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中创新航产业争霸史,何以构建持续发展与全球突破力|深度

梅梅看商业 2024-12-02 19:07:27

“惊艳亮相—跌入低谷—重新崛起”,在如烈火烹油,资本狂热追逐的锂电行业,恐怕没有哪一家企业能有中创新航(3931.HK)这样跌宕起伏的成长史了。

它由传奇锂电专家钟馨稼和中航工业旗下公司创立,自出生起就带有浓厚的军工色彩,成飞集成入主后,更是风光无两;但此后又因锂电池补贴政策调整而陷入泥潭,经高层调整、资产重组、战略转舵,常州市国资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又实现惊险逆袭。

如今,中创新航在国内动力电池江湖地位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摘得行业 “探花”,在全球市场,今年以来更是连续反超韩企三星SDI、日企松下以及SK On,跃升为全球第四;同时,其还跻身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排行榜TOP10。

在民营企业集中的领域,国企背景的中创新航作风凶悍,它从宁德时代口中夺食,不惧与其对簿公堂,更能于惨烈的竞争中撕开一条口子,杀出重围,不得不令人侧目。

进入24年,产业博弈与竞争趋势更为惨烈,而中创新航营收与盈利能力却依旧保持增长趋势,尤其归母净利润却逆势大增70%至2.5亿元,盈利能力大为好转。

伴随着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双线并进,以及全固态、新型材料、高压、快充等等技术全面推进,国内国外两手抓,中创新航这匹黑马正一路狂奔。

身处资本垂涎、需求迸发的黄金赛道,中创新航的身世却极为坎坷。

2007年,有着 “锂电先驱”、“电池大王” 之称的钟馨稼带领雷天能源携手中航工业旗下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创立天空能源(洛阳)公司,这是一切故事的开端。

然而,这位号称要 “取代比尔·盖茨做全球首富,让中国电池征服全世界” 的传奇人物后来却被证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时任中航锂电总经理王崇岭曾在2011年的采访中痛斥:“钟馨稼弄来的那些设备没有说明书,然后他也不管了,骗了我们3000万,我们当时投了一个亿,都白投了。”

和钟馨稼彻底割席后,2009年,中航工业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重组天空能源,并更名为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一年后,成飞集成入主中航锂电,其身上的军工色彩更加浓重。

凭借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及聚焦商用车领域,初创期的中航锂电顺风顺水,一度坐上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头把交椅。

2015年12月,金沙投资、洛阳公司及华科投资以初始股东在江苏常州创立中航锂电有限公司。当年,中航锂电落户常州金坛,营收就突破10亿。

根据成飞集成的财报,自2011年并表至2016年,中航锂电的收入从1.76亿元上升到14.14亿元的巅峰,5年间增长逾7倍,贡献了成飞集成63%的收入。

正当公司登上巅峰之时,突如其来的补贴政策调整打了中航锂电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在2016年底工信部出台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从0.2GWh抬高至8GWh。这直接导致大批市场中部与尾部的动力电池公司无法达标直接出局。

当时有头部玩家直言:“(这一标准)不是高,而是非常高。” 根据东吴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在2016年,仅有比亚迪与宁德时代达到了8GWh的产能门槛,连国内动力电池产能排名第三的国轩高科,在2016年都仅有6GWh产能。

当时导致大批动力电池企业破产,一些企业破产背后的原因几乎全部指向政策红利期的盲目扩张。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

2018年、2019年补贴退坡与新政变化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洗牌。2018年6月12日,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新政正式开始实施,财补新政划分出了细致的续航里程区间:纯电动车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续航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车型,分别上调2%-14%不等。

其中补贴新政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时的主流技术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具有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是其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能量密度比较低,难以达到当时新政要求。这导致大量磷酸铁锂电池企业的破产,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就是当时产业巨头沃特玛的倒下,原TOP3企业沃特玛电池产品因没有达到相应的能量密度,订单就此一落千丈。到了2018年1月,沃特玛就已经跌出了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前十名,直至最后破产。

此前不被看好的三元锂电池迅速成为新宠,主攻磷酸铁锂的中航锂电也遭遇危机,排名急速滑落,随即暴亏,在2017年、2018年分别亏损了3.3亿元、7亿元。

危难时刻,常州金坛国资伸出橄榄枝,于2018年主导并启动战略重组,2019年7月重组完成后,公司主要股东变更为金坛控股。

中航锂电脱离央企序列,蜕变为一家常州地方国资控股企业,随后更名为如今的中创新航,后又引进多家外部资本。摆脱了复杂军工决策体制的束缚,公司于2022年10月在港上市,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

可以说,成立以来,中创新航走过了如过山车般的历程,从最初的满怀期望,到初遇挫折,到一时风光,再到沉寂重生,抒写了锂电江湖令人唏嘘的故事。

危难之中,中航锂电迎来了关键人物——刘静瑜。

2018年,她接替成飞集成董事长石晓卿成为公司负责人,刘静瑜曾任中航工业旗下深天马总经理,期间通过一些列改革,让深天马重获生机。

接手中航锂电后,刘静瑜杀伐果断,祭出 “三张王牌”,最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1.转变产品策略,从以磷酸铁锂为主到发力三元电池;

中航锂电此前已在三元锂电技术方向有所储备,但囿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对市场敏感度不足,无法适应市场并做出迅速变化。刘静瑜上马后,立即调整策略,将产能重点放在三元锂电上,根据当时的调研既要,其三元电池将在2019年放量。

2.顺应市场变化,从聚焦商用车转为重视乘用车;

彼时,乘用车电动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抓住这波红利,才能不会市场甩掉。刘静瑜决定给商用车业务按下暂停键,瞄准乘用车市场。

3.不惧竞争,以极致性价比抢占市场,喊出 “极致性能、极致成本”。

刘静瑜认为,没有性价比的产品没有价值,“不一定是低价,而是相对的性价比,只有做出性价比高的产品才会创造价值” 。

仅在刘静瑜上任一年后,中创新航就脱胎换骨,乘用车客户占比达到99%以上。

举起 “价格战” 武器,中创新航快速抢占市场,但这一策略的反噬则是导致盈利能力孱弱。2019年至2023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仅有4.8%、13.6%、5.6%、10.3%、13%,同期的宁德时代则为29.06%、27.76%、26.28%、20.25%、22.91%。

在此期间,中航锂电完成战略重组,成飞集成降为第二股东,摆脱了军工国企的沉珂束缚,并完成更名,公司体制机制更加市场化,执行效率大幅提升。

而彼时,宁德时代与大客户广汽之间产生了裂痕,这给了中创新航一次天赐良机。

首先在2017年,广汽传祺首款电动车GE3上市,月销最高2000多台,但因为宁德时代的电池供应不足,交付受到影响。这引发了广汽的警觉——前一年正是因为变速箱供应商产能不足,广汽不得不下调传祺GS8的交付量,这款国产车月销量一度超过丰田爆款车汉兰达,但就此式微;另一个重要事件是,2019年4月,广汽推出旗舰电动车型Aion S,对这款车的定位是当时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车,这得益于其所搭载的宁德时代高镍产品NCM811电池。但车辆上市后,情况急转直下,4个月内这款车就发生了多起起火事故。电动车起火是车企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之一,品牌折损,车辆也面临召回,动辄就是数十亿元的巨额损失,赔偿金额甚至会危及企业生存。因此,一旦电动汽车因电池起火,车企与供应商就会因如何归责激烈博弈。

自此,广汽和宁德时代的关系急转直下。曾有广汽人士向36氪直言,“2020年5月开始,广汽新能源的新车型上再没用过一颗宁德时代电池。”

中创新航则凭借5系中镍高电压三元锂电池,实现了多方兼顾,能量密度达260Wh/kg,高安全不起火且兼具成本优势。

双方一拍即合,广汽即将中航锂电纳入供应商序列,并在2020年6月成为第一大供应商,直到现在。

靠着绑定大客户,切中市场需求的战略转型,到2018年底,中航锂电就进入国内乘用车动力电池前十,位列第九;一年后攀升至第六,增长超过一倍。

2020年继续以翻倍的增速,位居国内市场第四,同时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到2021年,中创新航已经来到国内第三、全球第七。

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与布局,中创新航一举实现惊险逆袭,再度回到锂电池制造领域头部阵营。

今年以来,中创新航在锂电价格持续下行的时刻,在国内继续夯实行业老三的地位,在全球战场,更是连续反超韩企三星SDI、日企松下以及SK On,跃升为全球第四。

黑马成色愈发强劲。

而在商业世界早已证明,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一家企业的崛起与没落,都有迹可循。

从企业发展历程与趋势看,持续且强力的投资战略与执行力是中创新航强势崛起的关键所在。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2019年-2024年上半年,中创新航资本支出合计高达752.32亿元,其锂电池产能已由2019年的2.97GWh增长至2023年的90GWh,短短几年间产能增长近30倍,根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25年中创新航产能可能突破500GWh。

事实上,在前期通过挥动 “性价比” 屠龙刀,从宁王口中夺食,稳固市场地位后,其规模效应逐步显露,中创新航的盈利能力在不断提升。

财报显示,24年上半年中创新航实现营业收入124.69亿元,同比增长了1.41%,而同期宁德时代营收下降了11.88%;上半年中创新航整体毛利率为15.62%,同比增加6.03个百分点,为5年来同期历史新高,带动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69.94%,至2.49亿元。

与此同时,中创新航开始发力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储能双轮驱动,储能产品及其他收入达到27.5亿元,同比增长43%。得益于314Ah电芯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大规模批量交付,中创新航储能电芯出货量已位居全球前十。

近日,阳光电源与英国Fidra Energy签订4.4GWh大单的消息刷屏储能圈儿。更早时候,7月份,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达成7.8GWh供货协议。阳光电源斩获超级大单,背后最大隐形赢家就是中创新航。阳光电源供货的PowerTitan2.0,搭载314电芯,均由中创新航供货,仅仅是两笔订单,出货量就达12.2GWh。

刘静瑜曾说她并不关心排名,“我更加注重的是持续发展和长远竞争力。动力电池是一个坡长雪厚的大赛道,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这也是一个技术迭代非常快的行业,如果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被淘汰的风险”。对刘静瑜而言,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创新、提质增效。

面向未来,中创新航持续夯实研发储备,发力科技研发,不断推出新型产品。8月28日, 在中创新航全球生态大会上,公司推出 “顶流” 系列和 “至” 系列( “至远”、“至久” 包含314Ah、392Ah、625+Ah储能专用电芯)等全场景能源解决方案,并发布 “无界” 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装车。

与此同时,公司在先进材料、高性能电池、新型电池技术方、先进制造等方面全面发力,紧跟并能引领锂电产业变革。

转变期,中创新航总能抓住市场需求的痛点,并和大客户共同研发,快速占领市场。比如,和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广汽联合研发弹匣电池,要知道续航和安全性一直是动力电池的 “两难选择”,公司努力追求续航与安全 “两条腿走路”,是国内首个通过三元电池 “针刺实验” 安全测试的动力电池企业。

高电压三元电池、弹匣电池、全极耳叠片电池、One-Stop电池等都出自中创新航之手,形了完备的产品矩阵,并实现了高电压和安全性的差异化技术路线。

基于这样的优势,公司朋友圈不断扩大,大批量供应广汽、长安等战略客户,2021年相继拿下了小鹏全系车型及零跑C11车型等新势力订单,同时进入吉利汽车联属公司威睿汽车的供应体系。

中创新航能于泥潭中自救反转,能在危机中绝地反弹,的确值得钦佩。作为一家身世和股权变更都极为复杂的企业,它的发展带着国企改革的时代烙印。

如今,在锂电池全球深度竞赛的时刻,中创新航逐渐由黑马蜕变为大白马,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中的弄潮儿。

伴随产业竞争与趋势的剧烈变化,锂电江湖正在步入全球化大时代。

如今价格战已经席卷整个产业链,而捷威动力等锂电池明星企业的 “陨落”,也赤裸的展示了 “寒冬已至,内卷至死” 的行业残酷真相。

不可否认,中国锂电产业激荡的十几年间,从产业跟随者到领跑者,展现了强悍的市场战斗力,但其仍难以摆脱市场对其 “大而不强” 的质疑声。

究其原因,其距离真正的 “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 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比如据SNE Research数据,2024年1-6月海外(除中国市场以外)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只有4家中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和孚能科技,4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7.2%、3.7%、2.1%和1.8%,合计仅为31.60%。

考虑到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6%的背景下,海外市场的发展动能和潜力更加强大,因此,出海已经是摆在所有锂电池巨头案头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刘静瑜也曾表示,锂电产业一定是国际化的产业,中创新航也一定会走向国际化。

几乎可以预见,未来谁能更早完成全球化布局,谁就更有可能拥有改变或重塑产业新格局的力量与历史机遇。

早在2022年11月,中创新航宣布欧洲产业基地落户葡萄牙,开启了产能全球布局的进程。今年一季度,葡萄牙项目正式获得环评批准,首座海外工厂雏形已现。

而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此前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10家动力电池巨头都开始计划或者已在海外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其公开对外披露的/媒体公开报道的投产/计划建设的海外工厂已近50个,总投资预算超5000亿元。

相比竞争对手,中创新航的国际化步伐显然有些迟缓,并且已经失去了抢占先机的机会。

另外根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中创新航、鹏辉能源等7家锂电制造企业海外收入合计为771.43亿元,同比下降了14.91%。其中,中创新航海外收入降幅最大,且规模最小,海外收入占比不足2%,仅为宁德时代的0.46%。

此外,萦绕着中创新航还有一些 “烦心事”。首当其冲的就是和宁德时代旷日持久的官司纠纷,这场自2021年7月起的专利纠纷案,从最初3000万元的索赔金额到宁德时代累计提出超7亿元巨额赔款,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司法案件中的一个典型。

截至目前,二者的六项专利侵权诉讼中,宁德时代败诉两项、胜诉三项,还有一项尚未一审宣判。

而近期,中创新航又针对宁德时代及其他公司侵犯其专利权,向湖北省和江苏省高等人民法院提起四起诉讼,诉讼金额合计高达惊人的10.07亿元。

可见,中创新航和宁德时代已剑拔弩张水火不容,双发发起的诉讼阻击战此起彼伏,稍有差池,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自启动战略转型以来,中创新航以挑战者身份在宁德时代的钢铁长城上撕开了一道口子,据统计,中创新航已把业务触角伸向了宁德时代的重要客户。广汽、小鹏、蔚来都开始转向中创新航,未来两者间的对抗与博弈可能还将持续。

3月在全国两会采访中,当有记者问及与宁德时代的专利诉讼时,刘静瑜坦言,过去两年多,宁德时代对中创新航的专利诉讼,的确给公司经营发展造成了很大困扰,“我们需要不断地向客户说明,向相关方解释,避免客户等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各界的误读误解”。

中创新航的专利战略是 “保护技术创新、布局高质量专利”。中创新航不会去包装专利,也不会追求数量,更不会将专利诉讼作为遏制竞争对手发展的工具。“我们的目标是要用顶尖的技术,开发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产品,让更多的新能源车装上可靠的电池,让更多的用户用上安心的产品。” 刘静瑜如是说。

只是,从研发投入角度看,中创新航与主要竞争对手间存在不小差距。比如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2019年-2024年上半年中创新航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8.22亿元,仅为宁德时代的4.98%。

Wind还显示,截止6月末,中创新航资金储备合计约96.9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9.96亿元、短期投资7.02亿元),而同期 “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到期部分” 约108.01亿元,两者间存在11.03亿元的资金缺口,反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瑞浦兰钧同期资金净值(资金储备-短期有息债务)分别为2471.31亿元、75.35亿元、70.23亿元、59.78、53.01亿元。

纵观中创新航的发展史,总是 “危” 与 “机” 并存并相互转化。如今,这位锂电探花仍不能高枕无忧,产业、市场、内部管理、外部竞争等等,任何一项变动,都有可能再次让其陷入困境。

0 阅读:3

梅梅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