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4日,就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前夜,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宣告成立。
党和政府的关怀,为妇女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她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各行各业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亿万女性,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时代的推动者,她们的贡献,铸就了历史的辉煌。
第一届全国妇联产生,17位常委都是谁?邓颖超排在张琴秋之前
第一届全国妇联
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
4月2日,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国民主妇联执行委员会。
中国妇女从此拥有了统一的、强大的群众性组织,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广阔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第一届全国妇联成立时,会议选举出17位常务委员,蔡畅同志当选为主席,区梦觉担任秘书长。
由于宋庆龄与何香凝两位未能亲自出席大会,会议后两位女士被敬请担任名誉主席。
那时的妇联常务委员会成员,谁是领军人物?她们又都肩负了哪些重要使命?
排第一位的是蔡畅
她是湖南湘乡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年,她赴苏联莫斯科大学深造。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蔡畅先后担任了江西、湖北、江苏省委妇委工作,还兼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
她参与了长征,并在抗日战争中,继续在中共中央妇委担任重要职务。
解放战争时,蔡畅更是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工作,同时兼任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蔡畅成为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主席,乃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地位卓然。
她在全国妇女中拥有崇高威望,深受尊敬。
第二位是邓颖超
邓颖超大姐是周恩来总理的妻子,亦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早在1919年,邓颖超便活跃于天津的爱国运动中。
5月,她与郭隆真等人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发起成立女界爱国同学会,成为运动的重要力量。
后来天津女界爱国同学会在江苏会馆成立,邓颖超担任讲演队队长,积极组织女性参与反帝爱国的宣传工作,激励妇女抵制日货,投身民族独立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邓颖超加入党组织,历任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中央妇委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主席长达17年之久,始终站在国家建设的前沿。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因病去世,享年88岁。
第三位是李德全
李德全,民主爱国人士,冯玉祥将军的夫人。
1915年,她考入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
1948年,李德全与丈夫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回国,参与人民政协筹备工作。
不幸的是,冯玉祥在回国途中因船火遇难,几天之内,李德全的头发雪白。
但她带着丈夫的骨灰,毅然回到解放区,在哈尔滨通过电台号召西北军官兵弃暗投明。
1949年,李德全将冯玉祥的遗产和28箱珍贵资料全部交给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她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成为新中国卫生、体育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1958年,李德全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妇女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直至1972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
第四位是许广平
许广平,广州番禺人,鲁迅先生的第二任妻子,笔名景宋。
1917年,她进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并主编《醒世周刊》,在周恩来领导下积极参与五四运动。
1927年,鲁迅受邀至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担任助教,并为鲁迅的广州话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许广平担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她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始终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与妇女解放事业。
第五位是区梦觉
区梦觉,广东南海人,曾任广东省贫协主席,第一、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二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早年,她在广州坤维女子中学就读,积极参与组织时事研究会,并投身学生爱国运动,曾参与六二三沙基惨案的抗议游行。
1926年,区梦觉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委员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她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并成立香港反帝大同盟,任中共党团书记。
1932年,区梦觉两度被捕,虽身陷囹圄,却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新中国成立后,区梦觉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广东省委组织部长等职,并多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广东省政协主席。
1992年3月16日,区梦觉在广州逝世。
第六位是帅孟奇
帅孟奇,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帅孟奇长期活跃于党组织工作,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担任过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
她曾先后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
1998年4月13日,帅孟奇因病去世,享年101岁。
第七位是杨之华
杨之华,著名妇女活动家,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
1925年,杨之华担任中共上海地委妇女部长,后来升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
1927年,她当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并参与瞿秋白领导的“反文化围剿”斗争。
1935年,杨之华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
1941年,她在回国途中被反动派捕获,直到1945年出狱后才得以重返革命工作。
建国后,杨之华继续为妇女事业贡献力量,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
她的著作《妇女运动概论》至今仍影响深远。
第八位是张秀岩
张秀岩,曾在福建厦门集美女子师范、北京香山慈幼院、天津南开中学任教,并担任中共天津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党团书记。
她积极发动团结工农妇女,成立陕西省妇女慰劳会,组织慰问团、宣传队、救护队等,深入西安等地募捐,支援抗战。
她注重妇女干部的培养,亲自主持妇女训练班,推动妇女参与抗日活动,向八路军献锦旗,送女学员赴延安。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她为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建国后,张秀岩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市委妇委书记,政务院监察委员会党组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助理等职,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等。
第九位是沈兹九
沈兹九,《妇女生活》杂志的创办者之一,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1935年,面对蒋介石推行的“新贤妻良母主义”,她毫不妥协,主编的《妇女生活》杂志发起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文化斗争,号召妇女解放,掀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建国后,沈兹九继续在妇女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历任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宣传教育部长、《新中国妇女》月刊总编辑等职。
她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建设。
1989年12月26日,沈兹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第十位是罗琼
罗琼,江苏苏州人,1932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
1935年,她投身革命,三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宣传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全国妇联担任多个职务,历任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宣传部部长等。
她还曾连任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全国政协工作。
退居领导岗位后,罗琼将精力投入文献整理与研究,审定并出版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妇女解放》等重要著作。
她修订并撰写了《妇女解放问题基本知识》、《妇女解放论丛》等书籍,为中国妇女运动的理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十一位是张琴秋
张琴秋,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军长征期间最高级别的女将领。
她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要职,是新中国的首任女部长,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1931年,她被派往鄂豫皖苏区,随后参加长征。
在战斗中,她英勇无畏,曾亲率“五百农妇缴一个团”的奇迹,声震敌营。抗日战争期间,她在延安培养了一批妇女干部,成绩显著。
解放后,她致力于纺织工业的发展,为解决人民的基本穿着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十二位是康克清
康克清,朱德同志的夫人,曾任宋庆龄基金会主席。
她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者,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80年代,她多次参与宪法修改和“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至1992年,她主持成立全国政协妇女青年委员会,并任主任,推动妇女青年工作的改革,制定工作规程,组织调研和座谈,开创了妇女工作新局面。
她广泛接见来宾,借机宣传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及妇女儿童工作。
她的努力为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推动人民政协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十三位是曹孟君
曹孟君,1925年肄业于北京大学,加入共产党,投身《妇女之友》编辑工作。
1935年,她与寄洪等人组织南京妇女界救国会,成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
1936年11月在南京被捕,抗战初获释,后任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常委,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
1939年,她创办《妇女生活》杂志,1941年创办《现代妇女》。
新中国成立后,曹孟君历任全国妇联常委、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与常委,为妇女事业贡献卓越。
第十四位是李文宜
李文宜,原名李哲时,湖北武汉人,革命烈士罗亦农之妻。
曾任劳动部办公厅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
1928年,李文宜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并列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7年,她在武汉组织并领导湖北战时妇女工作团,选为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参与《妇女前哨》旬刊的编辑工作。
1943年,李文宜在昆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组织妇女读书会和职业妇女会,动员妇女投身抗日及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斗争。
1945年,她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并兼任妇女委员会副主任。
1947年,她主编上海《时代日报》副刊妇女版,并出席国际妇女大会和亚洲妇女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李文宜在政府和妇联工作多年,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历任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代表。
第十五位是刘王立明
刘王立明,安徽太湖人,中华妇女节制会创始人,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
她是中国最早推动节制生育与家庭和谐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妇女联谊会及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的创始成员。
作为社会活动家,她坚定支持爱国主义,致力于推动妇女职业培训与妇女权利保障。
她曾任中华妇女节制会会长,世界妇女节制会副主席,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及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第二届常委)。
她对妇女运动的贡献,不仅在国内产生深远影响,也在国际上为中国妇女争得了声誉。
第十六位是雷洁琼
雷洁琼,广东台山人,1924年赴美留学,1931年获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她在燕京大学、东吴大学、北京大学等学府任教。
她不仅是杰出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该会重要职务。
雷洁琼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2011年1月9日,雷洁琼因病逝世,享年106岁。
第十七位是邓裕志
邓裕志,湖北沙市人,金陵女子大学社会学系毕业。
早年投身五四运动,创办女工平民教育。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与史良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妇女救国会,并推动国难教育社的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邓裕志赴美国深造,获纽约州立大学社会经济硕士学位。
回国后,她积极参与妇女事业,成立女青年会,并为军人家属提供福利支援。
建国后,她担任全国救济总会理事、中国红十字会理事,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常委等职。
邓裕志于1996年10月1日逝世。
参考资料:第一届全国妇联领导机构主要成员 中国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