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荀子·宥坐》中有这样一段话:“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
是孔子在鲁桓公庙中见到一种悬挂的倾斜容器,名为“欹器”,于是开始进行观察,就发现当“欹器”未装水时,容器侧倾不稳,注入一半水时,容器直立平衡,等到装满水后,容器反而翻倒。
这其实是孔子想借此告诫弟子:万事须守“中庸”,过犹不及。是啊,凡事不求完美,只求八分刚刚好。
正如在《周易·复卦·象辞》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翻译过来就是事盛则衰,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当它到达顶点之后就会出现下降的过程,因为相当于另一个起点。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够追求完美,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十分当然是最好的,只是很多事情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不管是做事情,还是和人的相处,想要做到十全十美都是很难的。毕竟,再好的事情也会有人不喜欢。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办法做到完美的。就好像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吃的太饱。
这个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更多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没有对吃饱饭的满足,只有吃太多的难受。
相反,如果我们只是吃个八分饱,这个时候自己既不会感到难受,也能够吃出美食的滋味。这就就是我们常说吃饭要吃八分饱。
是啊,很多事情不都是如此吗?什么适当都追求最好,摊子摊的太大,扩展的速度过快,最后的结果只能让自己崩溃。
正如看过一篇劝世歌谣里面这样写:“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仔细一想,不就是这样吗?如果我们不懂得知足常乐,不懂得中庸之道,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最后自己就会因此陷入到糟糕的境遇。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有欲望是人之常情。只不过我们要明白它也是需要适度的。就好像是水墨画的留白一样。
人生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八分饱哲学”。
确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一直在告诉我们这一点,就好像我们第一次用高压锅炖排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一直炖,最后就会发现排骨都炖烂了。
但我们只要掌握好时间,等到它一开就断开电源,然后在压一会,等我们打开后会发现刚刚好。是啊,很多事情并不是做到极致才算好。
有些事情做的太极致反而会让事情变得糟糕。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就好像我们想要一蹴而就,最后得到的结果往往不会如意。
所以,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要明白,不要过度、八分刚好。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对于家人、同事、邻里,甚至是陌生人,都有可能会引发摩擦。
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明白待人要留有余地,事情不能够办的过火。就好像有句话说得好:乐不可极,因为乐极生悲;欲不可纵,因为纵欲成灾。
是啊,不管是事,还是和任何人相处,我们都应该要明白十分太难,八分刚刚好。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文|明浮生
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