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58c60ec9d846889db8afc32a0125d8.jpg)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重上井冈山。面对大革命的失败记忆犹深,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三湾改编转向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迎来历史性转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41ff8dd781f31448aaebee61dac998.jpg)
三湾改编纪念广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ebe19a069a2ce843ed3761b88cfa07.jpg)
三湾村枫树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50108ffe8ee94f5b82c6771c60cff6.jpg)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e5d87df80941541810ed804641669c.jpg)
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1965年,毛主席已经72岁高龄了,而距他离开井冈山也已有了38年了。毛主席说他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想起在井冈山的岁月。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很想去井冈山看看,终于在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实现了“千里来寻故地”的心愿。他回到了阔别38年之久的井冈山,并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中的那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道出了多少感慨,不禁令人思绪万千。
毛主席说:38年前,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登上井冈山,当时不仅是被逼无奈,还面临着诸多危险。现如令可谓是从容不迫,意气风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d83c48a7bfb763ecbe3e3f50654495.jpg)
毛主席亲笔题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毛主席的车队驶进新建成的慈平宾馆时,毛主席十分高兴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和当年那时大不一样了呀!当时,敌人对我们围追堵截,我们只能靠着两条腿拼命地走,这1000多里路,足足走了有半个多月。可是,你看现在呀!坐汽车两天就到井冈山了。
重新回到井冈山,毛主席在路过熟悉的地方,回顾着难忘的历史经历,当他再次讲述这些的时候也很激动。回忆起当初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艰难,想起不少为此牺牲的战士,真是感慨万千。如今的井冈山,战争的硝烟早已经散去,从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38年的历史步伐,留下的除了莺歌燕舞的如画江山以外,更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意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2dc05066d73a0e8a2afac2ccff699e.jpg)
油画《军民同心,保卫黄洋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c21f7a7521ed94256f8ec3edf2654c.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f18bf3e15de3955440325b1f6c23ee.jpg)
黄洋界保卫战射击掩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e39fabab13fa9e3c46bb59d6e5806c.jpg)
黄洋界保卫战滚木礌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cb409ede8d98f7fd2b4c532ccea2e1.jpg)
黄洋界炮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4c90134aec92dfae2275a85bd2feae.jpg)
黄洋界保卫战战士使用过的迫击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70c20a0d5903badafc0426af021b97.jpg)
黄洋界云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7315bb0c344c890af346dda85931b8.jpg)
峰峦叠嶂黄洋界
在黄洋界,毛主席看到一片古木参天,葱葱郁郁;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和烟雾缭绕的山谷,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景,告诉人民大自然尚有如此巨大的沧桑之变,人类社会难道还不发生巨变吗?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