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也许钱不多,但是退休同志却很关心,今天就出一篇知识贴,专门讲生活补贴的构成、发放标准及申领流程等知识。
没有的地方也不要着急,相信会落实的。
体制内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是为了保障其退休后生活水平、弥补养老金与实际生活需求之间的差距而发放的福利性补贴。
最先需要搞清楚它的基本性质。
它并非法定养老金范畴,而是由原单位或地方财政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的额外补助。
这个实际情况的判断相对复杂,需要参考对物价上涨等各种因素对生活的影响力。
生活补贴通常与同岗位级别在职人员的基本绩效奖励挂钩,一般按一定比例折算。
一般是绩效工资的70%左右。
根据退休前的职务或职称划分不同档次。
以中部某省某县为例。
比如,行政管理人员,县处级正职每月570元,乡科级及以下380元。
又如事业编工勤人员,高级技师和技师每月350元,普通工每月补贴的260元。
另外,也有根据工作年限划分不同的。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达地区补贴更高,财政紧张地区可能降低标准或无法发放。
由此可见,补贴构成与退休前的职务、职称、工龄等挂钩,比如,有地方规定工龄满15年后每增加1年就可提高1%的比例。
还有,在北方地区普遍是有取暖补贴的。
小结下,生活补贴的构成,它是由基本生活补贴、职级与职称补贴、工龄补贴和其他专项补贴组成。
市直以上单位资金充足,通常全额发放,基层单位可能因财政紧张无法足额落实。
再来说一说它的发放次数与时间。
基本生活补贴按月发放,与养老金同步。
部分地区的绩效相关补贴按季度,比如每季度3000元,或年终一次性发放。
还有特定时间发放,比如年终慰问金,或是年底走访等,数额因人因地而异。又如取暖补贴通常只有在冬季才会发放。
要特别注意单位差异,湖南、福建等地的市级及以上单位普遍落实,县级单位覆盖率较低。而烟草、电力等垄断性国企退休人员可享受高额补贴,与企业效益挂钩。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是申领流程的。
最后,以河南某市的申请生活补贴为例。
1.资格认证。退休人员需在核定待遇前完成首次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通常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人脸识别或信息确认。通常每年一次,逾期未认证可能暂停待遇发放。
2. 材料准备。由基本材料清单和特殊情况补充材料两部分组成,以当地要求为准。
3. 提交申请。分为现场办理和线上申请。
4.审核与审批。退休人员所在单位负责审核材料真实性,填写《生活补贴审核表》或《变动审批表》。经单位初审、行政主管部门复核、人社部门核准后录入系统。
5. 临时与正式待遇结算。若因参数未定,比如社平工资调整,可能先发临时补贴,后续补发差额。
当退休人员死亡、被追究刑责、重复领取补贴等,次月停发并追回违规款项。
有些人说自己没有生活补贴,那我举个例子,比如高龄补贴,很多地方是普发的。
再五次一点
各省各市情况不一样,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