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安排,《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启用,北京将全面执行新版医保报销政策。医保新规执行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医院全面对接落实新政,随即创新药达必妥(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开出本市纳入医保报销后的首张处方,为长期饱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困扰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了解,此次医保新规推动了一大批疗效口碑好的创新药物快速落地,药品巨幅的降价以及医保的支付将极大提高患者应用药物的可及性,极大减轻了经济负担。以达必妥为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80%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70%支付,加上药品本身的降价,一支药从原来的6000余元降至600余元,降幅接近90%,如果按照1年疗程计算,医保新政后一年可以为患者节省16万余元的支出。
从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政府正在不断加快好药、新药服务患者的速度。作为新版医保目录中唯一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剂,上市仅5个月即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从获批、上市到医保落地的每一步都体现了创新药加速可及的“中国速度”,见证了中国加快引进突破性创新药以满足临床迫切需求的具体实例。
创新生物制剂,降低特应性皮炎年复发率近80%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主要由2型炎症反应引起,是一种难治性的系统性免疫疾病。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及疾病负担的严重性在皮肤类疾病中排前列,特别对于中重度患者来讲,由于长期遭受剧烈瘙痒、严重皮损、失眠等疾病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严重的是,特应性皮炎不仅仅是皮肤病,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李航教授指出:“特应性皮炎往往表现为‘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过敏进程的首发疾病,早期罹患特应性皮炎,也往往提示患者未来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相关疾病风险更高,这也使疾病管理变得更具挑战性。”
创新药物为中国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很多患者仍不能承担长期治疗的费用。李航教授强调:“特应性皮炎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尽早启动规范治疗,可延缓特应性进程,减轻疾病对患者带来的困扰。达必妥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不仅满足了特应性皮炎患者对突破性创新药的迫切需求,而且提高了患者长期用药可及性和依从性,绝对是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福音。”
李女士(化名)是北京首位享受门诊用药保障的受益人,他深有感触地说:“由于剧烈的皮肤瘙痒,我已经十几年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每天都处于抑郁焦虑状态。如今,终于可以通过医保用得上、用得起达必妥®这样的创新药,让我有了摆脱疾病困扰,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李航教授介绍:“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IL-4/IL-13为核心因子的2型炎症疾病,达必妥与传统的治疗方式不同,可以特异性地阻断关键致病因子,从机制上治疗2型炎症相关疾病,快速、显著、持续地改善皮损程度和瘙痒症状,降低年复发率近80%。同时从现有临床研究数据看,其安全性也是值得称道的。”
特应性皮炎不是简单的湿疹,瘙痒反复难愈应尽早规范治疗
过去30年,特应性皮炎患病率逐渐增加,呈现高发病、低诊断的情况。临床上,很多特应性皮炎被误诊为湿疹、顽固性湿疹、慢性湿疹,从而导致很多患者低估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实际上,特应性皮炎不同于一般湿疹,治疗方案也是不同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林志淼介绍:“诊疗不及时、不规范,成为导致特应性皮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即使被确诊的患者,使用传统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疾病长期反复得不到控制,很多患者兜兜转转在尝试各种治疗之后也不见好,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随着创新靶向生物制剂的上市,我国特应性皮炎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但目前这种创新的治疗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还有待提升。”
林志淼主任医师提醒,当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皮肤干燥等症状,随之出现严重皮损、睡眠等困扰时,要尽早到有诊疗能力的专业医院或专病门诊进行明确诊断和对症治疗,帮助有效缓解或减少患者复发,同时有效预防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他共病的发生。
据悉,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等55个城市近200家医院及超过120家药房达必妥已可进行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