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了美联储基准利率的最新表决——不降息
利率继续保持在4.25%-4.5%不变,
同时今天国内的LPR利率也宣布不变,颇有种你不降息我不降息的意思。
当下,美联储也算是骑虎难下,降息不是,不降息也不是。
降息,美元会受不了,而美国商品通胀会一飞冲天。比如现在美国鸡蛋价格涨的飞起,1个鸡蛋1美元,折合人民币7块钱。
不降息,这么高的融资成本,普通人熬不住,企业和政府也难顶。
所以美联储只能选择按兵不动,虽然暗示未来可能会降息,但具体什么时候,还得看各方利益博弈。
央行不降准也有自己的考虑。
央行有三个主要目标:稳经济、稳汇率、稳金融。降息原本是刺激经济的手段,但现在遇到两个问题:
银行担心风险,即使降息也不敢放贷(惜贷);
美国政策变化导致人民币汇率压力大,需要先稳住汇率。
所以央行选择暂时保留降息空间,避免 "子弹打光"。
这一来二去的,中美两国就成了熬鹰,看谁熬得住,美国不降,咱们也不降。
……
而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也不全是坏处。
因为美债。
当下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4.24%,仍维持在一年前的水平,只要我们在这段时间买进,就能锁定4.24%的收益。
同样的,香港保险公司通过购买美债为代表的美国固定收益资产,可以轻松获得一个4%-6%的年化收益,
这对我们这一阶段买的港险带来强劲的收益。
比如回报率6.71%的中资美元债,
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长期收益率5.58%,
再比如北欧联合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机场管理局等,更是高达8%的收益。
香港保险公司可通过“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组合债券,轻松实现长期稳定收益。
拿友邦举例,近8成投资于固收类资产,政府机构债券信用评级在A以上的占比83%,确保资产的相对安全性和稳健性。
所以,虽然港险的高收益属于非保证部分,但其中70%的收益是有保证的。
但一旦进入降息周期,基准利率下降,留给香港保险公司“保底收益工具+股权弹性空间”的双重操作机会就会变小。
当前,美联储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
保险公司可以在买入股票的同时,买入看跌期权和卖出看涨期权来进行对冲,以此来构建安全边际,即便美股下跌,也可以通过行权来使损失最小化。
如果老美真的降息,已经持有保单的人,也不必担心,
因为老美降息后,长期美债会随着降息而上涨,而香港保险大多配置长期美债,债券一升值,保险公司也能派发更多的分红。
……
再来说说降息带来的坏处,
比如,各家香港保险公司的优惠力度会下调,
再比如,香港保监局的“限高令”,7月1日起,香港保险保单的演示收益利率最高上限为6.5%,
而香港保监局之所以会这么做,一方面是降低投资者预期,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降息周期内,资产回报率会降低,把演示利率限定在6.5%会让分红收益更稳健。
但后果就是所有7%+高收益的产品将不复存在。
概括一下:
7月1日前投保,享受优惠的同时,还可以锁定更高的预期收益。
7月过后,所有在售的高于6.5%的美元保单都会统一调整,长期收益会大幅下降。
差别有多大呢?
以周大福「匠X传承2」为例,
30年的收益率就远超100年的收益率,
即便分红实现率为90%、80%,实际到手收益也要比100%分红6.5%的产品要高很多。
可以说,早上车的人,无疑会锁定了更高的优惠,吃到更多的红利。
虽然降息时间还没确定,但产品下架时间已经定了,还有最后3个月的时间,有需要的可以抓住最后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