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永远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和内心需求,哪怕他们躺平。
当抑郁的孩子躺平、不爱动、不自救时,家人首先要理解、换位思考、共情,而不是说“你看你,整天窝在房间里,什么也不做,你的病什么时候能够好?你这辈子就完蛋了!”
这样的陪伴和说话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否定型与指责型的父母。一旦有一次这样的体验,孩子就会关闭沟通交流的大门,从此再也不愿和父母多说话,甚至开始在心里酝酿自己的仇恨心理。可以说这样的父母,永远走入不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永远堵着一堵厚厚的墙壁。你求孩子体贴你、求孩子与你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就要从自身找找问题?并掂量、评估、反思自己的对待方式?
其实你会发现孩子抑郁之后,也是父母们成长改变的一个机会。当一个父母能够去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孩子的笑容和轻松就会再次洋溢在脸上,而作为父母也会由此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因为你的觉悟让自己不再死板、固执、愚昧、自以为是。”
爱的流动和轻松的氛围,也就开始在家里开始流淌起来了。
2-眼睛里装着的都是抑郁孩子的缺点和毛病,比如看不到他们的进步,无限放大他们的缺点和毛病。高要求、高期待、思维固执、不会变通。
不仅把自己搞得很焦虑,还会因为自己的焦虑影响整个家庭的气氛,甚至还会刺激孩子。孩子更不敢做出任何举止和反应了,因为总会遭到父母的纠正和批评,所以有的也只是小心翼翼,颤颤巍巍的。
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渴望爱和关怀、也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爱应该张弛有度和灵活去给予的,切勿因为自己的要求,而剥夺了一个灵魂的自由和绽放。
3-控制欲太强的父母,往往什么都想掌控,比如抑郁的孩子今天进步了一点,明天又躺平、情绪低落了,他们就无法接受了,恨不得孩子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活泼乱跳。或者维持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
事实上我想告诉家长们,抑郁症的人,情绪起伏太正常了,甚至他们期间还会存在特别严重的症状,比如想死的念头,这些都是稳定后会出现的情况。
如果不能理解这点,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要求和陪伴,难免会让抑郁症的孩子感到窒息和压迫。精神压力也会爆棚!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往往会养育一个体弱多病、自卑的孩子、性格不坚强的孩子,尤其做事情不果断、思想向后、犹豫不决、畏手畏脚。
而且控制欲太强的父母,过于自私,自私到常常以一种这样的口吻告诉对方:“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其实就是满足自己的心理精神需求而已。其实孩子没有我们想象那么脆弱,更不会因为我们缺少一次呵护和督促,孩子就不懂得照顾好自己了。这都是自己的爱太满,满到自己也神经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