让陈炯明部叛军闻风披靡。

出师不到一个月,便击败陈炯明并将其赶至福建,黄埔军成功控制潮汕地区。

陈炯明没想到一直软弱可欺的广州革命政府这次竟然如此硬气,不甘心的他决定整顿再战。

此时的国民党内部发生严重政治危机,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汪精卫继任国民政府主席,继续推动联俄联共方针。

不过失去孙中山制衡后的国民政府派系斗争日益激烈,主要围绕以国民党中央委员胡汉民为代表的右派势力和以汪精卫、廖仲恺为代表的左派展开。

此时的廖仲恺任财政部长,掌控国民政府财政大权,右派势力本就对联俄联共嗤之以鼻,以胡汉民堂弟胡毅生为代表的激进派官员对廖仲恺更是欲除之而后快。

汪精卫多次对廖仲恺警告提防,但廖并未在意。8月20日上午,廖仲恺到达中央党部门口时被暗杀身亡。

堂堂国民党中央大员、财政部长在光天化日之下竟当街遇刺,整个朝野一片哗然。

汪精卫迅速启动调查,一向看似中立的蒋介石被任命为调查团负责人。

由于行刺发生在白天,再加上廖仲恺与右派恩怨已久,所以案件侦破很快,胡毅生得到消息畏罪潜逃。

在汪精卫的授意下,蒋介石顺藤摸瓜,矛头直指胡汉民,一场简单的刑事案件逐渐演变为政治斗争。

为此蒋介石罗织罪名,拘捕胡汉民,不久将其驱逐出境,沉重打击右派势力。

不过蒋介石不想就此罢手,他最终的目标是夺取国民党军权,由于廖案涉及部分粤军将领,蒋介石随即借机对粤系展开清洗。

当时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和蒋介石曾义结金兰,从未想到蒋介石会夺取其权力,直到黄埔军包围粤军总部,自己被软禁才恍然大悟,可惜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很快蒋介石给其写信,以整顿军纪为名,逼迫其离开广州,至此蒋介石取代许崇智,成为国民党内军事首脑。

恰在此时,听闻国民党发生政变的陈炯明决定卷土重来,1925年10月,国民政府再次任命蒋介石为东征总指挥,决心彻底扫除这个威胁。

黄埔军一路势如破竹,横扫陈炯明叛军,一举收复其盘踞地惠州,全歼陈炯明主力,陈本人北逃至两湖地区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处。

国民政府成功完成统一广东,蒋介石则利用革命武装力量镇压陈炯明获取了进一步攫取权力的政治资本。

1926年初,蒋介石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此时的蒋介石不仅跻身国民党核心决策圈,而且手握军权,于是开始向汪精卫发起挑战。

在蒋介石的眼里,只有权力和利益,秩序和公理毫无价值。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软禁大量共产党员,借此打击革命力量和汪精卫左派势力。

毛泽东、周恩来等提议对蒋介石采取强硬态度,但陈独秀未看清事件本质和蒋介石的阴谋,采取姑息妥协的态度。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国民党向北洋政府发起挑战。

国民革命军在共产党及工人武装支援下先后打垮了两湖地区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湘、鄂、赣、闽四省完全光复,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

战争的胜利不断消弭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差距,蒋、汪权力的一升一降让国民政府不断撕裂。

此时的汪精卫早已看穿蒋介石的嘴脸,但已无力打压,蒋、汪分裂已不可避免。

1927年4月,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与国民革命军司令蒋介石分别占据武汉、南京另起炉灶,自立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分裂。

与此同时,蒋介石在掌握东南后,国民党右派对其不停拉拢,江浙银行财团更是成为其军费的直接供应者。

在权力和金钱的双重诱惑下,蒋介石与左派分道扬镳,摇身一变成为右派领袖。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刀枪子弹对准工人武装和革命先进分子。

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被大量屠杀,这极大地摧毁中国革命力量,而国民党也彻底沦为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蒋介石走向权力巅峰:从宁汉合流到中原大战

同样是在1927年7月15日,一直以左派自居的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逮捕、屠杀大量工农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

素来不和的蒋、汪二人在“反共”问题上达成出奇的一致。

由于双方在北伐和反革命等政治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宁汉之间似乎有合作的可能。

在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和一众国民党元老的牵线搭桥下,蒋介石和汪精卫政府开始和谈。

一开始汪精卫坚持自己的“正统”地位,自己才是那个最有资格统一国民党的人,但手握实权的蒋介石怎么会服。

在此期间由于国民革命军徐州会战的失败以及桂系李宗仁的煽动,蒋介石以退为进,辞去总司令的职务,暗中遥控军队,以至于南京国民根本指挥不动。

不了解情况的汪精卫还觉得机会来了,便派兵攻打南京,宁汉战争爆发,结果可想而知,兵弱将寡的汪精卫哪是蒋介石的对手,被打的丢盔弃甲。

汪精卫本人在一片弹劾声中被迫下野,汉方的“正统”地位也被否定。9月,新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国民党再次统一,史称“宁汉合流”。

1928年2月,蒋介石重任总司令,并被推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国民党绝对首脑。

两个月后,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合力北进,连续收复河南、山东、河北,大胜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败退关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北洋军阀16年统治到此结束。

当年10月,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确立个人独裁统治局面。

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势,蒋介石抛弃原配,与江浙财阀宋氏家族之女宋美龄结婚,宋美龄的两位姐夫分别是孔祥熙和孙中山,哥哥宋子文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长。

当时的孔家、宋家是全国出了名的资本家,蒋介石通过与孔、宋两大家族联姻,不仅是政治需求,也加强了同欧美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联系。

同时张作霖之子,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也在1928年12月完成易帜,宣布服从国民政府,至此蒋介石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全国。

不过蒋介石仍不满足于现状,此时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山西军阀阎锡山和桂系军阀李宗仁取代北洋军阀,成为新的地方实力派。

从1929年起,蒋介石要求冯、阎、李等地方集团裁军,致使南京政府与地方矛盾不断,相继爆发蒋桂战争、中原大战。

蒋介石军事水平虽不敢恭维,但耍阴谋出阴招却很擅长,他凭借西方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财团的支持,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中,贿赂收买大量桂系高官。

在偷袭武汉成功后,很多桂系将领纷纷倒戈,几个月便占领两湖地区,李宗仁兵败如山倒,只能逃到香港躲避。

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虽然一开始被冯玉祥部打的连连败退,但很快就利用阎、冯之间的矛盾稳住局面,同时极力拉拢张学良的东北军参战。

为了把张学良拉到自己的阵营中,不仅发公债、金钱援助两千多万元之多,还许诺其担任民国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甚至暗中贿赂东北军内部高官。

同时蒋介石大肆贿赂分化西北军将领,使冯玉祥成为孤家寡人。

最终张学良在权力诱惑下率军出关,帮助其打败阎冯联军,蒋介石也因此扫清各地方派系,赢得战争胜利,而蒋本人也站到权力之巅。

蒋介石作为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不管与谁作斗争,都是在为自己的政治集团争取利益,巩固自身权力,不能指望他去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因此蒋介石的这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都是上层阶级的自我消耗,国民政府内部始终矛盾重重,直到十五年后走向覆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