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秘密,终于被科学家们抓住了一个关键瞬间。科学家们一直知道,DNA复制的第一步是解旋,但从未见过这个瞬间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现在,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研究团队终于捕捉到了这个过程,直接观察到了DNA如何被撕开,为复制铺路。

他们用的是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再加上深度学习技术,锁定了一个关键分子——猴病毒40(SV40)大T抗原(LTag)。这是一个解旋酶,负责打开DNA双链。更重要的是,他们捕捉到了15个不同的原子级别状态,精确展现了解旋酶如何逐步拆解DNA。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科学家如此细致地看清这个最初的解旋瞬间。解旋酶的作用非常简单:它抓住DNA,用ATP提供的能量,把双链拆开,交给后续复制的分子机器。如果DNA无法解旋,就谈不上复制,细胞也无法分裂,生命根本无法延续。
过去,科学家们知道解旋酶很重要,但具体怎么工作,尤其是ATP如何驱动解旋,始终是个黑箱。现在,这个黑箱被打开了。
ATP到底怎么驱动解旋?研究发现,并不是一瞬间暴力撕裂,而是一个持续的循环。ATP的消耗,就像一个开关,逐步降低DNA的约束力,让解旋酶能持续往前推进,把双链一点一点拆开。
这一过程很像一辆汽车发动机的活塞运动。六个活塞轮流推动,每推动一下,DNA就被拉开一点。ATP的消耗,就像汽油燃烧,提供动力,让活塞不断运转。

更关键的是,这次研究发现了一个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解旋并不是从一个点开始的,而是两个点同时启动的。
也就是说,有两组解旋酶同时夹住DNA,从不同的位置同时破坏氢键。这种“双点启动”机制,极大提高了解旋的效率,也让DNA复制的稳定性更高。
因为DNA分子是方向性的,解旋酶只能沿着单链向一个方向移动。但如果解旋只在一个点上开始,那就会导致一边快一边慢,整体进度受影响。
于是,进化出了“双点解旋”的策略,两台解旋机同步启动,DNA从两侧被拉开,确保复制能够平稳进行。这就是天然分子机器的高效性,远远超过人类工程师的想象。
过去,我们在仿生学中学习鸟的飞行、鱼的游动,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盯上了解旋酶,想要把它的能量利用方式,应用到人工纳米机器上。
解旋酶的工作方式,代表着最高效的纳米机械动力学。它不需要大量能量,只靠ATP就能持续运作,逐步拆解分子结构。
这意味着,未来的纳米级机器人,如果能模仿这种机制,可能会极大降低能耗,同时具备更高的运动精度。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让人们更接近解开DNA复制的全部奥秘。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动力系统。但不管怎么看,这次研究都是一个突破。
科学家们抓住了DNA解旋的瞬间,这是生命延续的第一步,也可能是未来纳米科技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