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二级主任科员,在省厅工作,现有机会任县财政局局长,去不去呢?

编中人 2025-04-02 13:56:35

有朋友留言,说他一个朋友的事情。

经过询问,他的这个朋友今年34岁,男。

又是一个职业选择题,这个题看似简单,其实答案因人而异,我们还是按照以往的规则,就是把两个岗位的优劣都讲一讲。

首先,说下基层当局长的理由。

这个适合“野心型”干部,赌未来5—10年仕途跃升。

一是想当官。县城里的财政局长是一方的“财政爷”,面子和实惠都有,找自己的人特别多,对想马上过足官瘾者是件美差。

县财政局局长手握预算分配、债务管理、项目资金审批之便,直接参与县委决策,影响力远超省厅科级岗位,获得了实权。

二是目标县财政健康。换句话说,县里除了债务率不能越过红线,税收占比要高。

这很简单,下去收拾烂摊子,一个省厅的二主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还得去省厅化缘,县域财政核心权力也不好用。

三是能力全面性。比如省级机关副处级岗位常要求2年以上基层领导经历,因为直面基层复杂问题,比如化债、招商引资、平衡多方利益,为更高层级积累资本。

四是确认为跳板。县财政局长是县级“黄金岗位”,通常2—3年可转任副县长、县委常委,之后再回省厅或解决好正处职。

为什么想离开省厅?二级主任科员多为虚职或处室业务骨干,决策话语权很有限。

走职级没有问题,但是想成为副处或是正处那也是竞争激烈的,易陷入“职级并行陷阱”,缺乏主政一方的经历是为短板。

再来,讲一讲留在省厅的原因。

一是深耕专业。比如选择预算管理、财政改革等某一领域,成为省级专家型人才。

二是生活便利。省会城市教育、医疗资源优越,工作节奏规律,家庭稳定性强。

三是晋级确定。省厅职级晋升相对透明,退休前四级调研员是保底的,年龄压力小,“稳扎稳打”,也不觉得有辱门楣了。

四是平台高度。体制内平台大于天,平台能够决定高度,在省厅能接触高层资源,人脉质量是非常高的,长期视野更宽广。

最后,小编是这样觉得的。

一是要充分明白两个地方的工作环境,显然是没法轻易就等同起来的,存在差距。

二是搞清自己的特质。自己是擅长人际斡旋、对复杂利益纠葛敏感度高呢?还是偏好专业研究、追求工作生活平衡有序呢?

三是考虑家庭刚性约束,有没有结婚?

四是争取“戴帽子”下派。比如通过省厅渠道争取到县里挂职副县长分管财政,既能保留省厅的编制,又获得基层领导经历。

五是要保持高层联络。不管有去不去,要定期向省厅汇报工作,维护好省厅资源。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