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出去旅游的时候,就爱叫上熟人一块儿,寻思着这样又安全又好玩儿。可实际上呢,跟熟人一块儿旅游啊,有时候也有不少让人觉得别扭和不方便的地儿。就说行程安排吧,保不齐就有不一样的想法,消费观念不一样的话也容易闹矛盾。关键是,旅游不就是为了放松嘛,跟熟人在一块儿呢,可能因为太熟了,那种探索新东西的惊喜感和新鲜感就没了。所以啊,有人说旅游别跟熟人一起去,还真有点道理。你咋想的呢?跟熟人旅游,到底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呀?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网友1评论说:他家去旅游时,四姨的女儿非要跟着,四姨未出一分钱。14 岁的孩子出游,吃喝、酒店、出行费用全由他家承担。到景区这孩子还要文创产品,食量还大,且行事多按自己意愿来。旅行结束回家,她父亲竟称女儿受了委屈。他家再次出游没告知任何人,这孩子一家却指责他们不带上自己女儿。
如此 “蹭游” 还倒打一耙的事,着实令人无奈,也难怪他感慨离这种人越远越好!

网友2评论说:他和朋友一起报团旅游,当时他想着团包吃住,花钱地方不多,便提议一人拿 1000 元作公费,用于一起吃饭等开销,朋友自告奋勇负责记账。他以为的记账是记录清楚每日花销明细,就同意了。旅行结束,朋友称钱不够还自掏了几百。仔细回忆,两人一起就吃了两顿火锅,撑死花费 500,平摊下来每人 250。他让朋友给消费清单,朋友却表示微信账单就是清单。查看后发现,朋友自己买饮料、奶茶、景区拍照,甚至买裙子的钱都算在了公费里。

网友3评论说:她和老公常自驾游,伙伴们屡屡提议下次带上他们,她却从不回应。她极度热爱自由随性,厌烦人多嘈杂,抵触网红打卡与不停摆拍。一家人出游时,她无需攻略,酒店当天预订,住宿不拘星级,干净就行。早上睡到自然醒,无需赶时间。他们心态豁达,好坏都欣然接受,将意外视作惊喜。

旅行对他们而言并非任务,也不拘泥于为孩子树立刻板榜样,反而会带孩子体验随性的 “野趣”。自驾途中,她钟情探寻野趣,遇小溪便让老公停车找螃蟹,到乡野就看看有无野菜,这些都需避开热门景点,且会日晒沾泥。她清楚朋友们吃不了这种苦,唯有老公和孩子能与她默契配合,享受这般自在随性的旅行。

网友5说:他最称心的旅游搭子是妻子。从学生时代尚未恋爱起,三十年间,他们一同游历美国、港澳台、泰国,以及国内二十多个省份,旅行途中从未有过一次争吵。妻子从不挑剔抱怨,即便状况频发,诸如在美国误将 am 和 pm 弄混订了半夜三点的飞机,订酒店日期出错多付房费,入住酒店条件差无法洗浴,走错路口绕山路,没带雨具遇大雨,团餐难吃吃不饱等,无论客观因素还是主观过错导致,她都毫无怨言,总是一句 “没事没事,挺过去就行”。他感慨,正如路遥知马力,旅游见人品,与合适之人旅行是享受,反之则是受罪,而妻子无疑是那个最契合的旅伴。

网友6评论说:他和小姨相约出游,主动承担起做攻略、做预算的任务,提前告知每人费用大概 3000 元左右,在他看来,大家都有家庭,这种情况下费用 AA 制是不言而喻的。旅行结束算账时,因少玩一天,总共花费 4800 元,而他支付的费用与应承担份额的差价竟达 2700 元。他隐晦地暗示小姨算账分摊费用,小姨却毫无反应。无奈之下,他也只能默默吃下这哑巴亏,这段经历,尽显他在费用分摊问题上的无奈与憋屈。

网友7评论说:他想讲讲自己的经历,来告诉大家为何旅游最好别和熟人一起。去年夏天酷热,几个邻居相约去 60 多公里外的山上避暑,出发时只说一起玩,吃饭实行 AA 制,他觉得这很正常。游玩时大家都很开心,返程路上开始算账,原本吃饭费用分摊简单明了,可他们开了两台车,其中一个车主突然提出车来回跑要油钱。他不开车,不太清楚油耗计算方式。算完账后,一位没开车的邻居跟他说,这次出行成本比包车还贵。他认为要油钱可以理解,但出发前不说好,回来突然提,而且要得还特别高,实在让人不痛快。自那以后,几家邻居变得生疏,不再来往。他也因此发誓,再也不和邻居、朋友一起旅游了,原本开心的出游却因这些意想不到的状况闹得不愉快。

从网友们分享的经历不难看出,和熟人一起旅游之所以可能产生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在行程规划、费用分担、个人习惯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容易出现分歧。熟人之间碍于情面,很多事又不好提前明说,导致矛盾在旅途中逐步积累,最终影响旅行体验。本想着和熟人出游能增添乐趣,却没想到可能因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破坏关系、徒增烦恼。那么,你在和熟人旅游时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呢?是成功避开了这些 “雷区”,还是也陷入了和网友们一样的困境?快来分享你的看法,让大家一起探讨旅游与熟人之间那复杂微妙的关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