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宝宝聊过去 2025-02-10 18:58:38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重上井冈山。面对大革命的失败记忆犹深,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三湾改编转向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迎来历史性转变……

三湾改编纪念广场

三湾村枫树坪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

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1965年,毛主席已经72岁高龄了,而距他离开井冈山也已有了38年了。毛主席说他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想起在井冈山的岁月。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很想去井冈山看看,终于在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实现了“千里来寻故地”的心愿。他回到了阔别38年之久的井冈山,并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中的那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道出了多少感慨,不禁令人思绪万千。

毛主席说:38年前,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登上井冈山,当时不仅是被逼无奈,还面临着诸多危险。现如令可谓是从容不迫,意气风发。

毛主席亲笔题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毛主席的车队驶进新建成的慈平宾馆时,毛主席十分高兴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和当年那时大不一样了呀!当时,敌人对我们围追堵截,我们只能靠着两条腿拼命地走,这1000多里路,足足走了有半个多月。可是,你看现在呀!坐汽车两天就到井冈山了。

重新回到井冈山,毛主席在路过熟悉的地方,回顾着难忘的历史经历,当他再次讲述这些的时候也很激动。回忆起当初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艰难,想起不少为此牺牲的战士,真是感慨万千。如今的井冈山,战争的硝烟早已经散去,从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38年的历史步伐,留下的除了莺歌燕舞的如画江山以外,更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意志。

油画《军民同心,保卫黄洋界》

黄洋界保卫战射击掩体

黄洋界保卫战滚木礌石

黄洋界炮台

黄洋界保卫战战士使用过的迫击炮

黄洋界云海

峰峦叠嶂黄洋界

在黄洋界,毛主席看到一片古木参天,葱葱郁郁;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和烟雾缭绕的山谷,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景,告诉人民大自然尚有如此巨大的沧桑之变,人类社会难道还不发生巨变吗?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