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是很多父母心里永远的痛,一辈子对女儿的牵挂挥之不去,那份思念所带来的痛楚,即便到了去世前也难以合眼。
所以,对于未婚女生,如果可以,尽量别选择远嫁,也别再让父母为你一生担心。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父母更关心女儿,一旦女儿远嫁,做父母的真的会很担心。
若是遇见人品好的男人,一生都爱你,女人可能还会幸福,可万一遇见的男人不好呢,你永远不知道将来在婚姻生活里会承受什么。
远嫁十年后才明白:父母的爱,是此生唯一的退路。
01
手机屏幕在黑暗里泛着冷光,我盯着朋友圈里闺蜜发得那张老家新开的奶茶店照片发呆。
这一天,三岁的女儿突然发烧,丈夫照例在应酬,婆婆说头疼早早就关了房门。
给孩子喂完退烧药,厨房里堆着没洗的碗筷,洗衣机在轰隆隆转着,我蜷缩在飘窗上数着对面楼零星的灯火,突然想起十年前那个摔门而出的雨夜。
那晚,我妈攥着我的行李箱把手,指甲在皮革上掐出深深的月牙:“小芸(化名),妈不是要拦你,可两千公里真的太远了。”
我爸蹲在楼道里抽完第五根烟,烟头在积水里发出“滋”的一声。
我抹着眼泪说:“你们就是看不起他家穷”,说完便摔门而走,摔上门时都没看见我妈扶着墙滑坐在地上。
02
婚后的第五个中秋节,我抱着高烧的女儿在儿童医院走廊里来回踱步。手机里老公说今晚要陪客户赏月,视频那头的父母正把给我留的月饼塞进冰箱。
“妞妞有点咳嗽,其他都好。”我说完这句话,看着镜头里母亲鬓角的白发,突然被喉咙里的哽咽呛出了眼泪。
远嫁就像一场豪赌,赌注是后半生的退路。
当初以为爱情能填平山海,后来才发现两千公里足够让自己的委屈发酵成绝望。
去年,婆婆住院三个月,我白天上班晚上陪护,有一天在病房门口听见老公在给小姑子打电话说:“妈就交给你嫂子照顾,反正她在这里也没亲戚走动,有的是时间。”
最痛的还不是这些生活的苦,是发现曾经说要护你一世周全的人,亲手在你脚底抽走了最后一块浮木。
当我发现他衬衫领口的香水味的那晚,我蹲在浴室里给闺蜜发了条:“最近怎么样?”她秒回:“正要问你呢,阿姨上周住院了你知道吗?”
03
离婚那天我只要了两个孩子和三个行李箱。
火车穿越七个省份的晨昏后,女儿突然指着窗外喊:“妈妈你看!外婆家楼下的槐树开花了!”原来四岁的孩子记得两年前见过的风景。
推开家门时,蒸笼的热气扑面而来,案板上摆着我最爱吃的茴香馅饺子。
父亲接过行李箱时碰掉老花镜,母亲搂着外孙和外孙女哭得浑身发抖。
那个瞬间我突然读懂,为什么当年我出嫁时,父亲执意要往我包里塞一沓现金和一张银行卡。
这十年我学会把报喜不报忧演到以假乱真,却忘了父母早就在电话漏出的杂音里,听懂了所有欲言又止的叹息。
母亲红着眼眶说:“阳台的卧室一直给你留着被褥,冰箱里也一直冻着你爱吃的腊肠。”
04
最后,给未婚的女人提醒一下吧。
无论远嫁与否,都要做好这几件事,才不会让自己在婚姻里手足无措。
1、一定要有钱:
不管你赚钱多与少,每月都要雷打不动存五百元,这不是私房钱,是留给自己的尊严。
就算有一天男人不爱你了,你也不至于什么都没有,至少你还有可以回家的路费。
2、婚后的生活要让自己闲一点,不要大包大揽
别信“远嫁就要多忍让”的鬼话,在生活中要敢于说不,该让男人给孩子换尿布就别心疼他明天要上班。
贤惠过头就是在喂别人欺负你的底气,所以,女人要学会闲一点,让男人参与到家务事当中来,他们才会懂得女人的不易,彼此才会更加理解和包容。
3、要每天和父母联系,给自己留一条回家的路
对于远嫁的女生,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留一条后路回家。不管当初因为远嫁和父母闹得多僵,都不要怕父母怪罪,这世上没有哪个父母不疼女儿的。
所以,我们要每天在微信里和父母说说话,每周六晚上在固定的时间和父母视频,这些不是任务,而是你将来的一条退路。
05
如今看着一双儿女在槐树下荡秋千,忽然理解当年母亲为什么执着于“近”这个字。她不是要束缚我的翅膀,而是想在我坠落时,能第一时间能接住我。
姑娘啊,那个敢为你和全世界对抗的男孩或许很酷,但会在医院走廊陪你熬夜的父母才配得上“永远”二字。
爱情可能会迷路,亲情却永远有导航。
远嫁不是原罪,但千万别亲手剪断那根系住风筝的线,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片云后面藏着暴雨。
回家后的那年春节,窗外飘着雪,母亲正在教外孙女包饺子。面香混着蒸汽模糊了玻璃,我突然想起十年前离家时那个倔强的背影。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定会转身拥抱那两个在站台上缩成小黑点的人,告诉他们:“爸妈,等我回家。”
最后,我想告诉你:
当你远嫁后过得不好,一定要记得,身后还有父母,那永远都是你最温暖的地方。
婚后的生活中,有什么事一定要记得和父母说,不要一个人苦苦憋着。虽然不能与父母常常见面,但你要经常和父母联系,这样可以让双方都放心,也会让你少很多心理上的苦闷。
远嫁不是错,但因远嫁而和父母闹翻甚至不相往来,就一定是你的错。
记住,回家的路,永远都在,远嫁,更是如此。
希望女人都能收获幸福的婚姻,也希望那些远嫁的姑娘,一生都被人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