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成字,纸短情长。34句意境绝美四言诗词,选一句彰显才情

香巧浏览文化 2025-04-24 03:56:09

01

雪压庭春,香浮花月。

——宋·朱淑真《月华清·梨花》

庭院春深,积雪覆枝头,梨花似雪,暗香浮动于月色之中。朱淑真笔下,梨花不仅是花,更是孤高清绝的化身,正如她一生困于闺阁,却以笔为翼,在文字的天地间翩然起舞。

02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清·姚鼐《登泰山记》

巍峨泰山,苍茫山脊驮负皑皑积雪,如烛火映亮南天。诗人登临绝顶,见天地浩荡,雪光与星辉共耀,顿觉尘嚣远去。登山如读史,一步一重境界,雪洗凡心,烛照长夜,文人风骨尽在此间。

03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宋·秦观《行香子》

一方小园,不过数尺,却纳尽春色无边。桃红柳绿、莺啼蝶舞,如此春光深浅,皆被收入袖底。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果真如此啊。

04

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宋·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春山胜处,空濛翠色漫卷轻烟,似水墨氤氲未干。山色本无心,观者自生情。烟霏散尽时,山仍是山,人已非昨,东坡寄友,眼中山河都带有禅意。

05

春望山楹,石暖苔生。

——南北朝·陈叔宝《夜亭度雁赋》

倚山亭而望春,石阶经冬渐暖,青苔悄然滋生。陈叔宝纵是亡国之君,亦在细微处觅得片刻静好。春来万物苏,苔痕漫阶,人间兴废,不过苔上旧痕啊。

06

琼枝玉蕊,秀满春山。

——宋·晁补之《满庭芳·次韵答季良》

花枝缀玉,蕊含清露,春山遍染琼华。晁补之赠友之词,字字如珠玉抛洒,写尽文人雅趣。春山不语,却以花为信;君子之交,亦淡如山水,一阕词、一盏茶,足以慰平生。

07

春日迟迟,春景熙熙。

——宋·赵师侠《行香子》

春日缓行,光景和暖,万物慵懒而蓬勃。稼轩曾叹“闲愁最苦”,而此间春色,偏教人忘却营营,只愿“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08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宋·佚名《景德以后祀五帝...》

阳气回升,蛰虫始动,天地万物共赴春约。春天并非独属文人墨客,耕夫望雨,稚子逐蝶,无一不在“品物皆春”中寻得自己的章节。

09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

——宋·陈亮《水龙吟·春恨》

长日缓缓,催开百花;薄云暂歇,细雨初收。陈亮词中春恨,非小儿女情愁,而是家国未酬之憾。“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孤愤,春色竟成英雄泪。

10

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梧桐叶隙,清露坠地无声;柳条轻扬,微风穿林而至。庾信羁旅北朝,笔下小园却似江南旧梦。露落风来,本是寻常景,然故国千里,纵有园林幽趣,终难掩“枯树赋”中的萧瑟。

11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

——宋·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原野碧色漫接天际,晴空倒映,青天似垂落江湖。张子野舟中听琵琶,见天地如画,此景此音,恰如欧阳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2

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元·贯云石《殿前欢》

杏花斜曳,疏影斑驳映石;杨柳初霁,新绿犹带雨痕。。元人散曲,多写市井喧闹,此句却似闹中取静,一枝杏、半帘柳,便占尽风流。

13

招我归来,和春醉去。

——宋·方岳《酹江月·梦雪》

春色如故人,殷勤唤我归去,携酒醉卧芳菲之间。方岳词中,春不仅是时令,更似知己。陶潜归去来兮,太白对影成三,而此间醉客,独与春同饮,醉后不知身是客,唯见落花满衣。

14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宋·赵师侠《柳梢青》

人与春相偕,春亦为人添彩。赵师侠此句,道尽天人相得之妙。春水初生,可濯足;春林初盛,可采薇。若心无挂碍,则四时皆春,一如禅语:“日日是好日”。

15

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汉·张衡《归田赋》

二月仲春,节令嘉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张衡弃宦归田,笔下春光亦带旷达。千年前此句,竟与王羲之《兰亭序》暗合,可见无论汉晋,文人心中桃源,终在山水清音间。

16

书不成字,纸短情长。

——近现代·徐枕亚《玉梨魂》

提笔欲诉心事,墨痕零零碎碎难成句;信笺虽短,情思绵长无尽。徐枕亚写儿女缱绻,却道出普世憾恨,言语有时尽,深情不可量。

17

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金·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醉时披清风,醒时对明月,红尘远隔,以此二物长伴左右。元好问历经丧乱,笔下旷达隐现苍凉。太白举杯邀月,东坡把酒问天,而遗山先生,只余一壶冷酒,两袖清寒,独守心中孤月。

18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近现代·林清玄《苍凉深处等春来》

衣衫素白,不掩心内锦绣斑斓。林清玄此语,道尽文人风骨:外在可简,灵魂需丰。诚如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9

布衣饭菜,可乐终身。

——清·沈复《浮生六记》

粗布衣衫,家常饭食,平淡中自有甘味。浮生六记里的沈三白与芸娘布衣蔬食,却将清贫日子过成诗。《菜根谭》所言:“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一粥一饭,一颦一笑,皆是烟火中的诗意啊。

20

拔雪寻春,烧灯续昼。

——宋·毛滂《踏莎行•元夕》

元夕夜寒,踏雪寻梅,燃灯照夜如昼。毛滂笔下,冬末春初的执拗跃然纸上。恰似人生逆旅,明知“春归无觅处”,仍信“转此一回顾,春风十里路”。

21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郴江夜雾,吞没楼阁;冷月朦胧,渡口难辨。少游贬谪途中,天地如笼大雾,前路似迷津。此句不写愁字,而愁满山河。王国维评:“词境至此,殆以血书者。”雾月茫茫处,正是文人命运与时代困局的隐喻。

22

鹤别空山,不见桃花。

——宋·释善珍《桃花竹石鹤》

仙鹤离山,空余竹石,再不见当年灼灼桃花。禅诗以物喻世,写尽无常之理。崔护“人面桃花”叹物是人非,而此句更添佛家空寂,鹤去山空,花谢竹老,正应了“本来无一物”的禅机。

23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先秦·佚名《诗经·大雅·荡》

凡事皆有开端,然善终者寥寥无几。老子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尘世多如《红楼梦》中“烈火烹油”后的“白茫茫一片”。人生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千年警钟至今长鸣。

24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

——清·沈复《浮生六记》

风携二十四番花信,雨洗尽人间尘埃。沈复记春日闲情,风是邮差,雨作拂尘,天地为斋室。张岱《陶庵梦忆》写西湖春雨“烟雨楼台”,与此异曲同工。人生之妙,在细微处见乾坤。

25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

——元·萨都剌《小阑干》

柳丝扶风软似绸,海棠沐月色如纱。元曲多酣畅,此景却似宋词余韵,让人想起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皆是以一景写尽闲愁,以淡墨勾画浓情。

26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风止烟散,天山一碧如洗。吴均书信写富春江景,六朝骈文至此洗尽铅华。后世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或是受此启发,世人喜欢山水,不在形胜,在观者胸中丘壑。

27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先秦·《诗经·小雅·鹿鸣》

鹿群呦呦,嚼食野地蒿草。《鹿鸣》本是宴饮乐歌,却以自然起兴。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遥应此声,而诺贝尔奖屠呦呦之名亦源于此。古老诗句如草籽,随风落进现代文明的土壤,依然能开出新的花。

2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先秦·《诗经·周南·桃夭》

桃枝夭矫,花光灼灼引人喜欢。以生机喻嫁娶,开创“以物咏事”传统。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取其艳,曹雪芹“桃未芳菲杏未红”取其时,原来那树桃花,在《诗经》的春风里摇曳如初。

29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人生似幻梦,能得几回醉月咏歌?太白与从弟夜宴桃园,狂歌痛饮间道出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是哲思,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是浩叹,人生需要恣意活一回。

30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先秦·佚名《采薇》

戍边归来,雨雪纷飞沾满征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物是人非。《采薇》以景结情,开创中国诗歌“以乐景写哀”之先河。后世如杜甫“感时花溅泪”,纳兰“风一更雪一更”,皆承此孤寂苍茫的意境。

3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先秦·无名氏《蒹葭》

看那芦苇凝成霜,秋水苍苍茫茫,伊人像在宛在水中央。短短几个字,写尽人生对美好事物,求而不得的怅惘。

3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宋·苏轼《前赤壁赋》

秋江夜游,风缓波平,天地澄明如镜。东坡与客饮酒诵诗,此刻的平静,有“逝者如斯”前的顿悟。柳宗元“欸乃一声山水绿”写瞬间灵动,而此句以静制动,如老僧入定,万籁俱寂中自有宇宙呼吸。

33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沙洲香草,水岸幽兰,碧色染透湖光。表面写洞庭胜景,实则抒发“先忧后乐”之怀。屈子“纫秋兰以为佩”,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皆以草木喻君子,此句亦如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先秦·《诗经·郑风·子衿》

青色衣领摇曳,牵动少女心事三千。《子衿》以衣饰代情人,开中国诗歌“借代”先河。曹孟德化用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将小儿女情思升华为求贤若渴,可见经典意象的的张力。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



1 阅读:45

香巧浏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