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核武事业,特朗普帮了小忙,他帮了大忙

畅谈古今事 2020-08-20 22:34:31

20世纪上半叶,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大部分中国人民,对于物理学、原子弹,一无所知,而直到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全世界人民也才知道物理学的无尽功力,原子弹的无穷威力。20世纪初的中国落后封建,战争不断,这之中有不少有识之士走出国门,开眼望世界,为民族国家觅寻出路,赵忠尧教授便是其中一位。

赵忠尧教授

1931年,赵忠尧从英国学成归来,便带回这个重要的化学物质,原子弹的重要材料之一——镭。要知道1902年,居里夫人才发现了这个重要的化学物质,而30多年后,赵忠尧手中的50mg镭对于中国的核物理研究,对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赵忠尧留学归来,便在中国首次开设核物理课程,并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只可惜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作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的赵忠尧,为了不让日军发现这宝贵物质,遂而将镭装入菜坛子从清华大学里带来出来,并且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将这50g镭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要知道,近距离接触镭是非常危险的,而即使有铅筒作为隔离,镭的辐射也不能完全削减。哪怕是这样,甚至辐射危险的赵忠尧硬是抱着菜罐子辗转各地,终于到了云南,而他胸前已被烙出两道血痕。

最终来到西南联大

1945年,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爆炸让赵忠尧见识了原子弹的威力。1946年,赵忠尧再度出国留学,这次去的是发面原子弹的国家——美国。1950年,新的中国已经诞生,而赵忠尧仍不忘自己的中国物理学建设梦,仍想着要在一贫二白的国家制造出自己的原子弹。

原子弹的制造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危险的过程,即使理论已经具备,但相关材料也必须一一具备。为此,赵忠尧带着5万美元再次来到了美国,采购加速器。当时一台加速器的购置费用要40万美元,况且作为关键技术,美国是禁止出口的,一般人去了买不起也运不回!不过,赵忠尧却是逆天改命,将一台加速器带回到了国内。

这一转机的出现得感谢特朗普先生,当然,此特朗普非彼“川建国”,而是“川建国”的叔叔——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约翰·乔治·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的“川建国”同志,曾经也郑重地介绍过自己的叔叔。

但就是这个“川建国”的叔叔,因为欣赏赵忠尧的才识和聪慧,便把他留在了实验室,教授了赵忠尧静电加速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期间还帮助赵忠尧获得了很多设备零件,而且还在赵忠尧回国前,将一台旧的静电加速器送给了他。

约翰·乔治·特朗普

在取得了一系列制造原子弹的必备材料后,赵忠尧便在1950年11月28日回到了中国大陆,并于1955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特质子静电加速器,在之后的十几年中呕心沥血,全心研究,为培养中国原子能事业、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人才作出的重大贡献。

而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0 阅读:7